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成功实施了具有突破性的办学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在竺可桢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文分别从教育理念、治学风格、大学治理、大学架构和办学目标等方面重温他的这些思想,以此纪念先生的卓越贡献和高尚人格,并为今天的大学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这是杭州大学刘操南教授的一篇旧作。其中谈及竺可桢校长的办学方针和浙江大学治学的求是精神。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内迁广西、贵州等地。文中记述了作者当时在浙江大学亲聆著名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钱宝琮先生教诲的情景,并且对钱宝琮先生完成重要论文——《戴震算学天文著述考》后的两首诗作的背景及内涵,作了较详细的注释。现发表于此,以纪念著名科学史家钱宝琮先生诞辰105周年,并连同钱熙、钱燕两文藉以奉贺浙江大学建校100周年。  相似文献   

5.
遵循国际学术规范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经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工作过的著名人文学者张岱年先生和季羡琳先生.都曾表达过“北大的学术、中国的学术,一定要走向世界”的愿望.这也是中国学者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院士是我国近现代最卓越、影响最深远的大科学家、大教育家之一。2010年3月7日是竺先生诞辰12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纪念竺可桢先生具有特殊的意义。竺先生自1921年在南京前东南大学创  相似文献   

7.
西北大学近日举行“纪念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会” ,35个单位 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和候外庐塑像揭幕仪式。侯外庐先生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家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西北大学校长。他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与会学者缅怀候先生的学术功绩、学术人格、治学方法、研究著述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会在西安举行@高立勋 @王百战  相似文献   

8.
1924年,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著名农学家涂治先生在大学时期参加了清华学校测量班测绘成府村地图的工作。这幅地图附在清华学校陈达教授《社会调查的尝试》一文中,于1924年发表在《清华学报》第1卷第2期。它是研究清华学校早期学生参加科学活动的重要史料,对于了解周培源、涂治学生时期的学术活动很有意义;同时,这幅地图和《社会调查的尝试》一文也是研究成府村及京西村落社会变迁的重要学术文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建立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我有幸在1954年担任拟建的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在兼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竺可桢副院长的领导下,做有关地学方面的具体工作。以下就参加 1956-1962年的十二年科学规划制订工作作一简要回顾,以示对学部成立40周年的庆贺,同时供全国正在进行的“九五”及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量近文化界界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金庸辞职事件。经过倒金派和挺金派在各大媒体以及网络上的来来回回几次交手后。目前的量新进展是“学校未接受辞职,金庸仍是浙大人文院长”。而金庸辞职的原因,也许正像他所言:“想让位于年轻人”、“精力有限”怕耽误了众多学子的前程”以及“不想空担浙大院长之名”,那他的辞职对他自己和浙大都不失为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1.
竺可桢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一位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他于1921年创建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地学系,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气象和地理学家;1928年创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奠定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基础;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将一所后起的地方性大学办成了蜚声中外的著名学府.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国家的其他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召开"浙大口腔医学教育云峰会"。全国著名口腔医学院校的专家、万余名口腔医学教育者乘着5G祥云,齐聚数字之城,从多重视角对口腔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和解读。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晓明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高度肯定了浙大口腔医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口腔医学作为一级学科,充分依托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平台,在  相似文献   

13.
《科教文汇》2005,(2):12-13
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今年的确是个热门人物。2004年9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杨先生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提出观点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谓一石激起干层浪,围绕杨先生的论点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李约瑟难题”,传统文化对中国科学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第八届“挑战杯”看大学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11月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举行,“挑战杯”为建立大学的学生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作出了新探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通过回顾第八届“挑战杯”,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动力新机制的发展方向,并能给将要参加第九届“挑战杯”活动的所有大学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东南大学地学系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竺可桢(1890-1974年)于1921年在南京创建的东南大学地学系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地学系。1923年,该系主任竺可桢应伦敦地理学会的邀请,在《地理教师》(Geographical Teacher)第3期上发表了此。章介绍了东南大学地学系的沿革、师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等,并论述了某发展方向和设施的改进等设想。此还可纠正地学史论中有关东南大学地学系早期历史的失实之处。现将此翻译成中发表,以飨研究中国近代地学史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10日,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贝时璋先生百岁华诞,今年也是他从事科研、教学工作80周年。9月26日,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的“贝时璋先生百岁寿辰暨建所45周年庆祝大会”上,当德国大使馆公使代表德国土滨根大学授予100岁的贝时璋先生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之时,会场顿时一片欢腾。因为与会者知道,这已经是土滨根大学第四次授予贝时璋先生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第一次是1928年,贝时璋先生25岁,从土滨根大百岁寿星贝时璋先生学毕业;第二次是1978年,鉴于贝时璋先生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并取得卓越成就,土滨根大学在他获该校博士学位50周年…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4):F0002-F0002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截止2006年1月,共有在校学生33000人,其中博士生1795人,硕士生7257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985人,本科生19000人,境外学生12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8.
竺可桢与东南大学地学系——兼论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地学的主要开创者中,竺可桢以学术权威和学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创造一个适当的发展环境,竺可桢在地学体制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创建的第一个地学系——东南大学地学系,培养了几代中国早期的近代地学人才。中国地理学界和气象学界的莫基者,多出自竺可桢门下。中国学者在引进西方地学的同时也在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中国的近代地学体系。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正是近代地学在中国形成、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对竺可桢所受教育背景和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近代地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包士毅的“压力管道安全分析系统”卖出了960万元的“天价”。这一价格比第五届“挑战杯”赛所有科技作品成交总额还多出25万元,而当时由四川联合大学研究生林炜创造的一?..  相似文献   

20.
燕京大学     
清末,美国教会在北京创办了三所大学——北京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1919年前后,三校陆续合并,成为一所新的大学,并聘请正在南京金陵神学院任教的美国著名教授司徒雷登担任校长。当时在校名问题上曾经有过一段小插曲:由于先行合并的是汇文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而汇文大学的英文名称是“Peking University”(即“北京大学”),所以合并后的学校曾经打算挂出“北京大学”的牌子,但是这与已经名播天下的“国立北京大学”几无二致,显然不妥。为此,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由蔡元培等人组成的五人委员会。最后决定采用了诚静诒先生的建议,定名为“燕京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