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们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尝试“感受数学的真实,引导真实”的研究,使学生易于进入情境,深度投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必须放到真实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激发真实经验,唤醒学生的生活阅历;走进真实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学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问题,是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话题之一。所谓“真实情境”,是指情境真实存在,是学生亲身经历或在未来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真实情境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联想、  相似文献   

4.
情境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必要条件,真实化是跨学科学习情境建构的基本要求。真实化情境主要是指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真实感受,真正能够基于情境探索思考,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实化情境的关键在于情境符合生活逻辑、合乎生活关系,能促成真实生活体验且具有生活意义等。跨学科学习的真实化情境建构一方面要立足生活,基于现实建构情境;另一方面则需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深度沉浸于情境中,使之与情境互动,促成学生的真实化体验。  相似文献   

5.
童义清 《辅导员》2014,(20):66-66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数学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都在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数学课堂。关于情境的选取,究竟是要“虚拟”还是要“真实”?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运用电子白板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针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和教育价值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兴趣”。这就要求幼儿能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其中的乐趣。而巧妙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大多数的教学段落中均设计了“数学活动”。同时还注意了不同年级“数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的层次性特点,力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在“做”中感受'、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有关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以来,“情境”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热词。在阅读教学中,真实生活具有非教学真实性。只有基于学生实际、为教学而设置的才能成为教学语境中的“真实情境”。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可以包括社会生活、个人体验和学科认知三种类型。而驱动性则是真实情境的第一追求,论争型、“自我意识”、概念探究是真实情境设置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的同时,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是学习者学习的基本条件,任何脱离特定情境或场合的知识都是毫无意义的。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学习能使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迁移应用到解决社会生活中去。由此及彼,对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作业设计的研究,也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数学作业的特征和类型所谓"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数学作业",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捕获真实情境或情境脉络,借此提出数学问题,让  相似文献   

11.
主题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并围绕该情境设计教学任务,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六年级主题活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费用分摊)”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详细阐述主题活动的整体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深入研究,获得深度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期末复习单元都安排“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和“应用广角”等内容板块,引导学生对一学期以来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其中“应用广角”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下面就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的“应用广角”为例,探讨如何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情境是指为了特定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实践活动或问题场景。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不意味着要把生活的原形搬进课堂,可以是现实中的真实,也可以是“可能的真实”“虚拟的真实”等。在写话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将写话任务转化为趣味任务,有效推动写话教学。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育是融入生活的教育,兼具生活的日常性与教育的独特性。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正确理念。但何谓“真实”?使用了生活中的材料就是“真实”吗?显然不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关系链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提炼、选取教学素材,丰富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编排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让数学更多地联系生活,给学生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一、创设生活情境,呈现数学概念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处于初级水平,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需要与直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反复的类化计算训练中,习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和机械的解题技能,但难以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来解决生活中现实的数学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尝试,试图通过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真实情境”的写作是符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语文课标对第四学段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语文课标注重在习作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从自身的生活出发,找寻生活的素材,写出有情感的作文。教师为学生创设写作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融通学习和生活场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创设情境的方法是丰富而广泛的。简而言之,可以是一句动容动情的话语,可以是一个入情入境的举动,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眼神。大而言之,可以像案例中那样把课堂搬到一座桥上、一条船上,甚至可以在教室里堆上10吨沙子……情境虽是一种假设、一种虚构,但应力求顺应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它所再现的是生活的真实,演绎的是学习的真实。这种特定的假设,成功的前提是“真实”。一要走向自然真实的课堂情境。课堂情境应充满自然真实、清新健康的生活气…  相似文献   

19.
吴洪健  陈琦 《教育学报》2004,60(6):27-30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的问题的过程 ,特别是根据不同问题情境的要求和制约灵活使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并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原有知识的使用达到对原有知识重组和再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 ,数学应用意识普遍淡薄。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数学课堂情境与真实生活数学情境存在着根本差异。研究表明通过创设类似真实的数字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其促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的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根据不同问题情境的要求和制约灵活使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原有知识的使用达到对原有知识重组和再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数学应用意识普遍淡薄。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数学课堂情境与真实生活数学情境存在着根本差异。研究表明通过创设类似真实的数字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