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编选诗文的风气颇盛,原因有四。南宋诗文选本出现了新的品种,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分类趋于精细,反映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蕴。南宋诗文选本有序论,有圈点、评点,形成一种新的选本形式,而且在后代成为传统。选评者身份的多样化和选评宗旨的多样化,使诗文评点的内涵和形式均很丰富。这些诗文选本除了具有入选作品自身的文本价值文献价值之外,还具有传播价值和理论意义。编选者着重从具体作品的分析入手揭示理论,与纯理论自有不同,因而成为古代诗文理论之新形式。这些诗论、文论思想虽然比较零碎,但细加整理分析,则可以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诗论、文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在南宋诗文选本中出现了一些有关诗文批评的重要论题、概念、范畴、术语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文总集的编选历史上有一个选本非常值得重视,就是《文章正宗》。南宋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打破了《文选》的体例传统,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来编选诗文。在真德秀之后,文章总集的编选史上便出现了四库馆臣所说的"谈理一派"。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是在理学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一部以理学思想为宗旨的选本。随着理学文化的兴衰,后世对《文章正宗》的接受、批评也表现出了一些历时性变化的特征。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后人在《文章正宗》流传过程中的评价问题,可以看出理学文化、后人对文学的本质和形式的认识等方面都对这部选本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史记〉选本丛书》同时推出了八部明清民国时期《史记》选本的代表作,反映了《史记》的传播史与接受史,展现了明代以来文学批评与史学批评的各种方法,为研究《史记》批评史及《史记》选本的发展史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诗学批评史来看,金代诗学的几种批评形式出现了一些重要新变。诗话相对冷落,却体现出远离宋人诗话、独立发展的倾向;论诗诗逐渐兴盛,以七绝为主流形式,元好问、王若虚的论诗绝句是论诗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影响深远;《中州集》等选本及其相关的诗人传记,完善了选本这一批评方式,发展了评传这一新型方式。金代诗学批评形式的这些新变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是北宋中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有相当成就。他写的散文《岳阳楼记》,在当时即已广泛流传。从南宋人林之奇编选的《观澜文集甲集》和吕祖谦编先的《宋文鉴》这两种选本开始,在历代绝大多数散文选本中,这篇文章都被做为名篇收入。直到近年,各种散文选本包括中学语文课本,也都把它做  相似文献   

6.
“三言二拍”多用《西江月》词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话本小说继承古典小说诗文结合的创作模式,乐于采用《西江月》这一词牌。《西江月》在声情上具有较强的愉悦性,形式内容上具有俚俗性特征,在词学创作、批评上形成警世劝诫主题,以及受明代词学选本与小说的互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它乐于为小说所模拟采用。  相似文献   

7.
选本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运作方式与文学批评方式。经典相关于选本,选本活动本身即是一个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的过程。从构成及其现实运作的意义上言之,由于选本活动是由众多的质素或环节构成的,其体现为一种整合性的动态系统,并存有着自身多元化的意向。这样,虽然选本活动的确存有着批评的质素,但却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而存在,选本批评的命名在某种意义上遮蔽了选本活动的综合性与集合性。与选本、选本批评等相关概念相比较,选本活动的概念更具有理论张力、现实针对性与方法论意义,其极大地开拓了选本研究的视野,健全了选本研究的意识观念,强化了其现实感。当下选本活动研究可在以下论域中展开,亦即其一,选本活动的理论研究;其二,选本活动的历史研究;其三,选本活动的统计学一实证研究;其四,选本活动的应用研究;其五,选本活动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体唐诗》是南宋周弼编选的一部唐诗选本。在该书和自著诗文中,周弼对诗歌本体论、情景论、结构论、辨体论、声律论以及用事、咏物等进行了探讨。这些诗学观点大多针对诗坛流弊而发.在后世亦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文案》、《明文海》和《明文授读》是黄宗羲入清以后花费巨大精力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其目的是以选本的方式保存明代的历史与文化。本文对这三部选本的编纂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选本序言、评语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对黄宗羲的明文批评进行了论析,指出以理为主、情理兼顾是黄宗羲评论明文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认为《文苑英华》这部文学选集是“网罗放佚”的非选本总集,这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形成与周必大“全卷录入”说有关,也与《文苑英华》体例特征、时代文学审美观的差异和前代诸多文集散佚有关。这种误解会导致强化《文苑英华》文献价值,忽略其选本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陋室铭》的新评上海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名人书斋》,何满子先生为此书写了一篇《序》。序文对名篇《陋室铭》作了新的评价,摘编于下:这类诗文(指题咏书斋的诗文)中传播最广的,当推所谓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文章因为《古文观止》等通俗选本的传播,使...  相似文献   

