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公所说”中的“拜”字之义,历代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通过对“勿翦勿拜”中的“拜”字及其在韩、鲁《诗》中异文“扒”字的考察,同时采用方言中相应词语以及相关民俗的证据,得出结论:“拜”、“扒”都是假借用法,所表示的意义是“攀爬”。  相似文献   

2.
《楚辞书·九章》异文是研究汉语史、楚辞训诂史的重要依据,对中古时期语言文字的诸方面多有涉及。本文主要将《九章》异文分为五类进行研究:古今字形成的异文、不解而改形成的异文、脱衍形成的异文、引用书意形成的异文、但记词音造成的异文。  相似文献   

3.
《楚辞疏》异文是研究汉语史、楚辞训诂史的重要依据,其对中古时期语言文字的诸方面多有涉及。本文将《大招》异文进行分类研究,其分别为:但记词音形成的异文;讹混字形成的异文;正俗字形成的异文;异体字形成的异文;引用书意形成的异文。  相似文献   

4.
古今说《甘棠》诗者皆围绕“召伯听断甘棠下”,“敬其人爱其树”的主题。树木崇拜是世界上各民族都存有的一种原始的宗教文化现象。周人也有树木崇拜,《风》、《雅》、《颂》中多有树木形象,即与树崇拜的遗俗有关。甘棠非社树,召伯非社主,召南地的人们认为召伯亡魂栖居于甘棠树,并通过甘棠树往来于天地之间。召南地的人们关怀召伯亡魂,故有“勿剪”、“勿伐”、“勿败”、“勿拜”甘棠树的禁忌,故有《甘棠》诗的产生并传颂于后世。  相似文献   

5.
《诗·邶风·柏舟》的主旨,历来见智见仁,概为三说:一为仁人不遇说,二为弃妇之诗说,三为妇人自誓之诗说。从《孟子》、《左传》的记载中可以考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确认此为仁人不遇之诗。而此诗最后一章中"如匪瀚衣"句,"匪"当为"篚","瀚衣"即"翰音",此句喻己"如笼中之鸡"。故本文认为此诗主旨当以《诗序》"仁人不遇"说为是。  相似文献   

6.
《书·舜典》中"玄德"一词,伪孔传之解说虽可通,但仍然有进一步探究的余地。以汉字构形、先秦"玄"字蕴含之文化意象为依据,"玄德"一词的新释应为"生德"。  相似文献   

7.
裘锡圭认为《汉书·司马迁传》中"仆又茸以蚕室"之"茸"应读为为"耻"字。此字《文选·报任安书》引作"佴",如淳、苏林解为"佴,次也。"颜师古云:"茸,音人勇反,推也。"今就此三种说法加以考辨,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8.
“象意”与“会意”辨韩伟传统的文字学理沦有"六书说"。"六书"名称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细回,汉代记述的有三家:一为班同,一为郑众,一为许慎。许慎不仅有细目,有定义与字例.还用"六书"理论具体分析了九千三百余字,结集为《说文解宇》。《说...  相似文献   

9.
《全唐诗·柳宗元卷》里诗题含"柳州"二字的有七首。将它们与《万首唐人绝句》《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里所录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文章从名物制度、史地沿革、文字演变、声韵发展等方面,对异文处进行了深入考究。  相似文献   

10.
《丽江府志略》纂修于乾隆八年(1743),是丽江府第一部官修志书,也是弥足珍贵的纳西语史料,对研究清代纳西语、云南方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丽江府志略·方言》的版本,学界一般认为有四种,其实尚有两本古籍均抄录了《丽江府志略·方言》。由于辗转传抄,诸版本间存在较多异文,讹误的原因主要为形误,其次为音近而讹和夺字。从讹误数量分布来看,钞本讹误较多。  相似文献   

11.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论语·雍也》“虽欲勿用”句中的“勿”字原为“物”。“物”字本义指杀牲牛,引中指杀牲,又引申指供宰杀的牺牲,后来再作引申,泛指万物。《论语》“虽欲物用”原句所用的是“物”的第二次引中义.指供宰杀的牺牲。“勿”本义为屠杀,后来音近假借为否定副词。《论语》在流传中,“物”同声假借为“勿”,后世误将“勿”作本字流传。  相似文献   

13.
清人钱大昕以为,《史记·天官书》中的"中宫"、"东宫"、"南宫"、"西宫"、"北宫"五"宫"字皆作"官"字。钱氏之说与司马迁对全天恒星分布区域的划分及传世文献不符,《天官书》之"宫"字不误。  相似文献   

14.
《诗·陈风·泽陂》:"涕泗滂沱。"关于"涕泗"二字,后世往往析言为训,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自毛传而后,鲜有异议,从训诂的角度来看旧注似无破绽,然出土文献为重新追溯"泗"之形义来源提供了可能。今立足《郭店楚简》相关文献材料的考释,认为泣、涕为"眔"一字之分化,泗则为"眔"之异体,义皆为眼泪",涕泗"当属同义连文。  相似文献   

15.
今本《尚书》与石经本《尚书》之异文可分为五类,这些异文表现为借字与本字、古字与今字的不同;其中亦存在义近通用、异体换用和文字讹变的现象。这对于我们认识早期《尚书》写本的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异文也是校读今本《尚书》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敦煌残卷《汉书·刑法志》对于今本《汉书》的校勘有很重要的意义,今笔者将其与宋刻本《汉书》相校,并参考相关类书,刺取异文数条。  相似文献   

17.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系统完备的字典。《说文·木部》正文收421个字,重文39个字,是《说文解字》中收字最多的部之一。分析《说文解字·木部》的字形结构、意义类别,可以把握《说文解字·木部》字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8.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系统完备的字典。《说文·木部》正文收421个字,重文39个字,是《说文解字》中收字最多的部之一。分析《说文解字·木部》的字形结构、意义类别,可以把握《说文解字·木部》字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9.
《史记》和《汉书》在某些篇目中不仅内容上有诸多的重合之处,用字上也是大同小异。这些用字上的差异校勘学上称之为"异文"。"异文"中有一部分属于同义词的范围,同义词的显著特征是"同中有异"。本文从同义词之间所具有的意义关系来分析这些异文中的"同中有异"现象,并将这些同义词分为本义相同而引申义不同的同义词、本义不同而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和本义与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20.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保存文献,嘉惠学林,但仍有遗漏。今从清代词选、别集中,辑录未收词作33首,有重要异文的词作16首,删并重复出现的词作1首,并就异文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说明。重点辑补、订正了《钦定词谱》编者杜诏、赵熊诏的词作,兼及清初女词人顾贞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