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颖 《教师》2011,(2):109-111
董仲舒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对儒学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出现是西汉社会发展及统治者需求的必然,他在西汉的背景下提出的政治思想理论,直接继承于先秦儒家,同时吸纳、融合了诸子百家,如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这一理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需求,满足了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是学术思潮演变的必然结果,不仅对汉代政治取向和政治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内容丰富,包括“大一统”“三纲五常”等思想,吸纳了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观点,是对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提高儒学的兼容性。但其思想发展到后期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从当时背景出发,以“天人感应”作为理论依据,提出符合封建统治者需求的“天人合一”政治理论,对西汉政治运作及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董仲舒的研究应从对他整合、继承、研究、注解儒学经典的历史哲学成果入手,体察其中心命题。董仲舒的思想不完全依赖汉代政治事实而定,其另有儒学及诸子之学所本。董仲舒在《春秋》经与《公羊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其在儒学内部的思想渊源包括易学、尚书学、春秋公羊学,还综合了先秦的各家学说。同时,西汉进入汉武帝时期,政治变革已然有了现实需求,政府意欲从无为清静转变为有为进取,这是董仲舒思想形成的基础。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不但具备形而上学的基础,还有其现代诠释,是具有现代生态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所处的时代正值西汉王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适应时代政治的需要,提出了各种政治思想和主张。在他的政治思想中,无论是理想的政治状态、大一统理论,还是建立君仁民从的君、臣、民关系,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理念,这一理念可以说是当今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是超过前人与时人的杰出的大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与西汉初期的思想学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历史与民族等各个方面。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奉“元”而起的祭祀、封禅、改历;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合之思想基础;司马迁的《史记》受董仲舒思想的影响深刻;改变王侯将相养士风气与废除诸侯政治上的权力;君主爱民为民,官吏奉公廉洁;《春秋》决狱、断事深入人心,君臣普遍遵循;独尊儒术之后人才辈出,而且可以自由争论;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学时代。而且,在以后的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历史上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是汉代极具代表性的儒家,他的“天人感应”学说在汉代乃至以后的儒家文化发展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今天从生态美学现的角度来进行审视,董仲舒的思想理论仍然闪耀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智慧之光。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和谐关系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不仅对两汉时期政治、思想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认真研究和正确认识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董仲舒的政治思想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是为他的政治主张做论证的。要正确认识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历史作用,必须首先弄清楚他的政治思想。有同志认为: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包含着两个值得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综观近年来对董仲舒研究的成果,有3大趋向:一是研究内容趋向广泛、细化。过去研究的重点多围绕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等展开,近几年研究者的视角扩展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社会控制理论、人学思想、廉政思想、养生论、音乐美学思想等方面,例如,郭炳洁的《浅析董仲舒的人学思想与道德教育思想》、2008年《求索》杂志吴凡明的《董仲舒孝治之思与汉代社会秩序建构的德化机制的确立》。二是趋向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法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上的集权,它具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合一的特点.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它分别经历了荀况、韩非、董仲舒的"以法卫儒”、"以法为教”、"经法一体”的思想发展过程;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它经过秦、西汉初期的政治实践,于西汉中期最终得以确立.其后的封建统台者总是不同程度地运用这一办法对付异己思想,以防”离经叛道”,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汉代文体研究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还在于策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举贤良对策》的目的在于向统治者传达治国理念,而"大一统"的治国思想既是董仲舒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儒学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对董仲舒"大一统"治国思想的提出背景、内涵及功用进行分析阐释,力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董仲舒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1.
孔子创立了儒家之道,但是真正使儒家思想得到独尊的则是汉代大儒董仲舒。董仲舒怀着儒者所特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竭尽毕生所学重新诠释儒家思想,建立了一套天的哲学。在他的理论系统中“天”有3层涵义:自然之天、神灵之天和义理之天,而“天人感应”的思想则最终使儒学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对西汉以及之后的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至西汉六百多年间,中国继政治之大一统后,思想上一直难以统一。顺应时代的要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解决此难题,儒家“大一统”思想成为了帝国的统一意志。与此同时,对策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思想魅力和文学特色,推动了汉代散文“新儒学”创作立场的确立与汉代文论实用化标准的形成,自此经术文风在两汉散文创作中风靡。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者宗"的董仲舒,是汉代著名思想家.适应大一统政治之需要,他在继承先秦儒学并吸收其他诸家有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儒家神学理论体系.而其行政管理思想则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行政权力论、行政实施理论、人事行政理论、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等几个方面对董仲舒行政管理思想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作为“儒者宗”的董仲舒,是汉代著名思想家。适应大一统政治之需要,他在继承先秦儒学并吸收其他诸家有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儒家神学理论体系。而其行政管理思想则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行政权力论、行政实施理论、人事行政理论、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等几个方面对董仲舒行政管理思想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荀子的和合思想包括"乐和"的教化功能与"和民"的政治策略,共同服务于社会和谐的政治目的。这种思想为构建大一统的社会提供了现实的思考和理论依据。汉代大儒董仲舒创造性地接受了荀子和合思想,并予以发展,为汉王朝统治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今天,和合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仍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顺应时代的需要,建构了一套相对完善、比较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它不仅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而且影响了中国社会达2 000多年.董仲舒政治思想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董仲舒在政治体制、文官选拔制度、治国手段、政治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先进思想,即使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借鉴了先秦诸家的“自然天论”思想,并吸收了殷周时期神秘的“天命”理论,而且综合了秦汉之际人们所获得的自然知识,以解决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的哲学。“天”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既统摄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学说,又贯穿董仲舒思想的始末。在董仲舒“天”的哲学理论中,为了解决儒学在西汉发展时所遇到的,如何将先秦儒家的德治理想与专制体制相结合的问题,“天”被赋予了多层含义,但最为重要的是董仲舒对天赋予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成分,并以“仁”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君主被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取法天的仁德之政。  相似文献   

18.
贾谊作为西汉时期极具理性光辉的儒家大师,对西汉大一统的构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是从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到董仲舒的儒学大一统这一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一位理论巨擘,是汉武帝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理论先行者。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思想是贾谊仁政政治哲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在其政治哲学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汉代儒学与制度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汉代儒学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符合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时代需求,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儒学不仅成为汉朝统治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生成为汉朝统治集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统治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是汉代调均思想发展的重要原因.董仲舒是汉代调均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调均思想属于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体系,主张济贫调均与安民保民、救荒等相结合,以防止贫富过分悬殊,使天下"易治".汉代调均思想,既有经济内涵,也有政治内涵.调均思想的社会调节作用建基于帝王"作民父母"的社会政治定位之上,帝王养育、救助臣民,是为了让他们尽忠尽孝,唯命是从.同时,它也反映了下层民众主张解除贫困者生存之忧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政治诉求.具有平均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