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冗官问题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以宋代最为突出。宋代近三百年间曾多次实行过裁减冗官即“省官”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宋代独特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冗滥的恩荫制度以及广泛的科举取士制度是造成官冗的内层原因,而裁减冗官问题本身所涉及的困难也是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封建官僚制度的流弊——机构官吏冗滥、官吏经商、官商勾结、军队冗杂、思想保守等因素的制约、扼杀而遭到夭折。反思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对于消除现时类似问题和改革政治体制不无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为促进共和政治日臻完善,部分有识之士揭露和批判了共和政府中机关名称繁复官职冗滥、因人设官公仆有名无实、官员冗乱充斥吏治紊乱、私欲膨胀上下对峙倾轧等弊端。他们认为这些弊端损害国人政治信心、强化国民为官意识、虚糜政费酿成财政危机、官员奢侈腐化毒化社会风气。因此,实施减政可起到紧缩机构澄清吏治、节省政费减民负担、矫正人心改良民风、强国力促救亡保种等积极作用,客观上能促进共和政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任敬 《文教资料》2011,(2):101-102
恩荫又称门荫、任子、恩补、荫补等,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选举体系的一种,起源于秦汉,延绵至清末。它作为选举制度的一种补充,被看作是中国封建官僚享有的一项制度化的特权。但是恩荫制度在宋代时期呈现出了数额冗滥、范围甚广等诸多特点,伴随着诸多特点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战前江苏省的禁烟禁毒运动中,由于联保连坐的压力、官员自上而下的纵向压力、硬性指标和数字攀比的横向压力,造成了基层官员的滥举和滥捕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了诬告和索诈的盛行,因此,禁烟禁毒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贸易港管理制度研究在我国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推动丝绸之路发展,需要了解宋代贸易港的设立、管理机构的设置及港口管理事务等一系列立法内容,总结出宋代贸易港制度在港口的安全性、有序性及推动海外交流、促进贸易繁荣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成效。但是,对于法律漏洞导致的缺乏稳定性、官员的廉洁性以及商人法律意识淡薄等严重问题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7.
宋代为杜绝官员赃罪的出现,将法律制度和任官制度相结合构建一套具有宋代特色的官员赃罪惩处机制。惩赃法律制度完备,内容翔实;将官员的考核磨勘、荐举、致仕都和有无赃罪相结合,这在客观上起到了遏制官员赃罪的效果。宋代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的时代特性决定了不可能根除官员赃罪。  相似文献   

8.
宋代宗室参与海外贸易主要体现在担任市舶官员、参与祈风典礼和参与海外贸易等方面。他们在管理海外贸易,祈求海船航行平安,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宗室的贡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致仕官员的生活作为宋代社会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致取向究竟如何?本文从增财置产、崇佛奉道和嗜书立著三个方面作了概括,旨在引导人们进一步了解宋代社会的各层面。  相似文献   

10.
租房作为解决人们住房问题的一种补充手段,在宋代官员群体中已经大量存在,从宰相到地方各级官吏,都有租房的经济行为发生。从官员这一特殊的租房群体出发,可以发现宋代官员阶层中客观存在大量租房现象,出现这一现象有着多方面的背景,其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差异性等特征对宋代社会经济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成为窥视宋代房屋租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1.
