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一”快到来了,节日期间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礼物呢?据笔者所在学校一位班主任统计,去年节日期间,她所任教班的学生人均消费超过160元,个别孩子超过800元,大把大把花钱已成为当今孩子们过节的标志。难道“六一”仅仅是孩子们吃喝玩乐的“消费节”?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节日里我们该拿点什么“奉献”给孩子们呢?对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何楠 《家教指南》2008,(6):23-25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所以就在孩子们欢度节日的时候,一些小朋友便异想天开:“要是天天过‘六一’,那该多好啊!”有人不禁要问:“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想呢?”回答很简单:“能够天天都快乐!”奇怪!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丰富,学习条件优越,大人照顾周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难道还不快乐?不错。有一项调查显示,不同年龄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六一”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孩子们将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还会得到父母和亲友的礼物。“六一”节,我们送孩子什么礼物呢?我想,孩子们能在“六一”节收到老师的礼物,那会更高兴的。“六一”那天,孩子们是那么兴奋和愉快。看着他们红彤彤的笑脸,我说:“老师也准备了礼物送给你们,小朋友想不想要?”“想要——”孩子们兴奋得大叫起来。于是我拿出了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小红旗。我根据孩子的表现,以尽量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为原则,给孩子们分  相似文献   

4.
“六一”节这一天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他们希望如何度过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呢?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呢?请听听老师们是如何说的吧。陶之樯:“六一”应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近年来,一些幼儿园为了扩大影响,盲目追求大场面、大规模的“六一”文艺汇演或竞赛性活动。为了参加这些大型活动,孩子们不知背负了多少精神压力!许多家长以为只有昂贵的礼物,可口的美食,才能给孩子带来节日的快乐,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的可能只是赞美的眼神、平等的交谈,甚至只是想  相似文献   

5.
适逢“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忽地想起大教育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箴言。作为老师,我该向孩子们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适逢“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忽地想起大教育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箴言。作为老师,我该向孩子们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作为老师或家长,您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您如何看待孩子眼中的快乐呢?以下这组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个“三八”节,孩子们都知道这一天也是老师们的节日。做点什么礼物给老师呢?在小班的时候,还不懂什么是“三八”节;到中班时,孩子们每人给老师画了一张画;现在是大班孩子,要在幼儿园过最后一个“三八”节了。孩子们议论了半天,最后决定问问老师。“老师,您...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课“猫头鹰”结束后,孩子们把我团团围住。萌萌对我说:“老师,我还知道猫头鹰下蛋孵小宝宝。”回国说:“猎头四睡觉时,有时候睁一只眼,团一只眼。”还有很多小朋友告诉我他们知道的关于猫头鹰的知识。阅读图书、观看电视、收听广播使幼儿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家庭教育的不同也使孩子们的知识灭不同。我想为什么不给孩子们一个展示他获取的知识的机会呢?以后我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留一点时间给孩子,并用鼓励性的话对小朋友们说:“现在,老师把知道的告诉小朋友了,小朋友还有哪些自己知道的知识可以讲给大家听,我们请你当小老…  相似文献   

10.
时下,不少报刊都在惊呼:什么一个小学生为父母倒一杯茶水就要10元小费,什么一初中女生给同学讲一道题竟索取5元“辅导工资”,什么为父亲擦一次皮鞋要5元,帮妈妈洗一次婉叫价8元等等,大有父母把孩子惯坏了,中国孩子变修了,家庭中只有金钱关系了,不刹住这股“邪风”,天似乎就要塌下来了的气势!对此,笔者持有不同观点,其中还有着一段深刻的教训:儿子是学校的双优生,是班上的班长,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名。父母亲属高兴,为此常常奖励孩子:评一次三好学生,家中给一百,这个给五十,那个也给五十;考一次年级第一,家家都需给百元…  相似文献   

11.
从“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描述: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笔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不少报刊都在惊呼:什么一个小学生为父母倒一杯茶水就要3元小费,什么为父亲擦一次皮鞋要5元,帮妈妈洗一次碗叫价8元等等,大有父母把孩子惯坏了,家庭中只有金钱关系了,不刹住这股“歪风”,天似乎就要塌下来了的气势!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因为笔者在教育孩子方面曾有过一段深刻的教训。笔者的儿子是班长,全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名,是学校的双优生。父亲母亲高兴,为此常常奖励孩子:被评为一次三好学生,家中给百元以内的奖励;考一次年级第一名,家长要给百元以上的奖励。去年儿子参加小学生“奥数”比赛夺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杲罡 《下一代》2011,(6):46-46
每当“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17.
梁璐 《父母必读》2022,(6):79-80
<正>“你听见外边风的声音了吗?”“我听见了,声音好大,呼呼的。”“我也听见了,为什么有这么大声音呢?”在一个阳光洒满活动室的午后,我听到了孩子们在窗前的对话,连忙走到他们身边,把问题抛给了班内所有的孩子:“我也听到了呼呼的声音,那究竟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众说纷纭,“那是风的声音,风就是呼呼地叫。”“不是,风的声音应该是沙沙的,不是呼呼的。”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幼儿园开展了以“我的名字”为主题的活动,请孩子向家人了解并记录自己名字的来历和故事,并在幼儿园进行分享,每个孩子有3分钟的演讲时间。放学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这项任务,并且反复询问他们是否听明白了,当时孩子们齐声地回答我:“听明白了!”但到了晚些时候,我就开始在家长群里收到了一连串的问题:“老师,把自己名字说3分钟是什么意思?”“老师,  相似文献   

19.
学期末,按照惯例,总要给学生写评语。写着写着,突然之间,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让学生给我写评语呢?这样我不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了。晨会上,我用亲切、自然的语气对学生说:“老师特别想和大家成为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朋友有优点应该铭记在心,朋友的不足应及时指出。所以今天我请大家以朋友的身份给我写评语。”为了活跃气氛,我特别强调:“请大家替我保密,把你们的评语亲自交给我。”第二天,孩子们陆陆续续把写好的评语交给了我,一看个个都写得还挺认真呢。我一口气读完,不禁…  相似文献   

20.
区域活动前,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不乱扔材料的要求。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玩耍。我发现结构区里的孩子有拿着材料敲打的.有拼了又拆的,有拿着材料到处跑的……不一会.材料扔得满地都是。这还了得.怎么能对我的要求置之不理呢?我不满地说:“你们在玩什么?别把材料弄坏了.快把材料收好!”孩子们流露出胆怯的眼神,急忙把材料收进篮子里。虽然没有了刚才的喧闹,但活动也就这样结束了。这时.一直在旁边不愿收材料的皓皓插了一句:“老师,我还要玩!”[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