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对本队四名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进行生理指标和运动成绩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小强度、大运动量是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高原训练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成功的客观标准,对于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提高生理机能及运动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m~3150m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福海 《体育科学》2000,20(6):34-37
对7名世居高原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选择海拔3150m作为更高梯度进行交替训练(6周8次,每次24h)以及下平原训练(3周)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经海拔2260m~3150m交替训练后,VO2max、ATV以及血象值有所提高,表明有氧能力是到提高,经高原交替训练下到平原,在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上,平与原运动员和未进行高原交替训练的相比,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下到平原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原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运动训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中长跑项目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但是高原训练在我省中长跑项目的训练中过去是个空白。本文以我省女子中长跑队几次高原训练的经验与教训,探讨高原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使我省的中长跑教练更好地掌握这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铁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动态测定2个月训练内蒙古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含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结果: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期血红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血清铁含量具有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不显著;铁蛋白含量未见明显改变;转铁蛋白含量先升后降;转铁蛋白受体含量在训练中变化不明显;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先升高后下降,EPO水平先升后降;结论:在训练初期,由于运动训练,机体铁代谢出现紊乱,而后通过调整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住高练低训和传统高原训练下的运动负荷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高住高练低训在理血像方面的变化与传统高原训练相同;2.高住高练低训这种训练方法比传统高原更适合用于赛前训练.3.高住高练低训训练的主要优点是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高原运动员不同海拔高度训练对血象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7名世居高原(海拔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不同海拔交替训练的后期与前期5项血象值比较中,观察到积极的代偿性改变,Hb、RBC、HCT和MCV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到平原后,由于氧环境改变及训练负荷安排等因素的影响,致使Hb、RBC、HCT和MCV在前10天连续下降,随着运动员对环境的适应及训练负荷的调整,5项血象值回升。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象:8名新组建的女子中长跑国家队运动员,均为运动健将,年龄19.25±2.49岁,全部为备战北京2008年奥运会苗子,所有受试者为非世居高原者,未参加过高原训练,志愿参加本实验研究。研究方法:让8名非世居高原的优秀中长跑女队运动员分别进行传统的高原训练(青海多巴,海拔2366m)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训练法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训练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是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运动训练采用频率最高的4种训练法。  相似文献   

9.
中长跑的高原训练在我国已经开展好多年了,近些年国家长跑队和各省市的中长跑队伍继续着高原训练的历史。众所周知高原训练有助于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奔跑能力,通过高原训练提高训练难度,利用高原缺氧的环境来达到生理内部负荷的改变,从而实现运动能力的提高。再通过平原训练的过渡,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专项跑的能力,进而提高专项成绩,这是高原训练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女子中长跑小将薛飞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世青赛和亚运会上三次问鼎女子5000米冠军,制造了2006年中国田径的一个亮点。现将优秀运动员薛飞青少年阶段在我组训练近两年的训练情况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长跑的传统训练模式已经有所转变,以耐力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思想正在形成。为了验证速度素质对提高中长跑成绩的重要作用,对河南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速度素质训练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很小。(2)速度素质训练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了提高。(3)速度素质训练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有较大的影响。(4)实验组在速度素质训练后运动成绩提高比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期高原训练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备战第11届全国运动会6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于平原、亚高原、高原期间及不同训练负荷阶段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1)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晨脉极高值现象的出现主是非训练因素所致。(2)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安排有氧耐力训练和低负荷集体跑(如8km)符合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对于初上高原、亚高原的训练安排具有指导意义。(3)初上亚高原和高原,由于训练环境的改变(高原脱水、低氧刺激下肾脏分泌EPO增加)引起运动员血红蛋白值的升高。(4)大负荷训练阶段,个别运动员Hb值不降反而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针对其的训练负荷量不足所致,在此训练阶段应差别对待。(5)在高原训练前从海拔高度上我们采取了从"平原—亚高原—高原"这一海拔递进过程,在训练方式上我们安排了"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基础上的无氧耐力训练—耐力和速度训练"这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长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训练能力的概念,概括了教练员、运动员训练能力的分类与特点、关系与差异。探讨了训练能力实施措施为培养有竞争性的运动员,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发展我国的中长跑事业及中长跑训练能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国家残疾人中长跑集训队10名队员在海拔2366米进行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对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较初期有所提高。提示残疾人运动员进行适当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血液氧运输能力、改善机体生理效应有一定的作用;WBC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有所增加,表明高原训练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高原训练第一周内训练负荷较大是引起残疾人运动员血象指标在训练初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建议全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特别是对免疫机能指标的监控;安排适合残疾人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训练负荷,与健全人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区别对待,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论述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要性,提示青少年中长跑项目要加强和重视速度训练单元,并贯穿运动训练全过程,同时探讨了中长跑项目速度训练的手段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运用心理测量等方法 ,对辽宁省 18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心理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 :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心理控制适宜 ,但个体差异较大 ;运动竞赛焦虑水平与项目特点相适应 ,运动成绩越好运动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抱负水平、责任感和应付困境能力良好 ,说明心理潜能很大 ,应有目的加以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平原运动员在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为中长跑项目在青海高原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以6名在青海多巴进行31天高原训练的山东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进行分析。血象指标于上高原第4天开始监测,每周进行2次。监测采用瑞典产SWLAB900+血球计数仪,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运动员的RBC、H曲、HCT和MCV等血象指标经高原训练后末期比初期有所提高.提示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携氧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改善;中长跑运动员的V,rBC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出现下降,表明高原训练对平原中长跑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在高原低氧环境和训练的双重刺激下,平原中长跑运动员的PLT会出现下降,要特别注意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的产生,应及时的采取积极手段促进疲劳的尽快回复。对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伤病防治与疲劳恢复应做到即时同步,最大程度地减少高原训练的负面效应。运动员的高原训练。不仅要注重训练海拔高度的掌握,而且更应注重科学地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Maryam YusufJamal以及国内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刘青的训练时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女子1 500m运动员均采用全年多周期训练计划,由于赛程不同,在周期划分的具体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而在年度参赛次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参赛项目的跨度范围、年度比赛的安排和竞技状态的稳定上存在差异及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长跑运动是属于极限条件下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在现代运动训练方法中,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恢复,是运动员取得成绩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耐力与力量训练的分析和运用;即耐力与力量训练原则,安排了负荷的方法等方面进行粗略探讨,以便对今后训练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贾昌志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41-43,5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今世界女子中长跑的比赛特点和训练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当今女子中长跑的比赛是两头快中间稍慢的速度节奏特点,训练发展趋势是以速度为核心的大强度训练。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速度节奏的把握和最后的冲刺速度能力上与国外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女子中长跑今后的训练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