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AC高通量筛选过程的分析,建立了AC技术筛选药物的定性及定量模型,为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高通量药物筛选中 ,数学模型被认为是实现对样品库大规模筛选及筛选过程自动化的基础 .从热力学及动力学的角度对药物筛选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同时也对药物与靶点的 3种可能的作用体系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药物筛选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综合模型和基础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药物作用的机理和药物作用的靶点,根据其作用的可能方式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建立筛选模型,确定评价标准,并结合组合化学、计算机技术、生命科学、生物芯片等学科技术使高通量药物筛选新药成为极为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TMEM16A通道为钙激活氯离子通道(Ca CCs)分子基础,其广泛的分布于平滑肌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等各组织中,与高血压、囊性纤维化、胃肠动力不足和癌症等疾病有着密切关联。关于TMEM16A为靶点的药物筛选则获得极大关注,从而快速初步筛选TMEM16A调节剂的方法就变得非常重要。文章基于现有的荧光高通量筛选技术,通过三七茎叶皂苷及番泻苷B两种对YFP荧光曲线有调控作用但对通道无调节的假阳性药物的现象进行分析,对高通量筛选TMEM16A的方法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62-36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厌氧细菌,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都有密切关系,也是目前唯一被确认为胃癌致病因素之一的细菌。上海药物所沈旭课题组与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蒋华良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张良、刘伟治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两个高活性HpFabZ小分子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正>1928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raFleming)发现青霉素并开创了微生物药物的新领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一直是新药研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后来,随着分子靶位筛选理论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天然产物药物研究策略逐渐失去了优势。如今,基因组测序探明微生物中蕴含着大量未开发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迎来了新的时机,再次成为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7.
把毒性病理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新药的开发,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 O)后的必由之 路。预测上市新药对人类健康危害的可能,提供新药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影响的科学依据, 是决定新药能否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毒性病理学的检 测和研究。当前,我们要在传统的毒性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务实求新,在建立系统的、规范 的毒性病理学评价标准体系的同时,将眼光要放在快和新两个字上,注重免疫毒性评价的新 动向,建立新的快速替代模型,引进新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深入开展毒性机制的研究 。我们还应该建立创新药物高通量筛选体系中的毒性评价体系,以便把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 从临床前阶段提早到药物发现阶段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汪诚  陈海琴  徐志南  殷秀飞  岑沛霖 《科技通报》2007,23(3):356-359,367
随着-omics(组学)时代的到来,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以具有快速、方便、易于高通量等优点,正在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本文选取HIV病毒感染因子Vif作为目标蛋白,构建了适宜体外表达的Vif表达载体pIVEX2.4c-Vif,并将其在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进行表达,为下一步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简要概述了目前药物结晶的技术现状,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结晶、高通量结晶技术、纳米结晶法和物理条件控制结晶法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斑马鱼被美国FDA列为继人和啮齿类动物之后的第三大模式生物。斑马鱼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5%;其信号传导通路、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等与哺乳动物高度相似;具有饲养成本低、体积小、发育周期短、体外受精、透明易观察、单次产卵数较高等特点。利用斑马鱼模型可在2~3天内完成体内活性实验,所用药物量极小;在显微镜下可全程、完整观察药物对斑马鱼体内器官、组织、靶点的作用。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实验,既具有体外细胞实验的高通量性,又具有整体动物实验的高内涵性等特征,且实验周期短、成本低。因此斑马鱼已成为药物筛选评价体系中,衔接细胞和哺乳动物模型的重要环节。2009年,欧洲斑马鱼药物筛选技术服务公司Biobide获得FDA和EMEA的GLP认证。2015年,我国制定了中国实验用鱼(斑马鱼)质量控制标准。自2006年起,山东省科学院药物筛选技术平台针对中药现代化的实际需求,在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山东省自然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开始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心血管活性筛选评价新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取得以下阶段性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能量药物筛选基本过程的分析 ,探索了靶分子固定化可能对筛选质量构成的影响 .从分子相互作用看 ,实际的过程远较理想的情况复杂 .分子间存在的静电力、疏水作用力及氢键力能对固定化的机理构成较大影响 ,甚至可能诱发多层吸附的固定化模式 .基于固定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靶分子与靶分子、靶分子与微球、体相与表面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筑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 ,为实际的筛选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2.
早期的药物研究过程是利用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广泛筛选各种来源的物质和原料,然后分离出具有活性的组分,进行结构的鉴定和性能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合成一系列同类化合物或衍生物,并进行分子修饰,最后得到适合于药物开发的分子。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超级计算机促进了合理药物设计研发,这种药物研究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创新新药发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器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资源模式的出现,使得超算技术与计算生物学、计算化学密切结合,进一步为传统的药物发现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增添了新功能,加速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虚拟筛选等的研究进程。文章从药物设计学方法研究、药代动力学模型设计和药物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三个方面对当今合理药物设计领域的新发展进行了评述,详尽阐释了科研信息化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进程、管控风险及提升研发价值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朝政  许健  于涟 《科技通报》2004,20(6):542-545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近十几年来,随着基冈组学、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以药物发现为中心的药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蛋白质组学这门新学科的兴起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大大加速和简化了新药开发的过程.本文主要就蛋白质组学的产生背景、相关概念、相关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亲和色谱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生物工程中分离纯化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药物的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筛选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对亲和色谱技术及其在药物发展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00-201
1 首席科学家陈凯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6 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1985年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国家新药研究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我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多方面发展和改进了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和技术 ,提出了分子结构多样性的新判据 ,建立了利用计算机产生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库和进行“虚拟筛选”的方法。利用这些理论计算方法 ,从分子和亚分子水平研究了药物与生物靶分子的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保护活性为目标的生物技术药物层析分离纯化技术”项目是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生物技术药物中试放大及分离纯化技术平台(项目编号:2009ZX09306—0050”,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新型乙肝疫苗一汉逊酵母的大规模分离纯化(项目编号:发改办高技[2009]2822号)”,以及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多柱组合层析高通量蛋白质分离设备(项目编号YZ0617)”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苏志国研究员主持完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癫痫的现状,抗癫痫药物的指南,以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抗癫痫治疗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承担的"抗HIV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建立及应用"项目,历时3年攻关,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最完整的抗HIV药物药效学和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体系的实验室,成为服务全国抗HIV(艾滋病)药物筛选和研发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近期,该成果获得2008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云南省政府表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1):封二-封二
正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生所")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2012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现建有生物计算设计与系统生物分析、高通量筛选测试、发酵过程优化与中试等技术平台,为工生所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强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