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煜秋 《青年记者》2009,(12):90-91
一战爆发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给私营报业的成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1914年到1921年和1926年到上世纪20年代末这两段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民营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民营大报逐步现身: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新记《大公报》和北平的《世界日报》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学界,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J.Kornai)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他的《短缺经济学》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经济学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邓涛 《青年记者》2007,(11):15-16
走过三个阶段 中国的经济类媒体是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经济类媒体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土壤。全国现有专业经济类报纸170多种,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市场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华工商时报》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陈发智 《大观周刊》2011,(16):150-150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农村电影最为灿烂的时期。这期间,生产了诸如《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这些被认为至今元人能超越的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客观上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农村题材电影的“黄金期”是电视媒体还不发达。农村电影放映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的原因。但从农村题材电影自身上找问题也不难发现。就算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电影的设施问题,今天的大部分农村题材的电影也难博得人们的厚爱。下面本文笔者对农村题材电影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战爆发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给私营报业的成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1914年到1921年和1926年到上世纪20年代末这两段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民营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民营大报逐步现身: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新记<大公报>和北平的<世界日报>等.  相似文献   

6.
浙商群体在媒体上大量出现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第一次出现“浙商”这一专有名词是1999年。当时的《经济生活报》推出“浙商名流系列访谈”专栏,第一次使用浙商这一名词,不仅概括了这一群体的共性和特点,还从中提炼出浙江企业家独有的精神内涵。随着浙江商人群体影响力的增大以及本土媒体的集中报道和介绍,“浙商”频繁出现在国内主流媒体上,浙商报道也成为中国媒体经济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因此,主流媒体做好经济宣传责无旁贷。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专业经济广播,是广播专业化改革的先行者。它顺应改革潮流,突破了传统综合广播的模糊定位,首创了大板块互动的崭新广播形式,带动广播走出低谷。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大浪淘沙,全国逐步形成了一支由中央电台经济之声和各级地方电台经济广播共同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经济广播队伍。近年来,各台除出色完成本地的经济宣传任务外,还联合打造合作平台,成功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诸如配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宣传的《经济新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共享世博盛宴》、百集系列报道《经济转变100问》、纪念建党90周年的重  相似文献   

8.
辰目 《传媒》2014,(13)
正《传媒》编辑部为纪念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策划组织编发了一组文章,给了我们不少重要的信息:上世纪80年代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互联网的诞生期、起步期,1994年4月20日,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由此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重要的日子!旋即,中国互联网开始了它的媒体化进程,由传统媒体网络化、互联网自身媒体化,到自媒体的迅速崛起,一直到移动自媒体时代的全面来临。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机关刊物,在探索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并通过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激烈论战,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然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媒体的维权与自律呼唤新闻传播业规范化上世纪90年代初,处于市场经济热潮中的新闻媒体开始出现权钱交易式的。有偿新闻”。1997年1月23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和中国记协联合设立禁止有偿新闻举报中心,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关于建立新闻工作者接受社会监督的公告》。随后,中国记协于1998年8月18日成立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维权委),从此开拓了媒体自律维权工作的新领域:受理自律维权投诉,召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曾在部队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便尝试着向部队、地方媒体投稿。到地方工作后,先后担任《中国工业报》《中国职工科技报》《中国建材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县域经济报》《江苏科技报》《镇江日报》《工程机械》《机电信息》《中国机电工业》《党建之窗》《民主建设》《镇江工运》等10多家报社、杂志社的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2.
蔡万麟  方军 《中国广播》2009,(10):12-14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宣部对中央各主要媒体都做了全面部署,对中央电台经济之声也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如何做好如此宏观的宣传报道,对于经济之声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中宣部部署,经济之声结合频率特色,以主动的姿态,积极策划、组织了《经济新高度》、《数据新中国》、《新中国经济地理坐标》、《经济新中国》等大型系列报道和直播,为中央电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经济广播在大型主题报道中如何提高经济宣传水平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这段历程,我们发现,在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的同时,体制机制创新也使媒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担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的媒体也面临传播格局嬗变的新挑战。如何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是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8月7日~8日,在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前夕,本刊牵头主办了创新引领转型暨经济转型过程中媒体使命与责任高峰论坛。百余位媒体人齐聚深圳,就媒体如何转型、在经济转型中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展开了深入探讨。本刊将陆续刊发与会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杨文忠 《传媒》2016,(8):50-51
在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可以称为“黄金时期”,几乎每个省都出版了自己的文学刊物,并逐渐形成了阵容颇为强大的文学大军,吸引众多读者,《人民文学》《收获》等发行量都曾超过百万.获得如此佳绩,媒体的作用绝不可忽视.彼时,传播方式以纸媒为主,这就使知识分子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同时也使文学期刊成为文学、文化、思想的导引者,甚至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是一种“期刊化”的文学.  相似文献   

15.
关睿 《视听界》2006,(5):85-86
2006年初,国内最具新锐精神的杂志《新周刊》颁布了中国电视节目榜,将《交换空间》评为“2005年最佳生活类节目”。《交换空间》于2005年3月在央视经济频道开播,一年多时间,它以独特的创意,吸纳兼容多种节目类型的特质,以出色的资讯服务、生活体验、真人秀,成为2006年最具上升空间的电视节目。一、背景:社会文化与消费语境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出现,并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成长为受众指认的品牌,一定是同当下的社会文化与消费语境具有某种默契与勾连,进而进行成功的投影与反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消费市场和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7,(9):42-42
<正>上海黄金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沈祥荣:2002年上海黄金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前,国际上有些相关机构就主动来洽谈购买上海黄金期货交易所的信息和所有的资料。接下来再提出怎样为黄金期货交易所提供全球经济信息服务。我当时就想到新华社。大家传统上认为新华社是搞新闻的,是党中央的耳目喉舌。但是我们更希望和国内的媒体,特别是新华社这样的媒体合作,共同打造中国黄金交易市场的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村科普类期刊,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十多年的时间里,也曾经历过它的黄金时期。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阅读人口更多地向城市转移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纸质媒体的冲击,加上我国期刊市场竞争态势的日益加剧,使得众多的中小型期刊尤其是原来就订数不多的农村科普类期刊生存艰难,有的呼吁各部门的领导能像当前大力扶持"三农"一样,扶持一下这些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组成部分的农村科普类期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在2010年对中国的报道进行研究,并与《经济学人》当年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经济学人》中国报道的特点,并探究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对于深入了解西方媒体中国报道的现状、透析西方媒体写作中国的心理具有参考价值,对中国媒体如何提升国际舆论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龚霄霄 《新闻界》2011,(7):20-22
本文选取《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在2010年对中国的报道进行研究,并与《经济学人》当年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经济学人》中国报道的特点,并探究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对于深入了解西方媒体中国报道的现状、透析西方媒体写作中国的心理具有参考价值,对中国媒体如何提升国际舆论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广播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就专业化电台而言,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其主持人直播、大板块节目、热线电话参与等全新制作与播出方式,获得了较大成功并影响到全国。就专业音乐电台而言,以1991年1月23日全国第一家音乐电台——广东电台音乐之声的诞生为契机,北京、西安、上海先后成立音乐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