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2.
在一片酷热难耐的沙漠中,一群难民正缓慢地向边境移动。一位虚弱的母亲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她抱着孩子找到一位神父,想把孩子托付给神父,因为她觉得自己已无法撑到边境。然而,神父断然拒绝了这位可怜母亲的要求,他说:“你自己的孩子,当然要由你自己负责,我无法代劳!”母亲万般无奈,只得抱起自己的孩子回到难民潮中。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虚弱的母亲抱着孩子,尾随难民潮一天又一天蹒跚前行,最后竟步行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边境。在国际红十字会的护理照顾下,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都平安地活了下来。那位神父是充满智慧的,试想,如果当初神父满足了这位…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看来,一个孩子人生的最大不幸莫过于幼年丧母,但鲁迅先生在给一位丧妻的朋友的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由此我想到了孩子,幼稚的孩子是软弱的,而丧失了母亲却往往更有利于他成长为一个强者”。粗读起来这似乎有悻于常理,但实际上,他讲的是“丧母”的另一方面。母亲无疑是孩子头上的“保护伞”,她无所不包,安全可靠。给孩子以母爱、关心备至是母亲;而“护短”溺爱,阻碍孩子自立的往往也是母亲。所以那些由母的孩子一旦失去了“保护伞”,就会被抛之于外,早早地经受外界的磨练、考验和竞争,在无人保护下还会遇到更多的磨难和…  相似文献   

4.
据说古代孟子的母亲倪氏.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孟子从小丧父,家里很穷,住在郊外的乱坟岗子附近。看见人家祭祀,他就学着祭祀玩,看见人家埋坟.他也学着挖坑埋坟玩。孟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但是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决定搬家。他们离开荒郊,搬到闹市去住。市场上人来人往.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孟子也学着小贩子的叫卖声吆喝着。孟母觉得这个环境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于是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学校里读书、行礼,孟子也学读书、行礼。倪氏高兴地说:“这才是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母子俩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孟子成为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孩子在被视为“差生”的舆论中初中毕业了。他选择了他最喜爱的计算机网页设计和动画设计专业。在新学校,他是老师计算机教学的助手,语文课上写的作文得到老师的欣赏,绘画由D级上升到C级。儿子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又心情愉快地回到家。在轻松而欢快的生活中,他的个子猛长,像个魁梧的小伙子。看到孩子如此舒展的精神状态,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位母亲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也许,这正是我宽容儿子“不务正业”的回报。儿子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直至各科成绩由优秀降到差的地步。经过分析,商问题,而是不适应学校这不是…  相似文献   

6.
章右 《教育》2012,(2):29-29
美国《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纽约市皇后区一位华裔妇女因为8岁的儿子没有做作业,就用扫把打他,致使孩子身上留下伤痕。第二天,学校老师发现这名孩子身上有伤,于是向纽约市儿童服务管理局进行了举报。当天晚上,警察来到这名妇女的家里,强制把她的3个孩子带走,并送交儿童收养机构。这位华裔母亲不仅面临和孩子分离的痛苦,还要花钱请律师帮助索回孩子的抚养权。  相似文献   

7.
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脸上的笑容却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然后挑了几株最壮实的准备栽在门前。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南京大光路小学别出心裁地向本校六(2)班全体同学发出了这样一个倡议:我为父母洗一次脚。这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多数父母认为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并对孩子主动为其洗脚“深受感动”。一位母亲说:在此之前,一直是她为孩子洗脚,而现在孩子不但主动为她洗脚,还表示  相似文献   

9.
适当越位:以免偷走了孩子的梦许多年前,一个十岁的男孩一直梦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后,他伤心地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母亲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男孩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母亲的那句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镜头一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男孩进了商店。到了楼梯下,母亲让孩子自己爬楼梯,母亲则在后面关切地看着他。孩子一歪,倒在楼梯上,哭了。母亲:宝宝不哭,自己爬起来!周围顾客看到这情景,表情不一:一位胖妈妈,正吃力地抱着她五六岁的胖儿子往上爬。这时把孩子放在地上,一边喘气一边撇着嘴对身旁另一位顾客说:“八成是后妈!”跌倒在楼梯上的小男孩已经自己站起来,一摇一晃地继续往上爬,他妈妈欣喜地看着他……在这位胖妈妈心目中,亲妈就应该是过度保护主义者,就应该代替孩子克服困难。这势必造成孩子的软弱和自卑。结果就会出现这…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儿童问题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您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母亲点点头。专家又问,孩子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吗?母亲点头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叠被褥,您嫌他笨手笨脚而帮他叠是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问:“您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一种回归生活的德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14号,《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则发人深思的案例:一位大学生沉溺于上网,荒废了学业,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却引来他的反感、敌视,经年累月对父母“横眉冷对”,其母亲无奈、绝望之下,写信向孩子所在的学校求救。针对此种现象,该报强烈呼吁应在大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一种回归生活的德育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1月14号,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这样--N发人深思的案例:一位大学生沉褐于上网,荒废了学业,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却引来他的反感,敌视,经年累月对父母“横眉冷对”.其母亲无奈、绝望之下,写信向孩子所在的学校求救。针对此种现象,该报呼吁应亟须在大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有位同事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上幼儿园的邻居家小孩与另一幼童发生纠纷,手臂被擦伤。其母知道后,先是声色俱厉地责问孩子“为啥不还手”,骂他“不中用”,接着“循循善诱”,“鼓励”孩子要“敢”字当头,先下手为强,还教他以“打不赢也要咬两口”的“绝招”。这位同事曾婉言相劝,说是如此调教不利于孩子成长。那位母亲竟不以为然,还振振有词:马瘦任人骑,人弱受人欺,谁不望自己孩子有出  相似文献   

15.
近日,据《河南商报》报道:一位小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地向报社反映,他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室卫生居然请家政公司来打扫。而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家政公司被请进校园是常事,他们根据教室的面积收费,费用一般都由老师直接支付。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离异,5岁时被送到市郊的寄宿学校,7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就读。在学校里,他经常打人,老师和母亲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丝毫听不进去,母亲就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开始挨打的时候会流泪,后来便无动于衷了。孩子的母亲找到了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我。当我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缺乏“爱”的时候,母亲不以为然,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她带儿子出去痛痛快快玩了一场,花了近千元,可是回家后儿子竟然说:“我都8岁了,你才领我出去玩!”母亲火了:“多少孩子8岁了还捞不着被妈妈领出去玩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17.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句话,是一位母亲在阳台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说出这句所有母亲都关心的问语。母亲内心里对教育的期待不断撞击着笔者的心灵,追问着我们每一位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夏日的傍晚,我沿着南郊公园的曲径悠闲地散步,一只蝴蝶从我的身边飞过,落在了前面一颗山茶树上。一位小男孩欢笑着蹿到我的前面,想要捉住那只美丽的蝴蝶。不料,他脚底一滑,摔了一跤。我连忙将他扶起,把孩子交给他的母亲。那位年轻的母亲向我道了声谢后,对孩子进行了一番“全方位”的检查。当发现孩子膝盖处擦破了点皮,渗出了星星点点的“红色液体”时,顿时紧张得不得了:“走,快点回去看医生。”这位母亲拽着孩子的手,急匆匆地走了。目送这对母子的离去,我在心里想:这点  相似文献   

19.
《中华家教》2011,(7):33
有位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刚买来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学校聘请一位外籍教师教学生口语。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教师的小孩见了,非常喜欢,要求老外送一个给他玩玩。这位教师就托他的朋友请求老外给他的孩子一个地球仪,可是老外却坚定地摇头拒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