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玲玲 《语文天地》2014,(10):54-55
素材的积累对高中生写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学生在高中作文材料积累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也就是“教”和“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起选材.许多教师会孤立地认为这只是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材料中挑选一件或几件事来写成一篇文章。其实不仅仅如此。我认为选材包含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一积累素材、挑选素材、剪辑素材。学生积累了充足的素材,写作时才会有材料挑选;选了材料,不能流水帐似的记录下来,否则中心不突出,重点不详细具体,这就要求需对所选材料进行剪辑。现在我就从这三方面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选材。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写作材料。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化,来源于生活。缤纷多彩的客观世界要想在文章中淋漓尽致得以展示,素材的积累首当其冲。因此,语文教师教作文,一定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只有胸有成竹了,才能下笔如有神。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笔者曾做过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蜜蜂每酿一公斤蜜,要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要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要8吨重的矿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好习作,也像“采蜜”、“炼镭”一样,应当有丰富多彩的素材。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呢?一、观察积累法。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习作时却往往空洞无物。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观察不得法。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出发,着力于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使万事万物汇入学生笔尖。一是引导学…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集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等特点。真正领会、感悟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着重谈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一、架空分析,空中楼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开口的容器,默默等待教师的灌输,而忘了学生同样是材料的感受者、个体经验的体会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应是对立的,而应是真正“教学相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而把阅读教学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首先要解决“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而内容的核心就是素材。在考场写作中,许多同学面对写作素材的选择显得无所适从,似“乱花渐欲迷人眼”。写作时占有材料应“多”,以十当一;而选择材料应“严”,以一当十。考场作文的大忌是雷同,如果你别出心裁地采撷出新颖的写作素材,还愁阅卷老师的眼前不亮吗?  相似文献   

7.
一、走出课堂找素材李白游历祖国名胜佳景,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学生蹲在课堂上,苦思冥想,也写不出内容新颖的作文来。为开阔视野,拓开思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社会中捕捉素材。我们有计划、有安排地游览了本镇的“幽澜谷”、“福禄山竹林”、“幸福院”……学生们通过游览、访问,耳闻目睹新人新事新变化,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再巧妙点拨,激发学生灵感,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习作时,就会写出新鲜的、生活气息浓郁的作文。二、积累材料助写作现在的信息业发达,各类刊物中出现了很多优秀作文,我们就给学生一…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在大部分学生感到作文练习乏味,缺少激情,无内容可写;许多语文教师则"怕教作文,怕改作文"。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比较轻松地教作文,学生又怎样才能愉快地写作文呢?一、"百宝箱"助学生积累小学生生活圈子小,社会阅历不丰富,写作素材来源有限。要弥补写作材料的不足,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百宝箱"。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但高考作文的备考工作确实让人犯难。学生在经过高中三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了整体的感知。但在写议论文时,常常显得内容单薄,空洞无物,在写记叙文时又不知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来表达怎样的主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相关的素材,能够有力地表现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或是所选的材料不够典型、新颖,素材贫乏,缺乏积累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说过:“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缺乏材料积累,是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打破定式,引发创新1.命题要"新"。学生在写作时因为提不起兴趣,采用被动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增强创新意识,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比如,对于同一写作题目可从多角度来考察,选择不同的写作角度;对于同一写作材料可从不同的立意出发。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准备,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带着写作目的去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自己去命题,并根据内容确定新颖的题目。在学生的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半  相似文献   

12.
写作素材是为了达到特定写作目的而选用的材料。同样的素材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上为不同的目的服务。在写作实践中,一方面,学生素材的积累还很薄弱,面对话题,时常觉得“无话可说”:另一方面,对于素材的认识和运用,学生往往陷入误区,认为一则素材只为一个主题存在,只捕捉到素材的表层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在材料运用方面往往出现抛弃材料、引述过晚、抄袭材料等问题,鉴于此,可采用提炼关键法、延展发挥法、比较突出法、排比呈现法使材料延伸合理、主题明确;同时,在素材运用上主要存在素材老套、一材通用、材料堆砌、偏离主题等误区,只有素材使用恰当适度才能避免误区,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教、有待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较为肤浅、更加危险的理解,它有可能允许以不幸的方式进行“幸福”的教学工作,很容易使“幸福的内容”蜕变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根本性情感性质,使幸福与教育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则是更为深刻、可靠的理解。当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幸福的感受中进行幸福内容、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人”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有一种说法: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子是甜的。这如果不是骗人的,就是对幸福有误解。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目的与过程总是内在统一的。我们无法设想不幸的过程会突然推演出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瑞云 《考试周刊》2011,(39):62-62
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教学法实践证明:学生缺乏材料积累,是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找米下锅”中宁新堡中学刘永胜有充足的素材积累,才可能写好文章,此文在教学生积累材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农村学生听得少,见得少,碰上作文常感到“无米下锅”,笔者为解决这个问题下了一番功夫。一、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社会生活是广阔的天地,大凡优秀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它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中考作文中,很多学生面对越来越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作文题,不是觉得无从下手,就是写出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生活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观察生活、广泛阅读和教会方法三方面探讨了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苦于没有素材可用,其实,平时可以用来积累的素材很多,只是他们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课堂素材,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提炼文言文练习中的人物事例高三的学生普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课外书、积累丰富的人物事迹,如果全用时事材料,从知名度和关注度来讲,也无新颖之处了。高三课堂中练习的讲解占了近一半时间,既要适应时间效率,又要新颖实用度高,不妨拿文言文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使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素材,根据不同的立意和文体,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素材,由此创作出素材丰富、立意深刻的作文。从读写相融、观察生活两个视角,探索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引领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历史典故等材料,并深入观察和积累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写作储备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积累与表达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两难的现象:一是教师难教;二是学生难写。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几点小体会与大家分享。一、素材积累作为语文教师这一特殊的角色,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一切文学样式的作品皆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即便再教多少写作方法和技巧于学生,写作时也还是无从写起,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布置很简单的一个作文话题,在我们看来应该很容易写的作文,到学生那里,便成了无话可说,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