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有一个地球》设计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指学生的课堂学习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这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习不再仅仅指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阅读;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课例设计中,教师于课前让学生搜集与地球有关的资料自办一份地球小报,使…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习不再囿于一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空的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组织起来,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可以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怎样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呢?  相似文献   

3.
高树景 《成才之路》2014,(30):84-85
正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不再仅限于数学课本所学的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与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它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因此,数学活动课教学应突出以下几点。一、灵活教学数学活动课,顾名思义,数学+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不能"教课本",而要"用课本教",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重整课程,使课程资源有效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做到课内课外相勾连,阅读写作共比翼。为了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标准,借助现有的课文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是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新学期伊始,我借助《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了一些尝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历史课该讲到什么程度,是我讲《1787年宪法》时产生的疑问并思考至今。讲本课之前,我通过网络参考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有的老师给学生补充了大量课外资料,课堂容量很大。我认为这种思路是对的,在高中课堂上拓宽学生的视野非常有必要,毕竟课本内容有限,通过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用课本来教,并不只是教课本,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补充或删减内容。但是教师补充内容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  相似文献   

6.
2001年夏天出版,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语文·提高版》第一册中选了许多优秀文章,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其中季羡林先生的《世界散文精华序》一文,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理解上的困难,一些学生称“读不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便成为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这篇课文是谈散文的。它从散文的特点谈到散文的欣赏,又从外国散文谈到中国散文。文章视野广阔,知识性强,感情真挚,情思隽永,读后给人一种轻松的欣慰感,确实是一篇优秀的文章。但由于这篇文章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可用成语导入,激发兴趣:诵读文章,理解词意:研读文章,课外拓展等方法,把学生引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以《桃花源记》为例,浅谈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姚敬厚 《文教资料》2006,(5):100-10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才能产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才能让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学得主动;教学不再囿于课堂,做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阅读教学理解有误,实际教学中步入了误区。笔者前不久观摩过一堂《三顾茅庐》的公开课。教者借助多媒体把《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  相似文献   

9.
<正>一、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有的学生一望见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畏难情绪。这种状况下,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理解的文章,开始,能够采取联读的方法,即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资料相关的文章,比如教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能够找居里的《我的信念》,让学生去体会两位世界著名女性性格的坚强与对理想的执着。应用这种联读方法,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我们还能够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语文课外读本》结合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师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在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与教材相关的课外信息,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还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升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引入文章背景介绍,有助于学生读懂作者内心例如,课文《"番茄太阳"》开头这样写道:"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学生对作者凄凉处境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小学抓起,并且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提高。一、指导选择体裁在指导学生根据作文命题选择文章体裁的环节中,可充分发挥学生自己选择范文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着重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课内到课外,建立联想,扩展视野。比如写《我熟悉的人》,让学生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爷爷》、《穆老师的眼睛》等课文,有时可选择少年报刊上英雄模范人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宽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结合课内外生活实际搜集资料,获取知识
  在课外实践之中,学生能主动获取到课堂教学之中未能品尝到的知识营养,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教学语文S版四下《卫星比武》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资源卫星”中的“资源”一词理解有些难度,我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资源”一词的资料。第二天,学生发言踊跃:有的介绍了煤的种类、用途及形成;有的说了水的分类、分布及其在四季的变化情况;有的还介绍了石油、矿石、天然气、森林等资源的相关知识。从这些丰富的汇报交流中,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沟通与生活的关系,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适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丰富课堂内容,扩充教学的容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把学生课内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迁移到课外训练中去?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外训练,让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一、巧设议题,训练表达。课文教学结束时,教师紧扣课文,巧妙设计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大家又都感兴趣的议题,引导学生课下认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既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训练思维和表达能力。如《一个苹果》,新课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春联》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春联讲究对仗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容易掌握这一点。幸好案头有一本丁慈矿老师的《小学对课》,于是便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借着这块"他山石",给自己的教学内容来个"点石成金"?——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让有关春联的趣味知识逐步进入学生的视野,在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于是,我做了如下教学尝试。引趣: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16.
程飒 《湖南教育》2004,(15):34-35
一、共享愉快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是轻松愉快的,是自由开放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教者,而应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老师要善于把自己一双犀利的眼睛、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把纸上的世界变成一个立体的、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时,我力求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师生共同享受愉快的学习过程。1.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告诉学生我正在学画画,问他们想不想看我画。学生从来没有看过我画画,觉得很新奇,自然异口同声要求。接着,我在…  相似文献   

1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古代虽然没有语文课,但这却是讲读书与写作关系的经典概括。如果我们加以仔细理解,其也道出了今天我们学习语文与搞好写作的互动关系。记得我在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上小学时,教我语文的是一位对学生要求极严的张老师。他为了使我们多读书,给我们组织了语文课外小组,指导我们在学好语文课的基础上,读课外书籍,当时我看了《董存瑞的故事》《卓娅和舒拉》《列宁的青少年时代》等书,见到好的句子就抄在笔记本上,在作文中尽量应用。现在我还记得我的作文《我的理想》《春…  相似文献   

18.
《桥》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学习课文《桥梁远景图》的基础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我把活动目标设计为:1.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动口、动脑,通过实地参观、访问、查阅图书资料和互联网获取并筛选信息。使学生了解桥的发展,认识古今中外的名桥,拓宽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刘清芳 《甘肃教育》2010,(13):60-60
在指导想象作文《未来的……》时,孩子们视野的狭窄令我一筹莫展。怎样使学生写好这次作文呢?边想边走进美术老师的办公室,俞老师正在给我班学生布置科幻画展的事。我灵机一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英语的教育也越加重视,在现在的小学课本当中就开始了初步的英语学习。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外学习活动的有效性"。针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开展相应的英语课外学习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们对英语的好奇心,提高学生们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动力。课外学习作为一种教育途径,它的作用在当今是十分受到重视的,课外学习不仅仅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还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学习内容,不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进行学习。对于英语课外学习而言,有着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与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