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机制专业的学生来讲,《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以下简称《公差》)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可是由于《公差》教材资料性较强,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讲好第一节课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原则是整个《公差》教材的灵魂,教材的全部内容就是围绕着如何贯彻“互换性”原则而铺开的。但是初学者不明白这一点。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整个教材的兴趣,我抓住“互换性”这个纲,别开生面地从学生最为熟悉的“服装”谈起。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谁都知道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然而,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何使用并且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尤其是如何用新理念驾驭教材,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就成了我们教师不可回避的,应该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教材编制与教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探讨教材编制技术的基本问题——展望若干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方式,从中把握教材编制的基本特征。 一、累积型教材编制——以程序学习为例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强迫学生以同样的步调学习同样的教材,这是有碍于学生的发展的。如果改变为以适于每个学习者的顺序去学习适于自己的材料,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从斯金纳于50年代推出第一部教学机器开始,直至盛行电脑辅助教学系统研究的今日,众多研究者一直在为实现这理想作出不懈的努力。利用教学机器的教学方法受到重视,这当然是应当考虑的。不过,这里着重探讨教材编制上的要点,即探讨如何具体地实现“按照每个学习者步调去学习适于自己的材料”的理想。 编制学习程序的第一要点就是“分析目标行为”。这就是首先要把抽象地表述的学习目标化为能够见诸于具体行为的“行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对教材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学到举一反三的本领。不少课程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教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一本好的教材,其体系的设计既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又与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相适应。化学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话中的“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学习的迁移运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迁移,不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6.
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出新求异.抛开教材.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地“挖掘”“拓展”.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不是不要教材.丢开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局限于教材。我认为.首先要切实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再放手让学生走出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等于可以忽视教材存在的价值。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同时,应积极开发语文书这个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教材,用好教材。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确立了“教材”是“例子”的地位,肯定了教材的“例子”作用;第二,不能仅仅停留在“例子”上,还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叶圣陶先生“无非”一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1990年3月7日至25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举办了“广播电视大学第一期视听教材编制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研修班试用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与日本国日本放送协会(以下简称日本NHK)合作编制的“视听教材编制培训包”(以下简称培训包)为教材。来自全国30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地方电大)以及中央电大的教师与节目制作人员围绕培训包教材的内容,采取自学、集体研修、专家讲座、同行交流、节目评估、实践操作等形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编制实践。通过认真的学习,73名学员理论考试和作品讲评成绩合格,获得了研修结业证书。  相似文献   

10.
罗思红 《师道》2010,(6):27-2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需要教”是目的,虽然教材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凭借,但它作为可凭借的对象,其使用的有效性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古人尚有“不唯书”之说,可今天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仍然对教材如此虔诚,如此顶礼膜拜昵?教材到底是什么?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对教材就有过精辟的论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教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处理三得海南董国柱“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观点已深入人心,为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认同。这些“例子”使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得到实现,又是举一反三原则的体现。课本中的课文就落在这“举一”上,这“举一”十分重要。因为能否“反三”,在...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养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诚然不错。但是如何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就不能以教师的释义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给学生阅读、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就不能只囿于课本,而应围绕教材做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就不能仅仅只  相似文献   

15.
王岳鸿 《现代语文》2014,(3):142-143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教师要对给定的教材有自身的解读,大胆取舍、剪裁,重新构建教材,巧妙地处理教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模拟对话式远程教材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程教育教师与学生的时空分离使教材成为学生所依赖的主要学习资源。从理论上说,远程教材是学习支持的第一因素,应该是一个“教学包”,具有“教师”的作用,体现引导式模拟对话功能。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了学习对远程教材编制设计的特别要求。电大五年制高职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的编制就是在教材中引入模拟对话元素进行设计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说出了语文教材的实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用好这些例子,还是颇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18.
不唯一于教材——基于教材而不困于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若干载体之一。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实施教学时既要凭借教材,认真学习教材,又要  相似文献   

19.
黄影 《学子》2011,(9):54-55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跟着课文学语言、学技法、学生活,坚持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