小说《水浒传》中存在着大量关于北宋后期社会民俗的描写.其中对宋代普通官员的居住民俗在个别章节里有着比较详尽的叙述。本文从宋代普通官员住所的名称与布局等方面进行考证.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探析此居住民俗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捐纳,又叫赀选,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卖官鬻爵。一般由政府条订事例,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成为制度化。清代捐纳始于顺治、完备于康熙、雍正、乾隆,冗滥于咸丰、同治,终于宣统,开办原因主要是为了河工,镇压农民起义,海防等筹集资金,捐纳虽对科举具有补充作用,但“以官为市”,“害国体、害政事、害民生、害官方、害人才”,是直接导致清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刺配刑是宋代的一项重要的刑罚,其刑上承上古的黥刑,下继元明清三代的刺臂之法,在中国古代刑罚中具有重要地位。宋代的刺配在适用方面颇具自己的提点,在适用对象上包含盗贼、官员以及军人等多个群体,而在执行方面则包含着决杖、刺面以及解送等方面,刺配对当时的宋代社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愤怒冗思是冗思中的一种,指个体沉浸在愤怒情绪中,并无意识地回忆起以往气愤的经历、反复思考愤怒的起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本文旨在理清愤怒冗思的概念,总结国内外关于愤怒和愤怒冗思关系的研究,探讨国内外的研究差异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刑戒》一书是明代吕坤根据自己多年的司法行政经验,在任刑部侍郎时写的。此书本自儒家仁爱思想反对滥刑、酷刑,自行世以来就被明清官员,特别是州县地方官员奉为刑讯的圭臬。历代反对滥刑、酷刑的思想家、佛界人士、官员都极为推崇,成为明清以降,特别是清朝州县地方官处理司法诉讼、刑讯的指导,影响极其深远。《刑戒》一书内容具体而具可行性,是研究清朝法律制度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6.
官员诗人是宋代诗歌创作酬唱主力军,他们的创作酬唱塑造出宋代诗歌创作酬唱的主流形态与基本风貌。官员通过立朝、外任与贬谪等方式,驻足、行走于两宋的各个地域,并通过诗歌酬唱创建全国性的诗歌网络,使每个地域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进入公众的视野。官员阶层特有的品阶、官职及政见,是影响官员诗人酬唱对象与酬唱圈层的三大身份要素,这令其诗歌酬唱无法脱离层级、功利与政治。官员的身份层级不同,其酬唱风貌及审美情态也不尽相同,高层与低层差异最为明显,而只有精神上超越了世俗层级制约的官员诗人,才可能成为官员诗歌乃至宋代诗歌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17.
宋朝的风闻监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风闻具有不同于前代的特点和作用。宋代风闻以台谏为主体,并向一切监察力量开放,阵容强大。宋朝风闻“不问其所来”、“不责之必实”、“不白台长”,比前代更为宽松自由。但宋代既不许风闻诬劾,也不许风闻皆劾,有所禁止和约束,风闻只是监察制度的一种特殊的补充的方法和手段,因而不能把它视为导致滥劾党争的洪水猛兽。但由于专制集权政治的内在规定性,风闻运作又始终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不能完全发挥预期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官员诗人是宋代诗歌创作酬唱主力军,他们的创作酬唱塑造出宋代诗歌创作酬唱的主流形态与基本风貌。官员通过立朝、外任与贬谪等方式,驻足、行走于两宋的各个地域,并通过诗歌酬唱创建全国性的诗歌网络,使每个地域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进入公众的视野。官员阶层特有的品阶、官职及政见,是影响官员诗人酬唱对象与酬唱圈层的三大身份要素,这令其诗歌酬唱无法脱离层级、功利与政治。官员的身份层级不同,其酬唱风貌及审美情态也不尽相同,高层与低层差异最为明显,而只有精神上超越了世俗层级制约的官员诗人,才可能成为官员诗歌乃至宋代诗歌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19.
宋代官员任官、选官制度加速了官员的流动,增加了官员出行的机会,也为行记的创作提供了契机。宋代官差行记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人长途公务旅行的场景,其旅行特点表现在:官方为官员出行配备交通工具,担任地方官者可以携带家小上任、离任,旅途中聚会宴饮众多,赴任、卸任时间宽松。贬谪之旅是一种特殊的官差旅行,与普通的官差之旅相比,同中有异,从中可以看到贬谪对官员的打击与前代相比程度减轻,是宋代统治者礼遇文人士大夫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蒙古台站存在诸多官员苛扰之弊。如,驰驿人员于勘合、传单之外多用驼马,夹带商货,殴打台兵,滥索廪羊,折取羊价,索要礼银等;又如,北路将军、大臣趁向皇帝进贡马匹之机,向京城官员、亲朋馈赠大量人情马匹,由此导致贡马差兵增多,蒙古军台每年耗银二三万两供给。苛扰之弊是影响晚清蒙古台站正常运行的一大顽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