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更正声明     
《体育教学》2006,(4):34-34
有人说:“奥林匹克是文化,是艺术,是体育,是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教育”。而如今北京市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成了北京市乃至全国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关注的新热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些同志误以为教师的作用特别是体育教师的作用降低了。例如,有人说: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了,而主要是组织学生学习。也有人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体育知识技能的渠道多了,不一定非得从体育课上通过体育教师来传授了。还有人说,过去体育教师之所以别人无法取  相似文献   

3.
兽性“走进体育”引起的思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参考》1 999年第 6期“理论前沿”栏登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走进体育”这篇文章 ,引起了临近几位朋友们的议论。议论的话题主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兽性“走进体育”的问题 ;二是中国的教育今后可咋办的问题。该文的编后语中提到“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就这些问题来稿参与争鸣讨论”。兽性“走进体育”是教育教授博导的理论前沿和理论的创新 ,创到体育中来 ,不能不引起体育工作者的思虑。1 “兽性是人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问题“走进体育”说 :“兽性是人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回避不了的部分。所谓兽性就是自发性、攻击性、情…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为革除中国旧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他将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了3个基本命题,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研究其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休闲教育及休闲体育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跃林  张彤 《体育学刊》2007,14(5):38-40
人类需要休闲,休闲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释放与真实的回归,是困惑的摆脱和对生活的创造。同时休闲也需要教育,通过教育而获得休闲能力的人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作为休闲生活重要部分的休闲体育不仅是休闲教育的结果,更是休闲教育的提升。休闲体育的建设应加强理论研究,将其纳入教育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制度。  相似文献   

6.
杨昌济是一位虔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的体育思想融贯古今。其精髓和灵魂是以德育教育为轴心,德、智、体全面发展。扬昌济强调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的地位、作用,提出养护论的泛体育观,重现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价值。他的理想目标是培养身体强健、精神健全的人。杨昌济的体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毛泽东、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及一师学生影响深远。研究杨昌济的体育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代体育思想的嬗变,而且对我们当前学校体育理论的建构,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学生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投得远近与健康没有什么关系;而有人说关系太大了。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事关体育教学如何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大问题,应当研究清楚。1.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8.
<正>一、以体育道德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正因为是个薄弱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我们要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我们要通过在课堂中的“穿”和“用”教育,使小学生认识到合理的生活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更要引导学生把物质享受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构想。在明确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与高校体育工作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其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指出:转变体育教育与教学理念、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的政策和组织支持、建立健全高校课外体育生活辅导制度、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继续培养和持续开发以及教学骨干队伍年轻化、建立科学的学校体育生活监控和评估体系等应当作为今后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高考辉煌的背后往往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当我们走进如东教育,审视如东教育时,令人信服的是如尔高考的辉煌坚持以学生的健康与幸福为根基。因为如东教育人深谙“健康第一”的价值所在,并在他们长期的办学实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孙玉马  王莹莹 《体育世界》2010,(11):105-107
中国体育课程近代化的历程同时也是体育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引发我们对体育教育的反思,找到体育教育中某些问题的历史根源,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当前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参考。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近代体育课程目标的演变,探讨了近代体育教科书的革新,认为现代体育课程应以史为鉴,在教育理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程设置上要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加大改革更新的力度;在教材选择上全面体现因地制宜、兼顾差异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观念的要素及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校体育观念构成要素的分析,总结出高校体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困惑;依据教育创新理论,对高校体育观念创新的意义、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立健康教育理念,实现对传统体育思想的超越”、“按照教育功能原理,整合体育教育观念”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的身心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是其他人力资本形式的前提和载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人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人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其他方式无法代替的作用,体育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在目的上具有相同性。文章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分析体育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目前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形式的现状,为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和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全人教育理论从古希腊发端,经历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最大的特色是强调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全面与和谐发展,倡导完全人格的教育。全人教育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各具特点的基本主张,该理论对推动体育理论的发展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雯潼 《精武》2011,(5):69-69,71
终身体育理论是受终身教育理论的启发和影响而产生和发展的。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发展,经过3 3年的不懈努力,终身教育理论已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性的教育思想理论,并在很多发达国家中确定了这一理论为本国的教育思想。从此,终身体育一词便为国际现代体育教育理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体育观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健康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他的体育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为根本目标,体现学校体育的人文关怀,这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约翰·洛克的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体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健康之精神寓 于健康之身体;体育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创立"绅士体育"的特殊理论。最后对其体育思 想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车向忱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兴教办学实绩和丰厚的理论著述。本文仅就他在不同时期开展的启智强体、救国图存的平民教育,抗日救亡的国难教育和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兴国教育中体育教育活动实践和有关论述,探讨他体育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百余年来历史嬗变的考察,从中发现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照搬到借鉴、融合之路,这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本土特色是体育教育发展之本,政府重视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以学生为本是体育教育发展的灵魂,非均衡发展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常态,体育教育理论发展的渐次性趋于成熟。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困境: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体育教育的质量问题,终身体育教育问题,并对我国体育教育重构提出设想:树立"自主发展"的体育思想;以学生为本,和谐发展;以身心健康为核心,重新制定评价标准;融合国际化,立足本土化;面向未来,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休闲体育教育内涵解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解读休闲体育教育的内涵是现代学校体育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从宏观层面来看,具有时代特性的休闲体育教育既是休闲和体育教育两个文化范畴一体化的表现,也是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基本内核。从微观层面来看,它既是以休闲运动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也体现了休闲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义。其价值取向则表现为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自我意识和谐的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