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清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你们给我磕五个头。”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相似文献   

2.
八国联军暴行简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过程中,在中国的土地上焚毁奸淫,屠戮抢掠,暴行不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现将八国联军的暴行简辑如下: 1900年,英、俄、德、日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军联合侵入我国,进行疯狂的烧杀。侵略军在向津、京侵  相似文献   

3.
<正>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1890年6月,当八国联军在中国北方发动武装进攻时,英美帝国主义同中国长江流域的东南沿海各省督互相勾结,搞所谓的“东南互保”活动。 “东南互保”局面的形成,主要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英国为维护在瓜分狂潮中所擢取的殖民利益,并利用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政府总政策的多变和混乱,以及由此而加剧的南北督之间的矛盾。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防范查禁,控制利用,一意剿杀。然而,由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以致影响到清政府在政策上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含糊和混乱状况。首先,方针多变。当时有人这样说:朝廷办义和拳招书,前后反复,不类一人一时所为(《义和团》(二)520页)。这时期“政令最乱,或剿或否,毫无宗旨”。(《庚子纪事》222页)。其次,在当时清政府处理义和团问题的上渝、硃批之类的正式文件上,用语常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例如1899年12月29日上谕说:“拳民聚众滋事,万无宽纵酿祸之理。”然而,在这个谕中却又说:“惟不可一意剿击,致令铤而走险,激成大祸”(《义和团》(四)9页)面对这类上谕,地方官员也只好表示“自当悉心设办”(《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48页)敷衍过去。再次,这时的谕旨失去了约束力。”谨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俄罗斯举行的安全会议上,美俄等八国的安全专家讨论彼此国家信息安全的不同以及国家管理网络空间的方式。美国ICANN组织的代表George Sadowsky说:俄罗斯对信  相似文献   

5.
“为中国人争口气”1904年,清朝政府做出了在北京西北部修建京张铁路的决定。由于这条铁路有重大战略意义,沙俄和英国帝国主义都对它垂涎三尺。他们勾心斗角,竞相争夺筑路权,最后分别派出代表,几乎以同样的口吻向清政府威胁说:“这条铁路工程浩大,非由我们来修筑不可。如果你们执意用自己的钱和工程  相似文献   

6.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中国的领土和权益,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狗咬狗的战争。其交战的双方对中国来说都是侵略者。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然置国家的主权和东北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宣布在战争中严守“局外中立”并划定辽河以东为战区,任凭两个帝国主义强盗在我国东北的领土上火併。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罕有之事。本文仅就清政府当时推行“局外中立”政策的原因和结果,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徐特立在湖南办学。那时,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在我国各地为非作歹,欺凌中国百姓。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卑躬屈膝,而对百姓却采取高压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节中,学生经常会疑惑:孙中山为何要让位给袁世凯?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下分析。(1)袁世凯当时的声望和才识是一个重要的砝码。袁氏不同于封建官僚,他是从政治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代表,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上,塑造了“锐意革新”的“一代强人”的社会形象,因此赢得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当清帝被逼退位后,其个人声望更是达到极点。再加上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北洋军,掌握着军政大权,人们普遍看重袁世凯就不足为奇了。(2)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在武昌起义的枪炮声中,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为维护自己的侵华权益,帝国主…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5 4页 ,以整页篇幅刊登了 1898年爱国人士谢赞泰先生创制的漫画《时局图》。初中版《中国历史》第 3册第 73页上 ,该图也占了整页的 1/ 3。编者旨在通过此图 ,以生动形象、不言而喻的直观画面 ,加深学生对当时中华民族危机深重的理解。在《时局图》下方的文字中 ,都说明 :“肠代表德国。”果真有“肠代表德国”吗 ?即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高中课本上整页的《时局图》 ,也不甚明了。因为在《时局图》上 ,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 ,还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 :图上代表…  相似文献   

10.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有个洋鬼子嘲笑当时的清政府无能,就写了副对联,上联说:“琴瑟琵琶,八大王单戈对战”。他这个上联是很有名堂的!前四个字“琴瑟琵琶”,共有八个“王”字,其实就是暗指入侵的八同联军;而“战”的繁体字左边是一个“单”,右边是一个“戈”。“单戈对战”,实际上是蔑视中国人毫无回手之力。  相似文献   

