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筛选理论的视角看待、分析在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认为"考证热"的背后是高等学历贬值和由此造成的高等学历有效信号功能的失效。证书作为大学生求职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证明,能够成为雇主与求职者之间很好的信号纽带,但大学生要理性对待考证。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股"考证热",这一现象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职业准入制度的初步确立,以及市场机制的需求,国家政策的导向,客观上催生了大学校园的"考证"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用"考证"这种方式来增加竞争的砝码,从主流上说,是一种进步。但"证书"作为一种"信任系统"和"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在彰显现代社会理性色彩的同时也导致"泡沫教育"、"人才高消费"、"知识失业"等非理性化的社会负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就业形式严峻的现状下,出现了女大学生"曲线就业",即以婚姻来实现自己的"就业"的特殊历史现象。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探讨。女大学生的依赖心理、以家庭为重心的心理以及女大学生自卑与自尊的心理等造就了女大学生的"曲线就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中,就业对口率低、公务员热、用工单位看重工作经验、社会用工需求发生变化、高素质人才缺乏等成为了显著的就业现象,对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正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建设和高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也凸显了文科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自身素养上的不足,需要高校管理者有效地调整革新,也要求大学生从自身做起,全面、理性、积极地应对这些就业现象,以更好的解决文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我国高校的每年毕业生持续增高,这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尤其是社会上出现了"就业难"和"招聘难"的现象,这给企业的招聘成本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个人自身的原因。本文从网络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从而能够在网络背景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下大学校园中的考证现象屡见不鲜。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考证现象的实质是功利性和就业指向,这与原本大学精神所蕴含的学术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精神的重新梳理,揭示考证现象所表现出的功利性、盲目性和应试性特征,指出这种对学术精神异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对大学精神回归学术本质的期盼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业现象的日益彰显,对这些在成长环境极其相似而个体差异显著的80、90后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生涯发展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更是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三个年级部分大学生的调查,利用《生涯发展量表》,从性别、专业、城乡、是否学生干部、有无社会实践经验等差异性来考证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以期为我院乃至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工作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年来外语类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而言,泛职业化就业的问题已经较为普遍,且先就业、后择业已然成为多数外语类大学生主观认为的理智选择.而这一错误观念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外语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泛职业化现象.外语类专业教学需要在大学生泛职业化就业现象的背景下,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断解决大学生的泛职业化就业问题,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热"现象的出现是有其特定原因的,主要是就业难、就业观的改变以及"公务员"工作的优厚待遇导致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这种现象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要在政府、高校、家庭、个人的合力下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学生、高校教师以及企业雇主视角,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任职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三者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存在差异性,表现在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软实力"的重视度远不够,而教师、雇主则越来越重视大学的"软实力"能力建设。就此,本文基于大学生、教师、雇主三个层面提出缩小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差异的调适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必要的就业能力,以缩小雇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与大学生实际就业能力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雇主需求的匹配。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应加强就业市场建设,高校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及家长也应更新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才能避免大学生把"慢就业"作为逃避社会竞争的借口,以实现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创业困难现象,这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使大学生就业创业出现了新的转机,为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许多高校开始有针对性地施展就业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因,提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施路径,以期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体貌歧视、健康歧视、户籍歧视等方面,由此严重损害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平等权。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法律在对大学生就业平等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就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通过对广州市5所高校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对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准入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减轻和缓解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准入中性别歧视的建议,为帮助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准入机会,缓解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目的是为社会各个方面处理好就业中性别歧视这一社会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大学生就业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目前这一现象,要积极引导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就业,高校需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创业来带动当前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作为目前高校主力军的"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征。对"90后"工科大学生就业观念进行调查,并提出转变就业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投入信心。就业中的不公平和歧视现象耗费了社会的"正能量",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政府积极做好就业引导、监管和环境营造等工作,努力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大学生要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师德建设至关重要,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下,高校必须扩大与社会的交集,顺应时代发展。同时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畸形价值观和心理状态不容忽视,国内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就业动能不足,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调整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加供给的有效性,对解决大学生"慢就业"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对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由于受到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和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可分为"真""假"困难两大类,导致群体出现的原因既有社会、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问题。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能力素质,完善资助体系,开拓就业市场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