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记者这种职业,每天面对的是万花筒般的世界、万花筒般的事物、万花筒般的采访对象。如何在万花筒中捕捉最绚丽的画面,这就需要记者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有了一双“新闻眼”,表象中能看出精彩,看出本质和内涵;有了一双“新闻眼”,就会在有些同行对同一事物还处于淡漠状态时,你已经酝酿出一种冲动。 表象中看出精彩,就是在同样的题材中你的眼光高出一筹。或者这本来是个新闻,但有人是见多不怪,有人是不以为然,有“新闻眼”的记者在这种常态下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有眼光。以1995年中央级报纸的几篇新闻为例,《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2.
孙霁 《报刊之友》2013,(10):146-147
“萌”这个几年前只有日本动漫迷才会了解的词汇,如今却成为了日常用语,从娱乐明星,到政府微博,再到电影电视剧,“卖萌”行为无处不在。近来“萌文化”已从青少年群体走向公众视线,从虚拟世界扩展到了日常生活,日益成为了传播广泛的大众文化。本文将从个人心理,文化产业,大众媒介的娱乐化以及政府角色转换等角度,对这一变化过程加以分析,探讨其流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图像时代”层出不穷的视觉景观塑造了现代社会的视觉经验,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风靡于青年群体的动物表情包呈现出复杂的文化杂糅性,它受到日本ACG文化影响,形成以“萌”为表征的文化景观,同时在本土“暴漫”文化、草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出更多元的“萌”之形态。动物表情包的萌式表达在无形中重构了青年社交的话语体系,其内在的符号意指实践和不同的语图关系共同生产了“萌文化”的视觉表征:后现代式的、反逻辑的、浅层化的。归根结底,根植于动物表情包“萌”之意象反映了青年群体的情感结构和现实心态,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人传统的情感表达模式,另一方面,部分动物表情包所蕴含的犬儒主义逻辑消解了传统亚文化的抵抗性和斗争性,且“萌”的视觉迷惑性也在无形中遮掩了部分消极心态和低俗内容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报头求变     
忻志伟  周骥 《新闻实践》2013,(7):I0004-I0004
报头是报纸的“商标”和眼睛,是区别于其他报纸的标志.一般来说,报头固定在报纸的一个位置,极少有变动.但是,为了让自己的报纸版面表现得更与众不同,时下,一些美编开始尝试在报头上求变化. 报头移动位置是报头求变最常用的手法.大多数报纸在版面需要时,会使用报头变色、横排改竖排、加底纹或字反白等变化手法,以求视觉新鲜感.图一为了配合横式图片竖排的编排需要,不仅将标题与图片说明“竖排”,还将报头也跟着倒排成竖式.乍看,似乎是对报头的“大不敬”,然而只要读者拿起报纸往右旋转90度再翻阅,不就成了一张十分规矩的报纸了吗?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美编在报头求变上的一丝新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10,(1):77-77
乍一看,它就像是一款翻盖手机。但是,进一步观察,你就能看出它是一款小字典。韩国公司Unichal最近展示出了其最新的袖珍字典,DIXAU DX3。这种字典有一个内置的摄像头,来扫描单词,并将其意义显示在触摸屏上,你还可以在触摸屏上用笔写字。  相似文献   

6.
“平中求曲”,指的是“于平稳中寻求变化”。新闻标题,首先必须“平稳”,必须符合其基本的要求,即鲜明地昭示新闻的本质内容,能使受众在短暂的一瞥中摄取凝聚的新闻信息。这是新闻标题区别于其它标题的本质所在。然而,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不够的,新闻标题有时不仅应该“平稳”,而且还应在此基础之上求得“变化”。其原因在于:一、就同一版面的众多标题而言,其表现形式是不应完全雷同的;二、就一个版面不同的视觉空间而言,由于每个空间都根据阅读视线的走向而显示出不同的视觉分量,所以,不同视觉空间的标题,也应有所变化;三、新闻标题的功用,不仅是表意,有时还包括传情  相似文献   

7.
档案利用与档案保护是档案工作的两个环节。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保护则是档案安全的有效手段。一个要“用”,一个要“护”,可见,利用与保护是档案工作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重视并做好利用中的保护工作是当务之急。  一、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档案保护工作立足在“防”字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对于档案在利用过程中人为损毁的因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档案制成材料的量变过程是较长的,有时在一代人时间尚不能看出其明显变化。因此,人们并不一定能看到其严重后果,而产生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8.
献“半衰期”是描述献老化的一种测度指标.其定义是:现在正在被使用的某学科献中百分之五十的出版年限,就称为这个学科献的“半衰期”。例如计算出某学科献的。半衰期”为8年,那就意味着现在正在授使用的该学科献中有50%是在8年内发表的。某学科献的“半衰期”越长,说明该学科献使用寿命长,老化得比较慢,反之就老化得快。所以献的“半衰期”能从使用年限上刻画出献的老化状况及其趋势。从下图中可看出外期刊献要比中期刊老化得慢。  相似文献   

