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情况分析许海峰入省射击集训队之前,从开始摸枪到省五运会共经历了五年的间断训练,累计训练时间不到18个月。他掌握了一些射击技术,然而自选手枪慢射这个项目还没有接触过。训练初期,只能举枪几秒钟,枪支摆动大,准星抖动,这说明他专项力量差;但他思想波动性小、很冷静,反应快,动作较协调,击发果断,自我控制能力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感到提高他的专项力量,增加枪的稳定性,这是他是否能够尽快提高成绩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2.
按性格,他不会当女子教头直到如今,许海峰仍会说,如果按意志行事的话,他不会放下手中的枪,如果按性格行事的话,他也不会当一名女子班教头。可一切却是另样。1994年底,他眼疾加重,一眼看东西大,一眼看东西小,两眼视差竟达到三分之一,他不得不在自己13个世界冠军。18个亚洲冠军,总  相似文献   

3.
碟影     
《新体育》2012,(11):23-23
《许海峰的枪》;《厨子·戏子·痞子》;《一九四二》;《神奇》;《全面回忆》;  相似文献   

4.
终极地带     
许海峰因眼疾暂别射击赛场,转行当上了中国女子射击队女子手枪队主教练。许海峰称眼底水肿是过度疲劳所致,具体症状是视线不清楚,眼疾从1993年便开始出现症状,只是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此后他还参加了世界射击锦标赛和亚运会,并取得了好成绩。射击队和许海峰均认为与其让眼睛疲劳,不如彻底休息,以利再战,许海峰透露,他将不参加今年的奥运会,而是专心致志地带队员和养病。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九时。洛杉矶东部的普拉多射击场。中国队射击运动员许海峰稳步走向四十号靶位。在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十六名射击强手面前,他神情自若地扣动了扳机。第一组打了97环。第二组打了97环。第三组打了93环。这时,许海峰的成绩已超过瑞典的射击老将斯卡纳克尔三环。斯卡纳克尔参加过三次奥运会,荣获过慕尼黑奥运会和前世界锦标赛的冠军,他经验丰富,是许海峰的劲敌。  相似文献   

6.
说到王义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最后一枪时痛失冠军,他因头痛病倒下的一刻,所有人都为之惋惜。可以说王义夫堪称中国射击队中的“老枪”。1984年7月,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天,中国选手许海峰为中国夺得了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同时,24岁的王义夫获得了铜牌,和许海峰一起站上奥运的领奖台。4年之后,汉城奥运会。伴随着中国代表团的集体低迷,王义夫也陷入了射击生涯的最低谷,在比赛中他仅仅获得第8名。王义夫经历了事业中的第一个重大挫折。他性格中的韧劲发挥了作用,他痛下苦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王义夫独得…  相似文献   

7.
郭琦 《新体育》2009,(9):27-29
提起许海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984年洛杉矶,新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的比赛中,许海峰一鸣惊人,为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人们也永远记住了“许海峰”三个字。1994年底至2004年底,作为射击队教练,许海峰培养出李对红、陶璐娜等众多奥运冠军。2004年11月22日,一纸调令,许海峰出任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副主任,主管现代五项,而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个运动是哪五项。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8月世锦赛上,钱震华成为第一个获得现代五项世界冠军的亚洲人,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现代五项男子获第四,女子获第五,创造了奥运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人完成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总教练的“三级跳”的时候,他对他从事的这一体育运动还有什么不能洞悉的呢?已入不惑之年的许海峰正是这样步入了射击领域里的不惑境界。3月,身为国家射击队总教练的许海峰来到中国射击队飞碟  相似文献   

9.
洛杉矶奥运为中国实现"零的突破"的许海峰,四年来已用事实证明自己并非是二现之昙花.这位大器晚成的乡村来客在奥运冠军之外又夺得世界射击锦标赛冠军、五洲锦标赛冠军、第十届汉城亚运会冠军、全国冠军,迭创射击世界纪录、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他几乎达到了一个射手所企求的一切目标,但他仍不满足,还欠缺一样——蝉联奥运射击冠军.因此,他的准星又瞄向汉城奥运会射击靶位.1984年8月7日下午,许海峰胸佩奥运会金牌回到老家安徽和县沈港镇.为了减去麻烦,他事先连家人亦未敢告之,孰料甫抵沈港镇,许海峰便身陷前来  相似文献   

10.
传说上帝用六天创造了天地万物。第七天,他要做的一切都已完成。上帝赐福于这一天,称之为“圣日”。第七天,上帝休息了。 2000年9月22日。悉尼。第27届奥运会的第7天。如果真有一位奥林匹克之神的话,那么这一天他肯定没有休息,而是精心打造了一件武器——枪,杨凌的枪。 第七天,中国队狂飙突进的一天。中国人创造了日进六金的奇迹。这一胜利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代表团的士气。从这一天起,中国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夺金狂澜。第7天,奥林匹克“中国日”。  相似文献   

