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而到城市做工的一类人群。农民工在贼市建设中功不可没,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农民工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得到的待遇与其他城市居民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建立农民工社保档案这一角度来探讨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间写作者     
农民工群体作为当代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给中国社会带来太多太多的思考。很早就认识毛芦芦了,差不多有十年以上了吧。那个时候,毛芦芦的写作境况不是太好。自己在县城一家报社工作,经济拮据,家中一多半人生活在农村,上有老下有小,小家大家两头操持奔走。生活的重负压得她有点喘不过气来。可要命的是她偏偏喜欢上了写作,而且是那种一旦喜欢上就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的那种。只是,自己可以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学者唐仁健、崔传义等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生、成长并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80后、90后),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很熟悉,却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中国9亿农村人口,农民工大约2.3亿,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而到城市做工的一类人群.农民工在城楗设中功不可没,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农民工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得到的待遇与其他城市居民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建立农民工社保档案这一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转移人口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农民工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但在求职过程中,由于缺少个人档案,一方面给求职、维权、聘用等带来了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因其文化状况、技能特长、培训经历、个人表现等无从考查,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困扰。建立健全农民工档案管理机制,切实把农民工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谢小红 《档案时空》2007,(10):36-3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多,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劳动力富余,加之城市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就业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这就形成了城市建设中一个新的从业群体--城市农民工.关于农民工的概念,专家作了如下表述:农民工,简称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而到城市做工的一类人群,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专家对农民工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功不可没,理应受到与其他城市建设者一样的尊重,享受同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7.
一个独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阶层进入城市,他们始终处在“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的夹层中,以研究城市问题著称的芝加哥学派称之为:“边缘人”。本文将结合“边缘人”即农民工生存现状、农民工书籍出版现状,对农民工实用图书出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有益性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农民工图书的出版现状:只唯上不唯下,实用性差仔细留意一下目前的农民工图书,就会发现实际上近几年出版的图书不少,但几乎全部是关于探索农民工的出现引发的社会分层和社会问题、农村内部的分化、“民工潮”产生的原因及其流动走向、农民工的类型划分、农民…  相似文献   

8.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遭到不公平待遇,合同欺诈、拖欠工钱、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等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农民工:“最容易受伤”的社会群体在采访中,农民工  相似文献   

9.
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全国有将近2亿的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大都集中在我国特大城市中从事社会劳动.这些农民工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当大批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民工与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难免产生摩擦和冲突.调查显示,30%的农民工在广东工作,其次是上海和北京.一说到农民工,大家往往把该群体与这样一些特征联系在一起:穿得脏兮兮的、不讲卫生、说话粗鲁、不懂礼貌等.笔者的一项抽样调查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农民工的欠佳形象是怎么在我们的印象中形成的?这种形象是现代农民形象的真实再现吗? 除了少数个人与农民工直接接触产生的认识之外,大众对农民工的形象认知与了解主要来自大众媒体的报道.上述农民工欠佳形象的形成与大众媒体对农民工的相关报道是不是有着直接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0.
潘文芬 《大观周刊》2011,(39):51-51
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在农民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概括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生存奔忙的异乡人——论上海媒体报道中的农民工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城打工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最重要方式。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具有庞大的农民工群体。2005年底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外省市在沪就业人数已达400万左右,其中农民工约占85%。在这样的形势下,关注农民工的生活状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就成为建设和谐城市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工档案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秀英  刘旭东 《档案》2011,(4):51-53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村集约化经营方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城务工,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农民工档案管理工作滞后,不仅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也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存在被侵犯的隐患。为了规范农民工管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农民工档案管理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大观周刊》2011,(28):119-120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但是农民工却不能享受同城市户口工人相同的养老待遇。在城市,农民工养老保险供给严重缺乏。目前大多数的农民工不得不选择在农村养老。但是,农村养老又面临着家庭空巢化、尊老文化匮乏化、经济能力供给弱化等问题。所以,应当以《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契机,宏善法律制度并保障其实施,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加强尊老敬老宣传,以切实解决农民工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改变城市本位主义,要从公民权利平等的角度审视有关农民工的基本制度近一个时期以来,全社会对农民工处境给予了高度关切。人们从金融危机中大量农民工失业这一社会现实发现,农民工问题不仅是一个城市问题,而且是一个农村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综合性的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而这一切,又都与目前中国农民工群体是漂移在城市与乡村的社会弱势群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于青年农民工,现在有一个正式的官方称呼,叫做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中我们又称之为农二代、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于农村并在城市里务工的青年人。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的话,2009年从农村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1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人数为1.509亿,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由此可以看到,目前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群体素描这批由80后、90后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对他们进行一下群体素描。  相似文献   

16.
<正>据统计,全国农民工已达2.3亿人口,他们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保证,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农民工档案。首先,建立农民工档案是促进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农民工阶层继续壮大,据有关方面统计,现阶段农民工总数已逾1.2亿,成为中国产业大军的主力,他们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沟通城市和农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依旧游走在城市边缘,其话语权依旧处于缺失状态.东部沿海地区主流农民工群体的媒介情况已被研究者所关注,而在西部地区,这一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18.
陶红丽 《大观周刊》2012,(10):61-61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而农民工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社会要和谐, 必须是农村要和谐, 而农村要和谐, 关键在于农民和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加强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 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才能完成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在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超过了农村;他们的维权意识觉醒,开始学会诉诸法律和舆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渴望进入和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并未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黄孝邦 《中国记者》2012,(9):122-123
对于一个长年在基层采访的摄影记者来说,我的"根"就在基层.长期以来,我一直用镜头关注广西农村,记录农民、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现状.如何记录出理性、沉稳的图像,而不浮于那简单的"一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