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钟自力 《教师》2010,(23):84-84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对于学习只是完成任务的态度。他们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学习是被迫的,是老师和家长让自己完成的任务。他们喜欢听到下课的铃声。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我们老师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课堂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原动力,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赵亮 《教师》2014,(24):52-52
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早已进入了学生的课堂,但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课本上的知识却并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他们更喜欢的是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的自由操作时间。当老师要求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会问:"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啊?考试会考吗?"的确,作为一个目前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要任务的  相似文献   

3.
也许很多老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上完一堂课后会很满意地总结: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配合得很好;如果课堂不那么妙,则会埋怨学生配合得不好。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现象体现了老师的一种角色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希望预设的教案能顺利实施,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就是处处揣摩老师的意图,配合老师完成这堂课的任务。而学生自己此时在哪里呢?他们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又需要些什么呢?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老师忽略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案剧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     
学习完优美的散文《我喜欢》,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喜欢什么呢?请大家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写出来,让老师也一同分享好吗?”是啊,我喜欢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7岁~9岁的孩子几乎都撒过谎。撒谎的孩子是坏孩子吗?是什么让孩子们撒谎呢?让我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1.撒谎的真相笑燕:作业没有做完就来上学,到学校怕老师骂,就骗老师说昨晚我生病了,老师就原谅我了。  相似文献   

6.
正一、什么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启发教学?启发式教学是近来"素质教育"探索的产物,并不同于"应试教育"一味的老师教授学生学习,把学到的用在考试之上.而是通过老师对于教学大纲的总结,提取精华,在课堂之上不再是仅仅教授知识而且通过老师的经验和学习的过程中的客观规律逐渐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具有自己的学习思维,不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而实现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是为了维护师道尊严.课堂上手捧大书,严肃认真,不苟言笑?NO!如今这样的老师更受同学的青睐:他们语出惊人,传道授业解惑都能让人忍俊不禁.他们用智慧的搞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笑声"作料,让学生在欢笑中获取知识;用四两幽默拨动做人的千斤道理.他们出手不凡,处理事情的方法与常理大相径庭,却靠自己修炼出的"麻辣武功"征服了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8.
笔者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的学习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对自主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不够重视加强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很少有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也很少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或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觉得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每天只是忙于应付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这从另一个侧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或主人,而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被老师管束的帮老师完成任务的“雇工”,他们缺乏目标意识,往往对学习采取一种敷衍了事、不求甚解的态度和方法。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来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笔者以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元学习是在元认知研究的带动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崭新的课题,①它有别于传统的学习理论研究人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什么比卖力地工作更好?就是更巧妙地工作。什么比埋头拼命学习更好?那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去学习,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还要会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进而爱上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读书。要想能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加上……”公开课上,老师们挖空心思地进行课文拓展,努力让课文“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让卖火柴的小女孩飞上天堂享受温暖,为千古趣谈龟兔赛跑补上第二场赛事等,这些补充,确实体现了老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创新思维。但我们每每又想:这些拓展是学生的主动需要吗?会不会是我们老师的“一厢情愿”?有的孩子对课文才刚刚理解,他们的思维能达到这个境界吗?是不是有“揠苗助长”之嫌?况且语文教材内容比较多,普遍存在课时不够的现象,这些课文的拓展会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从容完成?会不会加重老师备课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是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吗?是,也不全是;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吗?是,也不全是;是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吗,是,也不全是……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最成功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感到学语文是有趣的、快乐的,培养起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这比教给他们什么都强.那么,这在课堂上怎么体现呢?下面以<揠苗助长>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英语教学四十多年了。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课。接班开始,我总要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让他们回答我提出的几个问题:1.你对学习英语的看法是什么?你喜欢学习英语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好英语?2.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希望?3.你自己掌握了多少单词,多少短语?我让学生将他们的回答用汉语写在纸条上,交给我。这样,我对全班  相似文献   

15.
本学期我们校级展示课的主题是练习课和复习课,这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一直以来,复习课怎么上?该达到哪些教学目标?应该让学生完成哪些学习任务?一直是雾里看花,不甚明了,甚至有老师真的上成了"做习题、讲习题"的"练习课".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     
我们做老师的从事的工作是教育,它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法制水平,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做一个真正的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并没有理解“教育”是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完成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一任务,认为学生会考试、能考上好的高一级学校,那么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根本就忘记了自己的任务除了教书还有育人。如果我们随便走进哪一所学校、随便走进哪一间教室,去听听老师在讲什么,去看看学校…  相似文献   

17.
金生鈜教授是我的老师,写自己的老师本来就不那么容易,何况金老师平素又最痛恨人家吹捧自己.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知道自己远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好,所以每次他们说我如何好时,我都感到十分不自在,我倒希望别人真诚的非常严格的批评."如何写?何以写?这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金老师要求我们为人为事真实、诚恳,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回到教育本身,追问最真实的教育,这是老师所追求的教育信条.回到老师自身,尽力回到老师自身,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春游又提到了工作日程上了,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私下里开始盘算自己要买什么好吃的.是啊,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但摆在我们老师和家长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春游就是吃游吗?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合理消费,让他们通过自己节约省钱,更好地发挥钱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9.
当我读完“朱老师骗人 !”这个案例时 ,内心感到更多的是欣喜。因为———我们的孩子敢说真话了 ,我们的老师开始在孩子大胆的直言中反思教育了……不可否认 ,朱老师和张老师都是认真的 ,他们试图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孩子学习 ,但遗憾的是 ,他们忽略了孩子是以一种怎样的虔诚来对待老师托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因此 ,当他们发现自己认真完成的任务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故意营造的 ,他们所感受到的当然就是受骗。造成教师这种善意的举动和孩子的不领情之间矛盾的原因 ,就在于我们的教学太注重教学的内容 ,而忽视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 ,只有给学生以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才能使学生有所发展和创造。一、课文谁先读 ,让学生自己决定教授新课时 ,第一次朗读任务应由谁来担任 ?老师、录音机 ,还是孩子们自己 ?几年的教学中 ,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说着“老师 ,我来读”,“老师 ,我想听录音”,“老师 ,我们爱听你读”。对这种情况 ,如何处理呢 ?一次 ,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 ,在孩子们的要求下 ,我满怀深情地读完了课文 ,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含着泪花 ,从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