11.
连续参加近3届奥运会的王义夫,10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射击运动的名将,其技术水平与许海峰难分伯仲。然而他在国内的知名度却远在许海峰之下,在许海峰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会金牌光芒的掩盖下,有谁会注意在洛杉矶获得铜牌的王义夫呢?!然而他仍在持枪苦撑不辍,倒不是他在和谁讴气。他知道,在中国射坛青黄不接的断层得以弥补之前,他们还得为中国争得领先地位支撑下去。说他苦撑,决无哗众取宠之意。他与同是搞射击的张秋萍共偕连理之后,难以享受夫妻厮守的温馨生活,更忍痛在孩子  相似文献   

12.
站在数十米开外靠瞄准几厘米的靶心去争胜负,这就是射击。36岁的王义夫在射击场上一瞄就是20年,连续参加了三届奥运会,10多年来一直和许海峰把守着中国男子手枪的关口。然而,在国内的知名度却远在许海峰之下。在许海峰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金牌光芒的掩盖下,王义夫依然默默地一次次地举枪、瞄准、扣动板机。也许是王义夫更信奉“不鸣则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所有的报纸和电视都报道着同 样一条消息:许海峰为我国夺得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许海峰”这个名字。 初中时,我进入上海市明德中学,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射击兴趣小组。那天,我的同桌拉着我陪她去参加射击兴趣小组,就这样我走上了射击之路。从校队到区队,从区队到市队,从市队到国家队,我的目标就是要参加奥运会,成为像许海峰那样的运动员,他是我的崇拜偶像。1994年5月 份,北京举办世界杯赛,我随上海队去北京观 摩,那次有幸见到了许教练。当时,他还是一 名运动员,人高马大…  相似文献   

14.
当许海峰在奥运会上打响了第一枪之后,射击运动已为广大的体育运动爱好者所热衷。作者用比较法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射击运动中屈指可数的苏联队的科学训练方法,并指出了我国射击训练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会将您很快地引入到射击技术的天地中,它对改进我国的训练方法,使中国射手更快地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体操队训练馆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光荣榜,上面贴着曾经取得过世界冠军,为祖国获得过荣誉的体操名将的照片。在我们的心里,同样有这样一个角落,永远铭记着那些在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获得金牌的人。 1984年,新中国的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第一天的比赛当中,射击选手许海峰在自选手枪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第一枚金牌;中国人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在射击场产生。 当时不满27岁的许海峰在奥运会赛场上以60发慢射射出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林匹克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许海峰,1957年8月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16.
父辈铺垫枪手路 教练带徒夺冠军 1 王义夫1960年12月4日生于辽阳,他和许多男孩子一样自幼就爱摆弄玩具枪,军人出身的父亲很欣赏儿子爱枪,声言待他长大后要给他买支气枪。小义夫从此盼啊盼啊,长到13岁,一日,王义大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礼物,那就是父亲花27元钱买来支包着铜箍的老气枪,王义夫乐坏了,童心得到最大满足。从此他除了上学,整天抱着宝贝枪,找靶子,瞄啊,打啊,凭着少年特有的灵气,很快练成了大人小孩们公认的“神枪手”,打树上的麻雀一打一个准。 王义夫有了气枪,有了好枪法,更有好的发展机遇。1976年底,在武装部工作的刘文章叔叔来家串门,发现小义夫气枪打得极好,问他: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所有的报纸和电视都报道着同样一条消息:许海峰为我国夺得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许海峰”这个名字。初中时,我进人上海市明德中学,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射击兴趣小组。那天,我的同桌拉着我陪她去参加射击兴趣小组,就这样我走上了射击之路。从校队到区队,从区队到市队,从市队到国家队,我的目标就是要参加奥运会,成为像许海峰那样的运动员,他是我的崇拜偶像。1994年5月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瞬间当王义夫已经成为一位优秀射手的时候,许海峰的射击天赋还处在待发掘的状态,但当他们一起站上奥运会领奖台的时候,许海峰的地位要更高一些——竞技体育创造出许多一鸣惊人的奇迹,但是对中国来说,没有比许海峰在1984年创造的奇迹更具有象征意义了。  相似文献   

19.
1984年7月29日,美国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我国27岁的射击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优异成绩夺得了自选手枪慢射的冠军,实现了我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宣告了我国几代运动员为之奋斗的一段屈辱史已经结束.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第23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竟是属于中国人的,大会组织者差点儿找不到中国的五星红旗,发奖仪式因而推迟了40分钟.在这庄声的时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把金牌授予许海峰(图1),并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伟大的一天".多少华侨、美籍华人含着热泪,奔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奥运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不会被人们忘记,他就是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许海峰,但是人们也不应该忘记另一位为中国实现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北京残疾姑娘平亚利。她获得B1级跳远金牌的时候甚至还比许海峰更早。同样,当大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北京奥运会时,也不应冷落了北京残奥会。因为它不仅是中国六千万残疾同胞的节日,而且也是全中国百姓的节日。本刊记者就此走访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北京残奥会主席郭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