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尼罗河长歌     
在世界文明史上,凡伟大之文明,多与某条大江大河联系在一起,诸如西亚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东亚之黄河与长江,南亚之印度河与恒河,这些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华文汉籍文献收藏的特殊文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润开 《情报杂志》2001,20(4):99-100
中美两个伟大国家各自生活在东西两个半球,遥居大洋的彼岸,相互交往时间不长。在近代“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时期。以文化交流作为突破口,美国的传教士在紧随欧洲传教士进入中华大地向古老的东方传播了西方文化,返美时又将华文汉籍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文明智慧的结晶体也传播到了美洲大陆,促进了世界性文化文明的交流与互融,促进了美洲文明在不断吸取欧洲文明、东方文明及外来文化之精华而不断创新发展进步,充满着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屋脊"孕育了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千百年来孕育和润泽了这片古老而又文明的土地。它造就了璀璨的华夏文明,也哺育着我们今天共和国的伟大建设。21世纪的青海已迈入了高速发展的伟大时期,在大力发展国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要兼顾和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而不是无序开发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有做到生态与生计兼顾,"绿起来"与"富起来"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生态立省战略才能取得最终成功。  相似文献   

4.
针灸经络学是我国2500年前的伟大发明,然而到今天还没有被现代科学所公认,没有被世界所公认。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一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文明古国之国宝,将这一世界医学之顶尖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文明源于哪里?近日,俄罗斯《真理报》独家披露说,最新的研究发现,地球人类的文明可能源于万年冰雪履盖的南极大陆!而这一发现甚至曾得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6月28日,信息产业部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深入开展阳光绿色网络工程进行部署。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雨婷  朱晖  王瑾琛 《科教文汇》2012,(35):183-184
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培育新文明的摇篮,而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基石,更是教育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正如在中国,正是上个世纪初发源于大学的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五四”运动,推动国家与民族向现代社会迈进.无疑,大学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大学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不断改革与创新,推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本文着力分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之状况,剖析其成因,在明确大学文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进行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
  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
  我们还要记住,人诚然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是与人们的福祉相关,是与国家的未来相联系的,也是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新时代背景下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是本文所阐述的重点。文章从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出发,分析了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些考古学者相信,亚特兰蒂斯是埃及文明与玛雅文明之母,亚特兰蒂斯人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大西洋两岸,从而孕育出世界文明之花。但亚特兰蒂斯文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11.
邢中先 《大众科技》2016,(4):147-14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用制度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完善发展,这表明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美丽中国,这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4,(1):39-39
源远流长的丝绸历史,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灿烂文明的丝绸文化是中国闻名世界、功被春秋的伟大发明。因此,要放眼全国,充分发掘丝绸文化内涵,创建代表中国丝绸古老文化的识别系统(CIS)。中国丝绸博物馆已开馆,“丝绸之路”也已成为旅游胜地。还要建立如“丝绸之府乐园”,“丝绸之路”缩影景观,以及国际丝绸贸易中心等,使中国具有国际上公认的崭新的“丝绸之国”形象。同时也为丝绸企业创立名牌,树立形象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07,(12)
"每个人身上都埋藏着伟大梦想的种子。而梦想是人类创造文明之母。古代人梦想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天无一不成为现实,这就是证明。所以,要想创造美好生活,就要大胆地去梦想,抓住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这片科研沃土上,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用毅力与奉献.支撑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维护着生态平衡与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齐心协力构筑起中国科技的伟大长城。而徐宗学便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在科学浩淼的穹苍下.为了探水文之奥秘.寻治水之方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发明》2006,(6):20-21
月黑风高夜,杀人灭口时……当你在工作、生活中压抑得无处可藏时,那么你需要用这款游戏来宣泄心中的不快。不过很显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时代,杀人灭口绝不是最佳选择,因此,在用游戏宣泄完你的怨气后,还是要一心一意地投身伟大的四化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6.
殷商以来,围绕着手工业交易集散地为中心逐渐形成的城市以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异质性而迥异于农村,由之形成了对峙状态中的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封建历史时期,乡间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立志进身于代表物质繁荣与权力体系的城市之中,而一旦功成名就,成为食国家俸禄之辈时却又不时以诗名志,开始向往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由。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稳定的封建农业社会结构的坍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冲击,城乡冲突成为文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她是本民族在文明发展中积淀起来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积极引发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向上奋进,建设美好国家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新体新用论     
新体新用论牛龙菲一、有关“新体新用”的命题通功易事、传播交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所谓“文化”,乃是“人类在生物个体进化、动物社会进化基础上的文明族类进化”。它不仅具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不同文明耦合共生的特点,还具有文像外化与文脉...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众,指得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所谓公众参与,指得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我们提倡公众参与,是因为中国发展观与执政观的伟大进步,是因为中国民主法制与政治文明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环境已经是全人类都无法漠视的事。本文作者就是站在这个高度的认知上结合十八大精神写出此文的,不难看出,作者对生态问题的重视,他列举历史古国灭亡的教训和现代"文明"对自然界破坏后的自食恶果。中国梦不该是狭隘的,中国梦应该是世界的,是共同发展、承担的和谐之梦。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