9.
作为网络社会中数目庞大的一支队伍,粉丝群体既隐秘又影响深远地存在着.“圈地自萌”指对于一些非大众的、个性化的观点和爱好,不在公众平台争论或宣扬,而将话题讨论控制在有相同爱好的圈子内部的行为方式.近年来,“圈地自萌”在粉丝圈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许多粉丝将其作为约束自我和他人、规避不必要争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走近科学》,从名字上就可看出它有“动”的过程,有过程就有发现,有发现就有故事,有故事才能丰富节目的形态和内容。故事融在科学里,科  相似文献   

11.
写非事件性新闻必须抓住矛盾,即了解事物和人物是如何在矛盾中变化的。有了矛盾,就有针对性,就有故事,就能写出波澜。矛盾可分为物质层面的矛盾、思想认识层面上的矛盾、心理性格层面的矛盾。在实际中这几个层面的矛盾是统一于一项工作或一件事之中的,不可能截然分开。要写好矛盾,必须把握好三点:一是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以一对矛盾为主线,其它矛盾从属、服务于这条主线;二是作为结构主线的矛盾应便于表达主题,便于集中故事和掀起波澜;三是对思想认识上的矛盾若反方不便“露面”,可进行技术性设计“包装”,让人看出稿件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是一首品味春意的诗。诗人说,绿柳刚冒芽就能感受到春意的来临,若待到林子里花团锦簇,到处都是观花人,再去踏春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同样,新闻报道也应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要善于发现新事物,还要看出其发展的趋势。 当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变化迅速,竞争日趋激烈,人民群众对传播信息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求知道更多的事,而且想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新闻媒介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有责任向受众预测未来的一些变化,如市场发展的趋向,已发生的事对今后有些什么影响等。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不仅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还要写一些预测性新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撰余思絮     
(一) 记者对事物没有深刻、切肤的感受,文章就不会有深邃、丰富的意境。(二) 你对采访对象行礼如仪,诚肯尊重,采访对象就会对你以礼相还,配合默契。(三) 别人写这个单位有“五大变化”,你再来个“十大变化”,读者能说你高明吗?! (四) 如果只摘红花,不顾绿叶,硬去描绘一朵不需绿叶挟持的红花,那么这朵红花就会很快凋零、枯萎,失去颜色。(五) 一张口便是“高八度”,一投足便是“响崩崩”的  相似文献   

14.
本书作者司马小萌是北京晚报高级记者、北京市政协常委。四年前,她在北京晚报开办“萌姐支招”栏目,吸引了无数眼球,不但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而且这个栏目也成了北京晚报的名栏目。读者通过这个栏目,向萌姐倾述情感危机、求教解脱困境的良方,萌姐都能一一支招。这些  相似文献   

15.
有头脑的人,都是心理大师,能看透别人的心思,尤其能看透大众的心思。只要大众对“国”字的迷信还在,这些聪明人就会变着法地跟“国”字纠缠下去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写中,以对比的方式自然展开分析思辨,可以使模糊的变得清晰,隐晦的变得鲜明,平淡无味的变得奇峰突起,从而洞开新的视角,见人之所未见,言人所未能言,使新闻作品开掘出给人以启迪的应有深度。实践表明,别开生面“比”中来,对比是新闻采写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方法。一、通过对比能发现独到的新闻视角我们在司空见惯的“普通事实”中,要发现独到的新闻视角,这当然与个人的眼光、学识、功底有很大关系,但善于对新闻事实进行纵横对比,也能有所发现。任何事物都在普遍联系着、发展变化着。所以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才能看出变化。俗话说,“不怕不…  相似文献   

17.
拿到一篇新闻稿件,是通过细心雕琢、打磨,把新闻从繁杂的事件中“拎”出来,使其成为一件精品,还是稍事修饰后就将其搬上报纸版面,这既能看出一个编辑的业务功底,更能体现出其嫡辑作风和工作责任心。刊登于2011年4月10日《前卫报》二版头条位置的消息《不让先进典型“等着”争光》,就体现了缡辑精益求精的思想作风和较好的业务素养。稿件见报后,受到一致好评,《解放军报》在“军媒视界”专版头题位置转发,报社领导在稿件上作了批示,称赞此稿为“好稿”。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战争与传媒就有各种各样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在不断发展,传播形态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从近期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可以看出,交战双方一方面在海陆空天磁电等诸领域斗争相当激烈,另一方面围绕新闻传媒阵地也展开了激烈的“绞杀”与“攻坚”,广播、报纸、电视、因特网等等纷纷卷入到战争领域,大打舆论战。  相似文献   

19.
倒果为因的“研究”,做起来相当容易,它只需直接把结果或表面现象当结论就完事,有时竟还能得到看上去很有吸引力的结论。其根源是思想的懒惰。若要找“科研成果”特别是不易实证的人文“科研成果”汗牛充栋,而科研步伐实际又很慢的原因,这种浮躁的“科研”风气流行,正是其一。  相似文献   

20.
梁友慧 《新闻传播》2023,(16):39-4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开幕式上亮相后吸引了不少目光,随后国民开始疯狂抢购冰墩墩,出现了一“墩”难求现象。本文将以“冰墩墩”为研究对象,首先描述冰墩墩的兴起以及流行,再结合“萌”文化、营销模式、消费者心理等方面详细分析冰墩墩流行的原因。进而从冰墩墩的成功中总结出对带动我国萌经济发展的启示,层层深入,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萌文化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