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境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教师在学生不易弄懂而教师又不易讲清的地方,一味采取放羊式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多读熟背,希望学生在读背过程中能自行理解其义。书读百遍之后,其义果真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自见吗?实践证明,读书的次数与读书的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现在有些学生读书,犹如小和尚念经——口在念,心却游离在外;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未必能准确理解其义。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读书促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这原本是董遇“不肯教人”的托词,后却多被认为是私塾先生不假思索、不加分析的教条主义教学方法,是学生不加理解、死记硬背的填鸭式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在强调创新、呼吁要让思想冲破牢笼的今天,再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否也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对它的深层理解呢?这里,我们想与大家来探讨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强调“要读”。不论是“腹有诗书气…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中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名句。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相信学生,认为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与其让学生读,不如教师自己多讲些,把自己所知道的、要求懂的或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理解书意就要把书读熟,要想很快把书读熟就得讲究"读"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读"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7.
戚劲松 《考试周刊》2008,(47):23-24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韩愈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宋·朱熹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材料的诵读自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的语文教学走的正是一条阅读、品味、领悟、熟记的路子,只不过还不很自觉,不很完善。这一方法魏建功、黎  相似文献   

8.
“没有‘读书’的课不算是语文课”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语文课是一种以“读”为原型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它通过读书,让学生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强调了“读书”在语文课中的重要地位.种种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掌握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事倍功半。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  相似文献   

10.
<正>晋代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段话讲的就是朗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传统的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代讲等教学思想,已越来越多地为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但"读百遍"毕竟太耗时,能否"其义自见",还要受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教材内容等诸多因素制约。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认真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多读的好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有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学习的经验之谈。的确,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但"读百遍"并非读得越多越好,更不是一味地傻读,否则会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埋没了学生的灵性,使读书活动索然无味,使学生的读书兴趣荡然无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妨来点调味料,加点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刘敏 《小学生》2011,(3):38-3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5.
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有诗为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6.
[读书“八味”]师:考大家一个问题。(板书:书读百遍,其自见。)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我知道考不住大家,这是“幼儿学”。下面出一个考高中生的问题。(对着“义”字在下面又画出7个空。)(学生的脸上写满了疑惑,继而议论纷纷,然后陆陆续续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17.
赵学彬 《成才之路》2013,(23):80-80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语文课丧失了"读书"的本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如此.所以,语文课应回到它应有的起点--读.让"读"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意识。对读书有了兴趣,不仅能为学生持续读书和提高读书能力提供内在条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至理名言是我国几千年来教学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宋朝陆九渊有诗:“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可以说,读书百遍,其情、其美自见。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编选了大量的古代诗文,这些文本都是经典,凝聚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