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外宣英译实践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是所谓的"中式英语"译文,可接受性低,使外宣效果大打折扣。论文结合南京外宣图书英译实例,探讨外宣英译中句子、篇章层面上的语言表达策略,提出外宣英译在语言表达上如何贴近目的语读者的一些做法。为提高语言表达中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译者应熟谙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表达上采取努力贴近目的语的策略,使译文在句、篇章等语言层次都做到贴近目的语。译文只有在语言表达上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才能使译文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林浩 《海外英语》2014,(15):134-137,156
外宣翻译是翻译中的新兴领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袁晓宁老师在《中国翻译》2013年第一期撰文提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即在语言表达层面坚持"以目的语为归依",在文化层面要"以我为准"。该文对该文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期就外宣翻译提出相对可行的策略。该文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让国外受众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宣传信息,而且旨在引导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达到有利于我的外宣效果。为此,外宣译者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都必须采取"以国外受众为依归"的策略,以保证译文语言上流畅易懂、文化上易于接受。此外,该文提出应当把文化国际主义作为外宣翻译工作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主张翻译原则和策略完全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在"目的论"视角下对"黎族三月三节"外宣文本英译进行个案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英译必须结合外宣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语言结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来选择增译、减译、转换等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政府网站外宣英译在外宣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网站外宣文本英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形象的树立和宣传效果。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河北省人民政府英文网站外宣英译文本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读者的审美体验、经验和趣味有机融合到外宣英译的过程中,尝试构建积极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对外宣传材料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对外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质量却不容乐观.本文基于目的论,并根据目的论三大法则,尝试提出外宣英译的多种策略,使译文在语体风格、逻辑衔接、语篇结构等方面符合目标语读者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译者在翻译自己的作品时,会考虑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更会在翻译过程中顺应自身需要和交际需要。以《桂花蒸·阿小悲秋》的英译为例,从语言顺应论角度分析张爱玲的自译行为:张爱玲在自译过程中考虑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以及目标语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接受习惯等,采取删减与改写等翻译策略,同时意译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语,从而使译文顺应目标语读者的需要,顺应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以及交际语境,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英语旅游公示语的语言特征非常简洁明了,因而汉语旅游公示语的英译也必须遵循符合这一语言特点。本文基于大量旅游公示语英译的例证,重点论述了旅游公示语英译的简洁策略,文章首先强调了简洁翻译旅游公示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提出了使英语译文简洁明了的一系列策略,如词汇策略,语法策略和句型策略等。  相似文献   

9.
向士旭  文军 《外国语文》2022,(2):113-123
汉语古诗英译中,译者会遇到译文语言的选择问题:原文为古代作品,其语言与译入语的现代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是将原语译为译入语的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抑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本文依据自建的《汉语古诗英译数据库》,归纳出拟古法和当时化法两种常见的"易化"策略,并对其使用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公示语具有警示、告知及宣传三种功能。海峡西岸经济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英汉双语公示语。但其英译立足于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英文译文存在许多问题。以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公示语的英文译文首先要以是否达到预期交际目的为中心,要符合原文本的预期目的,在此基础上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特征、表达习惯及约定俗成的规范表达.便于译文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韩婧 《考试周刊》2012,(62):28-29
影视字幕英译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不仅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需要关注中文到英文的转换过程中文化词汇的翻译,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离不开平行文本的借鉴和使用。本文将讨论结合平行文本进行字幕英译的策略,说明平行文本对译者模仿目的语读者的语言风格及翻译文化词汇时运用平行文本提升译文质量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的企业简介译文对企业对外合作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对中文原文亦步亦趋的英译常令不少国内企业的外宣效果大打折扣,难以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并贴近英语读者的需求。以“看易写”翻译原则为指导,分析了中英文企业简介在文本信息、语言风格、文化规范等方面呈现的不同特点,探讨“看易写”原则对完善和规范国内企业简介英译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蒋阳芬 《考试周刊》2011,(10):34-35
本文基于翻译中的语境观,通过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汉语成语英译的实例分析,探讨汉语成语英译的具体方法:直译、套译、意译、补译,其中补译可分为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文学语境下的汉语成语英译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保留原成语的文化内涵,使目的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之间达到认知对等或接近,保全原文的风格,尽量使译文简洁、流畅,再现原作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按照功能学派目的论观点,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文本英译,应该符合英语旅游者的语言习惯;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也要求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由此,在对河南省旅游英译文本实例分析基础上,使用各种变译方法、借助因特网搜索引擎技术并借鉴英语本族作者的文本以规范和完善旅游文本的翻译,使译文更贴近英美游客,是有益的实践,同时也丰富了旅游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围绕对等映射、转换喻体、结合喻底和只译喻义四种翻译策略,对《围城》典故性成语英译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我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如何将富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典故性成语翻译为英语。分析发现,若保留源语隐喻不影响译文读者从来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则采用对等映射;若保留导致译文读者无法实现从来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则要么采用结合喻底以传播中国文化或达到某种文学效果,要么采用转换喻体或只译喻义使译文读者快速理解其意。  相似文献   

16.
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媒介,对于跨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但常难以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交际目的。中译外存在两个误区,即过度忠实和过分依附译入语。译者的道德态度影响译文的读者接受和宣传效果。译者具有三重文化身份,即文化调解者、文化阐释者、文化对话者,应该在阻抗与透明、关注读者和教育读者之间独辟蹊径,充分发挥主体性,达到最佳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旅游公示语翻译是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公示语英译要注意礼貌用语策略、委婉策略和含蓄策略等。  相似文献   

19.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在句子的概念与组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汉语流水句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不能拘泥于汉语原文的外在句子形式,而应当梳理原文语篇的内在语义层次和逻辑关系,按照译入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和语言表达习惯重新排布和调整语篇组织形式,可分别以对译、合译、分译和重组四种策略厘清原文句子与译文句子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