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顾惠樑 《上海教育》2004,(10S):48-49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体会到,现代教育理念能否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很重要的一条是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某种意义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主动适应,决定了二期课改的实施质量和走向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孙建广 《河北教育》2014,(12):38-38
在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我校始终将出发点和归宿设定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我们聚焦素质教育,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一、健全规章制度,保障校本教研有序运行长期的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校本教研的稳步推进不能仅仅依靠校长和骨干教师的经验、魅力,更需要有序运行的内在机制来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课程改革需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化需要校本教研。回顾近几年的教研活动,我们组始终以“为了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为目的,在不同的阶段创设不同的活动。2004年之前,我们组不自觉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参加培训、组内研讨、写教后感;自2004年9月起,我们作为校本教研的试点,开始在专家的指导下自觉组织校本教研活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如今,我们积极推进和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探索富有特色的运作形式,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在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深化教育改革,将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必须植根校本,聚焦课堂,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一、植根校本,做实教研主体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教师对教学变革和专业学习的投入可以看作是教育改革实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也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人人有机会,人人可成才"的教研土壤、"人人敢创新,人人要发展"的教研氛围,它将推动我们建设一支师德师风高尚、教学业务技能精良、教育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6.
立足校本,转变教学管理方式:通过加强校本教研,构建"四环节"校本教研模式,引领教师人人成为行动研究者;通过捕捉亟待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人人成为教学改革者;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能力水平;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创建教师发展学校,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探索与实践,使教师变了,课堂变了,学生也变了,使学生、教师、学校得到和谐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正蓉  李云 《教师》2012,(28):127-128
校本研修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校本研修,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提高,能推进高效课堂活动向纵深发展,能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两年来,湖北省当阳市河溶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内容与教师发展研究”课题中,始终坚持校本研修,把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在学习与研究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借助专家引领,提高校本教研深度;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坚持校本教研,无疑是深化课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路线,真正引领教师把学校和课堂视为自己实践和研究的场所,使之做到“静”下心来读书,“动”起身来实践,“拿”起笔来写作,真正使校本教研工作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民主、开放的研究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结合实际,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发挥校本教研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借助专家引领,提高校本教研深度;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改革评价方式,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学校发展,也取决于教师。因此,我们应把教师素质的提高摆在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地位,积极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探索开展校本教研的方法、途径,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培训融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持续发展和能力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开展校本教研主要运用如下几种方式。一、“专家论坛”式教研——专业引领,把握方向为了提高教改实验的质量,正确把握课改的实质和方向,我校开设了“专家论坛”,给全体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我们邀请在课改实践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互动式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潜能的激发,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离不开校本教研的建设和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丰富校本教研的主题,内外联动,循序渐进的开展好教研。这是学校生存之根本,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源采。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校本研修作为新时期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正在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领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下如火如荼地实践着。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如何进行校本研修工作,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同志。  相似文献   

14.
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研和培训的校本化,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师资队伍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我校正在创办以自主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我们以现代教育思想和二期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从学校实施自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把建设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工作。一、提高认识,确立校本教研的主体地位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课改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者。倘若教师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这种转化就难以实现。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成长,必须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方式。怎样才能使教研真正走向校本,并进而…  相似文献   

16.
校本研修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为例,学校可以从“课题、课程、课堂”三模块出发,整体设计校本研修的新路径。这样的教研活动能够让教师获得专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教师专业培训逐步由教研室层面下放至学校,校本教研力度不断加强,要求更加规范。我们呼唤人人参与,平等协作的圆桌式校本教研,我们期盼校本教研的圆桌式回归。一、回归教师主体,专业成长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来有的高度,校本研修作为新时期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正在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领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下如火如荼地实践着。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开展对教师曲培训,如何进行校本研修工作,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同志。  相似文献   

19.
正实施课改以来,学校依据科学的管理和课改的全新理念,提出了崇尚人本,和谐发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立足校本,把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一、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1.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要增强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课改工作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以系列化的校本教研工作为抓手,以课堂为中心,探索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在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