12.
选本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选本批评在理论层面上有三种形态,即选本的序跋、选本的评点和选者的选文;选本批评具有两个理论特性,即直接阐述与间接领悟相结合,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相结合;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学观念的外化和载体,文学发展的总结和见证,文学流播的媒介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沈德潜是康乾盛世时期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和诗人,他个人独特的经历与其创作的多部著作,形成了他复杂的诗学及其批评思想.沈德潜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四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这几部评选是沈德潜精心构思的著作.因此,以这四部评选中的序和凡例为主,来探析沈德潜的诗歌选本批评观,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其诗学思想不可缺少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刘曼丽 《文教资料》2012,(26):84-85
《唐人万首绝句》是清代王士祯晚年在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的基础上删定而成的一个唐人绝句选本。王士祯论诗标举"神韵","神韵"说也在其各个诗选本中得以彰显,单从《唐人万首绝句》的选本文本角度考虑,绝句这一文体本身"无言之言,若尽不尽"的特点就与"神韵"说相互映衬,互为彰显。  相似文献   

15.
考察《古诗十九首》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可以看出《古诗十九首》在这一时期主要依靠《文选》和其他一些选本进行传播,其接受侧重于写作年代和作者的考证、艺术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对艺术特征的研究,对创作形态的接受也具备一定的审美因素。而南宋与北宋情况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选本批评是一种以选寓评或选中兼评的文学批评样式。选编者的主体意识使选本批评显现了审美主体的文学观念;科举考试的实际需要使选本成为揣摩法则的写作范本;选本的历史意识是文学史的独特书写;序、论、赞、评的批评方式使选本呈现出多元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我对南宋诗文,尚未全面研究,本来不该“妄下雌黄”。但《南宋文范》校点本即将出书,受命作序,又不得藏拙,于是想到一个偷懒的办法:不讲“全豹”,只讲“一斑”,单说一个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魏禧的作品大都收在《宁都三魏全集》里。此外还有不少《魏叔子文钞》即散文选本流传,是研究魏禧散文的重要依据。最近在江西省图书馆发现一种《魏叔子文钞》清抄本,不见于各种书目,也未为研究魏禧的学者所言及。这种抄本有以下几个特点:选目数量多,超过现有的所有《文钞》本;它应该是从《全集本选录的,所据是比通行的道光本为优的康熙本;有的地方和《全集》本有出入,有些是佚文;抄本保留了《全集》中的批评,又有一些新的批评文字;抄本的纸张和字迹都比较精美  相似文献   

19.
阐述《古今诗选无邪集》的编选体例及内容,其编选体例合诗格于诗选之中,除试帖诗外诸体兼收;考证《古今诗选无邪集》内容来源于明末选本《赓订笺释批评古诗直解》《赓订笺释批评唐诗直解》、清初选本《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同声集》等,是在明末清初诗歌选本的基础上,以辟二教的“无邪”作为选诗宗旨,进行再选择;认为《古今诗选无邪集》的体例和内容既体现了考据时代下辟佛老思潮,也反映了科举制度改革下指导试帖诗创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南宋散文是古典散文研究中一个容易被边缘化、实质却很有研究意义的领域。倘若要深化对南宋散文的认识,进行一番学术史的梳理必不可少。《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优秀的目录学专著,同时又具有珍贵的文学批评史料价值。四库馆臣在批评南宋散文时坚持的批评观念视野和所使用的批评方法乃至一些具体的批评意见和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人对南宋散文的观念和评价,客观分析他们的洞见和不见对当前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