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变革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美国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模式创新推动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注重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课程,采用研讨式和研究型教学方法,强调个别指导和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评价突出"向教性"和"向学性"。受此启发,我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以协同培养为路径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完善评价机制为导向加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围绕“双一流”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国内9所高水平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信息反映出,其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适切性、规范性、有效性和高效性的共性特征,并呈现出人才培养国际化、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分类培养、管理重心下移、重视学生参与管理、注重发挥奖助体系的资源调节作用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休闲产业发展的实际,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全程理论与实践交叉模式".在这一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休闲服务与管理能力、产品策划与营销能力为核心,突出休闲事业规划、休闲事业经营与管理的课程设置,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三个环节,并建立实践技能保障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多学科交叉培养已渐渐成为国内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交叉学科发展的必要手段。然而实践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招生培养指向不一、培养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为化解海洋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发展困境,文章提出了协调导学关系、探索交叉培养模式、优化多学科招生办法等措施,构建适用于海洋学科的多学科交叉培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国家高职院校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过程中,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校创新及竞争力的当务之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理念,已成为法学教学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国内外对法学教学的需求。本文从我国高职法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多学科交叉培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策略等三个方面来对我国法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方向等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建立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实训基地,提出以“工作室”为载体,基于学科竞赛多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工作室平台建设、项目导向、机制保障,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综合素质高和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多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牢固树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式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学院以宽厚的物理学理论为基础,以6个工科专业的多年培养经验为依托,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健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改革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构建的以“研究生领域”为核心、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主修和辅修学科相结合的制度、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导师特别委员会等有效措施,建立了完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认为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应该借鉴康奈尔大学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敢于打破体制障碍和学科壁垒,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构建设,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机制,建立面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组建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探索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等走访与跟踪调查,分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的策略: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以综合能力为导向,加强外向型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为导向,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与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具有知识多元、问题导向、协同创新等特性,也具有非常迫切的驱动力。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其生成路径和一些重要特征。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选择合适的学位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提升和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如何继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各个培养单位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交叉学科培养工程专业研究生和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材料加工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为例,以能力培养与选题过程为重点,阐述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思路与作法。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利用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针对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学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跨学科报考的原因、存在的困难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教育应积极探索跨学科与工学相结合,以大学为主,由大学、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突破学科和部门壁垒,打造跨学科的校内外联合导师组;坚持工学结合,多部门参与人才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提高经济学研究生创新应用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成果导向教育)育人理念,强化需求牵引的问题导向意识,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地方实际需求、学生个性需求为导向,育人过程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统一,搭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交叉协同的培养载体,实施“知识—能力—素养”持续强化的培养方式,创新了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6.
认为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介绍了美国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情况,重点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并给出了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标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系统建模与响应课程的综合性、学科交叉性特点,以多学科融合工程应用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塑和递进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从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角度提升课程知识点的高阶性和挑战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机械类研究生培养和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兴明 《家长》2023,(26):40-42
<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在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校活动与德育工作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作用。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主题以学生的认知困惑为切入点,设计多彩的项目活动、构建团队,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助推学校活动的构建与德育工作;突出思维训练,以核心问题的设计优化为突破口,强调探究性;注重多元评价,在深度融合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实践能力的提升。项目化学习是倡导项目体验、团队协作、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多元评价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本身与新课程标准中“坚持素养导向、以评促学、  相似文献   

19.
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等走访与跟踪调查,分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的策略: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以综合能力为导向,加强外向型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为导向,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旨在主动服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打造校企合作创新平台,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该活动采用系列主题赛事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科、专业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