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超 《新闻采编》2004,(4):26-27
“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怎样对待信息线索”、“怎样才能捕捉和判断信息线索中隐含的新闻价值”或者说“怎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发现容易被忽略却又极具报道价值的信息”?2003年七、八月间,我利用假期时间到广西《南国早报》社的实习让我对上述看似空泛的理论问题有了亲身的体会。实习过程中,对我触动较大也让我反思的是自己由一个市民的咨询电话中发现了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最终采写出的一则小社会新闻《可以和老屋留个影吗?》,以及由此引出的后续反馈报道。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上,有些事有宣传价值,却不一定有新闻价值;有些事有新闻价值,却不一定有宣传价值。而我们要写的,是那些既有宣传价值、又有新闻价值的事。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恰如其分,也不难,难的是时时要有清醒的头脑,头脑清醒的“出处”就是“讲政治”。我对“讲政治”的理解,首先就是“讲大局”。  相似文献   

3.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新闻 今天的讲座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些新闻话题。“新闻”是大家都熟知的东西了,但在今天有什么新的理解呢?我给的“定义”(定义是为不定之义也):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事实的信息传播。这个定义和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有些接近,又有一些区别。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要将同题新闻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新闻的传统法则是“短些、短些、再短些”,在报纸只有四个版的“薄报时代”,这是没错的。但在版面空间扩张了无数倍的“厚报时代”的今天,对那些读者关注、主题重大、新闻价值含量高的新闻,则需要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这既是满足读者新闻欲、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同题竞争之必需。要将新闻做得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做得读者想知道什么,我这里就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任廷津 《新闻窗》2012,(5):43-44
著名记者李普说:“往往一条新闻的价值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了它、报道了它。”发现新闻、抓新闻,对于信息价值大小能有正确的判别能力,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新闻敏感能力,即具有发现新闻的“特异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所说:“新闻记者是什么人?假使国家是一艘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口望者。”  相似文献   

7.
黄鹤 《青年记者》2009,(12):38-39
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是新闻传播主体取舍新闻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是新闻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操作中的变化和细化,具体表现为在新闻传播中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和报道重点是什么及其基本倾向。近年来,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的副刊专栏在市民生活类报纸上遍地开花,受到读者的大力追捧,新闻学术界对此类文体和价值取向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闻价值观念与新闻价值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传播“传播什么 ,怎样传播 ,为谁传播” ,都会受到新闻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新闻价值观念决定着新闻价值创造活动的主导方向 ,决定着新闻传播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新闻价值观念也是新闻主体用来选择和衡量新闻价值客体的标准 ,是新闻主体新闻活动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桑木 《当代传播》2003,(3):23-25
对于“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还是“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认识并不统一。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学们往往运用“概念的区别性思维”来对“新闻价值”进行研究。本本总科学术征的态度,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新闻价值”上的“概念区别性思维”错综复杂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时评”的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无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它是清晰的判断形式,是针对这种判断的有效率的表达。   时评的核心是判断 时评的基本内容无非事实与道理。在时评的结构中,“事”与“理”的关系,就是判断关系。什么是判断呢?普通逻辑告诉我们:“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新闻进行认识。判断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 对一件事随便说点什么是容易的,但对一件事作出判断,则是难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11.
游练 《新闻三昧》2005,(4):31-32
几年前,我曾发表一篇题为《准确把握形象价值》的论文。文中提出“优秀新闻照片是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的统一”,并阐述了“新闻形象价值是指新闻摄影作品所提供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特定需要的形象信息素质(量和质)的总和”“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首先要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而摄影者运用摄影技巧准确、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能判断出新闻价值的高低? 这是一个问题。我的方法是考察它的“三度”和“两知”即新闻事件或事实变动的“广度”、“深度”和“长度”,而且它们是否社会公众“未知”和“想知”的。它们构成了判断新闻价值大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5元素。  相似文献   

13.
娱乐新闻中的"春光"价值几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在影片《忘不了》中饰演未婚妈妈的张柏芝因为在拍片间隙逗“儿子”玩,“一度不慎露出了黑色底裤边,大泄春光亦懵然不知”。为了证明此事并非记杜撰,该报还配发了一幅“视角独特”的新闻图片:穿着裙子的张柏芝蹲下时,裙下之物依稀可见。单纯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分析,这位记的功底着实了得!要想抢到这样集“可读性、娱乐性、轰动性”于一体的独家新闻,没有对女明星“春光”的高度敏感和把握稍纵即逝机会的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的娱乐新闻除了可以满足一些人偷窥明星隐私的欲望、使报纸的销量一时增加几份外,我不知道它还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堂发 《新闻界》2004,(4):30-30,4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浅显的教育理念。新闻教育培养目标突出的实用性,更要求大学新闻院系在理论与体系化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可以捕捉活鱼的“渔具”。这种渔具不仅是用“什么是新闻与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标准”之类的理论材料织成的,也不单是用“采访技巧、写作技巧、策划技  相似文献   

15.
跟随2000年而来的新世纪,将以令人晕眩的速度在信息高速路上飞驰,充满机遇、挑战和众多不可知因素,从而分外凸显出大众传播的重要性。报业传播者,作为站在时代桅杆顶上的守望者,应该在新世纪做些什么呢? 从更新新闻价值观念入手,增加新闻信息量 “新闻信息量的大小反映于新闻传播过程中,实乃为新闻价值总体水平高低的另一种说法。因为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对社会的功用值。新闻价值高,消除不确定性的可能就大,新闻价值含量越多,新闻信息量必然也越大。”①作为新闻来源的事实的新闻价值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的新闻价值的认识、转换…  相似文献   

16.
对新闻价值问题的思考必须着重把握的一个关节点就是揭示它的二重性。 如果以通常的提问方式提出“新闻有价值吗?”这样的问题,若仔细分析一下,这里问的是两个问题:“新闻是否像一切劳动产品那样,是价值的的载体”?“新闻能否创造价值”?其实,把这两个问题包含在一个简单的句子里作为疑问提出,这提问方式本  相似文献   

17.
创立现代新闻价值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将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价值的标准视作同一个对象,埋下了自我颠覆的祸根。现代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最令人欢迎的新闻是所谓“怎么办”的报道。因此,媒体需要增加解决社会问题的报道。所谓现代新闻价值,就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东家21世纪经济报道有一句名言:“他们都在忙着看空,我们坚持做多.新闻依然创造价值.”虽然我现在离开了报社,但对新闻的价值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9.
梅松武 《新闻界》2006,(1):24-25,27
笔者曾在《新闻界》2001年第五期《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一文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能量说”,引起学术界关注。当时,笔者主张对新闻价值定义应该回到新闻求“新”的本能上来——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笔者认为,传播者和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正是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的“动力”所在、“能量”所在;传播者和受众的新闻价值观表现为一种知识力量,也可以通过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这种转化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能量”。在这里,笔者想从新闻价值看记者的价值这一角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柏虎斌  潘文俊 《视听界》2001,(5):26-26,21
凡是记者,都知晓采访角度。但是,如何选择采访角度,并不是每一个记者都十分清楚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采访角度,意指记者从什么方向,通过什么途径或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挖掘新闻事实。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角度,依靠于对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本文所说的价值取向,是对新闻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一种选择,是记者对采访对象、事物现象本身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