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搜索的个性化服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个性化搜索服务,既是一种个性化服务,又是一种信息服务,它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通过长期观察用户的搜索行为,从中识别用户的信息需求偏好,并且能够根据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评价,自觉调整搜索策略,使得对于同一检索请求,不同用户能够得到最贴近自已需要的信息。目前一些搜索引擎已经开始提供简单的个性化Web搜索服务,希望以此来吸引更多网民的注意。个性化搜索服务是个性化Web信息服务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还可以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一、个性化搜索引擎的框架模型个性化搜索引擎通用框架一般包含…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数字档案馆个性化服务 所谓数字档案馆个性化服务,是指数字档案馆利用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诸多信息技术,获取并分析各个用户的背景、习惯、偏好和要求,从而为不同用户提供充分满足其个体信息需要的一种集成性服务.即服务时空的个性化,在用户希望的时间和地点为用户提供服务;服务方式的个性化,能根据用户的个人爱好和特点来展开服务;服务内容个性化,所提供的服务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数字档案馆个性化服务的基本流程:用户首次进入系统页面,系统提示注册登录,注册完毕后进入定制页面内容部分,用户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界面、字体和常用数据库、搜索引擎,以及网站的业务信息等服务栏目.选择完毕后,程序将把提交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尾理论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尾理论关注小众市场和用户的思路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保障提供了新视角,在实现信息服务总体目标、应对信息市场的竞争形式和顺应信息服务的个性化趋势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信息生产、信息船体和信息供求的长尾驱动下,通过识别和细分用户、完善信息资源体系、高效揭示和检索信息、注重用户个性化服务,长尾理论能为数字图书馆用户保证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过程中如何唤醒潜在用户的信息利用意识、强化知识馆员的个性服务理念、彰显特色资源的品牌服务效应、优化信息服务的专家业务品质,以及珍惜知识服务的用户信息反馈等,主张建立唤醒用户信息意识机制,培育个性用户的信息利用意识及习惯,从而扩展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用户市场。  相似文献   

5.
黄崇本  陶剑文 《情报学报》2007,26(6):833-838
面对因特网的海量信息,为了更好地实现基于用户兴趣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出一种隐式地获取并更新用户兴趣模型的方法利用用户模型捕捉用户的点击历史信息如何同其兴趣相关;基于用户模型的学习模型通过学习用户的点击历史数据来标识用户的个人兴趣;通过学习到的用户喜好信息来对搜索结果予以再排序,从而实现个性化搜索信息呈现.设计了用户兴趣学习算法与个性化排序算法.实时数据实验显示,即使在用户兴趣主题数增加的情况下,本方法仍能较好地描述用户的兴趣类型及兴趣度,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卢共平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8):10-12,32
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自己所需的资源、信息和服务;二是数字图书馆针对用户的个性和特点,主动为用户选择并传递动态信息.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个性化的界面设置、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和个性化的信息快报.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移动搜索作为传统互联网搜索的进一步延伸,可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在界定网络信息移动搜索的概念和特点后,重点对其整体框架和搜索技术机理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胡慧丽 《图书馆论坛》2012,32(5):116-120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前的主流信息服务模式,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当前重点研究问题.文章从个性化信息服务和用户的信息心理谈起,分析了用户信息心理对信息服务中信息资源组织和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最后从用户信息心理角度对数字图书馆MyLibrary进行分析,对MyLibrary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它是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服务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信息内容的服务,也是一种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还是一个用户展示自我、宣传个性的窗口。它也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和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跨语言学术搜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搜索引擎是一种行业化的搜索引擎,但因其缺乏个性化的服务,使得用户的学术文献检索效率低下,海量的数字学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本文使用Google翻译,研究基于机器翻译的中、英、俄、法和西班牙等五个语种跨语言学术检索.在跨语言学术搜索的基础上研究个性化检索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方法:通过观察用户对搜索结果聚类的点击行为,生成并更新用户实时兴趣模型,采用余弦夹角公式计算用户实时兴趣模型与搜索返回结果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大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重排序的搜索返回结果.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局限性,总结了关键词的选择策略,并介绍了一些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12.
专业搜索引擎之博客搜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博客搜索的必要性,分析了博客搜索引擎呈现的特点,介绍了常用的几种中英文博客搜索引擎,总结博客搜索引擎发展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检索Agent的搜索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燕平  张玉峰 《情报学报》2002,21(5):537-541
基于用户需求驱动的智能检索Agnet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以用户兴趣为中心的启发式搜索模式 :递归搜索模式和用户兴趣漫游模式。论述了多检索Agent之间的协调策略 :客户—服务器方式、会合方式、黑板方式和反应式数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搜索引擎检索结果的组织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荣  黄燕云  张露 《情报学报》2004,23(1):69-72
本文综合分析了几种主要的搜索引擎检索结果排序组织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包括关键词词频和位置原理、网页链接级别算法和结果分类组织等。  相似文献   

15.
搜索引擎关键词和目录检索系统合并提高检索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关键词搜索引擎和目录搜索引擎存在的不足,提出使两个搜索系统合并,开发网络书目控制搜索引擎的方案,提出构建纵横交错的网络信息知识链接地图的新观点,并例证说明关键词和目录检索系统合并如何提高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6.
袁红  李秋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5):94-105
[目的/意义] 探究用户搜索能力和任务类型对探索式搜索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深入认识探索式搜索,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探索式搜索系统、构建探索式搜索行为模型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设计1 个提问应答式搜索任务和 2 个不同复杂度的探索式搜索任务,依据搜索能力对实验者进行分组,开展搜索实验。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浏览器日志分析和搜索过程视频分析,从搜索任务和搜索能力用户两个角度,对探索式搜索行为中的搜索工具、检索词、搜索动作、网页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搜索能力与任务类型对探索式搜索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任务越复杂,探索行为越深入。搜索能力越高,搜索过程越活跃。此外,还归纳了探索式搜索的信息需求演进的动态性、搜索路径的波动前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搜索引擎与元搜索引擎的讨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先探讨了搜索引擎的一般原理以及结构, 然后介绍了元搜索引擎的概念及其框架。在最后, 提出了一种将一般搜索引擎和基于OPAC 的图书目录检索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元搜索引擎的构想, 该构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异构数据之间的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18.
��������������״����������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中文搜索引擎的现状和特点 ,探讨其检索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搜网志     
中国科普博览是一个综合性的以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大型科普网站。它利用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为基本信息资源,以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专业研究所为依托,并扩散到全国一些著名的科研机构、科普机构,系统采集全国各具特色的科普信息,内容包括天、地、生、数、理、化等各个学科。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earch strategy step in the document reference process. It uses document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s to point out the unique aspects of the documents search strategy as well as those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general reference search strategy. The documents search process is also analyzed from three different cognitive points of view.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documents reference service throug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ocuments search strategy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