11.
前些天,笔者收到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正源中学高中学生吴乃桥的来信。他询问“租借地和租界有什么异同?”近期我到海南、福建两省听课,也有一些师生提出同样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广大师生参考。先说“租界”,它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在强迫清政府开放了沿江、沿海的许多地方为通商口岸后,于1845年开始在这些地方强占一定的地区作为“租界”。最初,租界是外国人居留、贸易的特  相似文献   

12.
近代列强对中国铁路利权的疯狂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9世纪末年起 ,帝国主义开始采取以铁路投资为掠夺中国利权、奴役中国人民的手段。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后半期 ,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三次高潮。清政府在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 ,割地赔款 ,国力大损 ,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 ,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擅筑 ,或假借“合办” ,或通过贷款控制 ,吞噬和瓜分中国路权 ,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强行修建和直接经营的铁路有 :俄国修建的东省铁路 ,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 ,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  相似文献   

13.
美国资本主义从其开始发展起就向外进行扩张。特别是到了帝国主义时期,这种扩张活动更为加剧。这样与美国毗邻的拉丁美洲国家首先成为美国的侵略对象。垄断组织寻找超额利润,这是美国向外扩张的动力。关于这一点,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霍柏森1902年在他的名著“帝国主义”一书中说得最为透彻了。他说:“正是这些制造业与投资之突然需要国外市场,成为迫使共和党采取帝国主义政策与实行帝国主义的显明  相似文献   

14.
1896年.七十四岁的“大清钦差头等出使”李鸿章(1823—1901),出访欧美八国。不久前,这位“裱糊匠”代表晚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落得“国人皆日可杀”的地步,他自己也发誓“终生不再覆日地”。此番出访欧美,自然为了实现清政府“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8月28日,他到访美国.受到美国人的国宾待遇,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想目睹帝国总理大臣的风采。美国的媒体、商家也抓住这次良机,借李鸿章名义为自己打广告。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腐朽没落的清政府被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吓被了胆,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但是,在统治集团内部,有些有爱国心的官吏,主张对列强侵略进行抵抗,形成主战派。他们主战的理由是认为对中国面临的侵犯或威胁绝不能容忍退让,姑息迁就将会有更大的祸患。左宗棠说:“我愈示弱,彼愈逞强,势将伊于胡底”。有人就日本侵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差不多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后,都会遭到旧制度维护者的武装干涉。二战后,国际帝国主义对欧亚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千方百计地进行颠覆、封锁和干涉,只不过欧洲由于有雅尔塔体制的制约,那里只出现了“冷战”,在亚洲则不然,“冷战”迅速演变成“热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和亚洲各国的反动势力对越南、朝鲜、中国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经过八年印度支那战争(1946—1954年)、三年朝鲜战争(1950—1953年)、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巩固,在亚洲出现了新的“均势”。不同社会制度的亚非国家从战争中吸取了经验教训,积极倡导和  相似文献   

17.
专题指导 本专题有两部分内容:(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建立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骗局,宣统帝退位。 本专题重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联系,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难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的。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即经济制度落后、政治统治腐朽,致使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英、法两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中国因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落后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造成一败再败,签订了一系  相似文献   

18.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学课本上还列出了这八个国家的名称。这八个国家是英国、俄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多,任务繁重,要记住这八个国家并非易事。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巧记这八个国家的简便方法。 在世界史上已经学过,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组成的。1907年形成的“三国协约”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三个国家组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两个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他们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各有各的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尖锐的,是不可调和的。他  相似文献   

19.
庚子赔款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大的赔款事件,俗称“庚子赔款”,这是怎么回事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辛丑条约》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接受了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全部条件。条约共十二个条款,另有十九个附件,内容极为苛刻,其中第六款为,中国赔偿各国白银四亿五千万关两。因为“赔偿”的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帝国主义国家的“损失”,而这一  相似文献   

20.
汪精卫测字     
赵云德 《现代语文》2005,(11):18-18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下,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当了汉奸。在日本人的卵翼下,当上了伪国民政府主席,但他防人暗算,一直心绪不宁。有一天,他穿上便服,上街散心解闷。他看见路旁有一个测字摊,写着“字有三解,可知一生”八个大字,他就随手抽一个“哥”字,请测字先生给他占算。测字先生说:“哥者,两‘可’相连,第一解:可父可师;第二解:可敬可佩。”汪精卫听后觉得自己地位显赫,确实“可父可师”,又想起少年时曾有行刺清摄政王的壮举,也的确可敬可佩,认为测字先生确实有水平。于是便急不可耐地向测字者追问“哥”字的第三解,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