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顺海 《师道》2011,(6):55-56
"端上一只椅子,拿上听课记录本,轻轻地来到教室,我便成了学生。"心里默念着,高兴着,教师与教师之间,彼此心照不宣地向前寻找,观察,记录随同灵思一起飘飞。  相似文献   

2.
课前思考"一起做游戏"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材编写了"堆一堆"和"玩一玩"两个游戏,分别针对"有趣的形"和"好玩的数"两个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一起做游戏"中"玩一玩"的内容,结合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同种花色、点数是1~10的10张扑克牌,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或是一个错误,或是一段困惑.为此,教师有时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想简单地、"跳跃式"地绕过这块"绊脚石".其实,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及时而机智地捕捉形形色色的"错误"并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小王和小李,两人都是某中学的老师,一个教数学另一个教语文。在旁人的眼中,小王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整天忙忙碌碌,可以说是和学生"形影相随",但学生却远而避之;而小李老师与小王老师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背景 1.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徐花蕊 《考试周刊》2009,(52):68-68
我听了许多公开课,以概念新授课居多.我发现一个细节--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本没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数学课本被束之高阁.教师基本上都是把概念制作成PPT,学生默读或齐读,然后开始做练习.这种现象在不少老师的常态课上也会发生.提起数学,许多人就只想到"做题",很少有人把数学和"阅读"联系在一起.但以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阅读"教材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有好处.  相似文献   

7.
崔慧琴 《生活教育》2012,(19):63-65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读的书不少,但是语文却不好","我天天看作文书,还是不会写作文"。甚至有些老师也颇委屈:"我每天都认真地上课,每篇课文都详细地分析,但是学生就是考不好"……其实这些现象都不足为怪,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清楚地知道"事必有因",只要努力寻找对策,就一定会达到豁然开朗之境。一、学生处在阅读的误区1.只阅读不思考许多学生都是只重视阅读的量而不重视阅读的质;只留意到文章的字面信息而不深入品味思考;只,  相似文献   

8.
张越男 《学苑教育》2012,(24):43-43
变角思想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年的高考都有所涉及".变角"既是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关键,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所谓"变角"即将题设条件或结论进行适当的变换,配出有关角,便于连接已知角与未知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寻找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切入点.常有的变角方法有:(1)将结论式中的角向条件式中的角转化;(2)将条件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老师,怎么和学生一起寻找解题思路,即寻找解题思路的教学,是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有些教师在给出一道数学题之后,直接就解开了,这样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激发,这种重“解题”、轻“教学”的情况,应该转变.  相似文献   

10.
彭继刚 《贵州教育》2011,(10):24-25
一、后进生是怎样"炼"成的 后进生往往又叫"问题学生",是班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表现与所谓的"进步"学生不一样,他们懒散拖沓,但又好动爱闹;他们表面自信,其实内心自卑;他们表面坚强,暗里却很虚弱;他们看似能言善辩,其实是胡搅蛮缠;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对一切都无所谓,其实很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们爱出风头,爱凑热闹,爱瞎起哄,唯恐天下不乱。  相似文献   

11.
许多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刻剖析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在"研"中学,寻找解法背后的思维轨迹;在"悟"中学,洞悉问题的本质;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立意,让师生走进教学双赢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张汉斌 《上海教育》2013,(13):13-13
这次承担研讨课,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自己虽然一直在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但如何将理念落实到课堂,还是比较模糊。我记得华师大专家在评课时说过,英语课堂教学如同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个蛋糕,传统教授式教学是教师做好一个蛋糕,切开,然后让学生品味,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框住的,而"新基础教育"提倡的课堂教学,主张学生和教师一起组建材料,在互动中生成一个完整的蛋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凭着对"新基础教育"的初浅认识,我开始构思我要上的这节课,  相似文献   

1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不难,难的是爱有"问题"的"、特别"的学生。在对待"问  相似文献   

14.
课堂回放: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轻重"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解读课本情境图后,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问:"仅凭眼睛看,你能知道它们的轻重吗?"学生摇头。于是,我接着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倡导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列宁就曾经反复强调,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够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潜能,让每块金子都发光。  相似文献   

16.
在电学实验中,如何选择电学实验器材、如何选择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难点.本文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变式教学,探讨如何破解此类难点,并对学生进行创新与发散思维的训练.1以"问题组群"唤醒知识用"问题组群"构筑物理基础知识复习的方法是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非常有效的策略.通过以下的"问题组群"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常用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颗蒙尘的心灵,需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去擦拭。 王波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学生.三年的初中生活,他完成了由消极颓废到积极进取的转变过程.作为他的班主任,回忆和他一起走过的这段时光,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8.
学生面对一道数学题是怎么想的?教师给出一道数学题是怎么教学生想的?怎么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的碰撞,一起寻找解题思路,是教研备课的一个重要课题.切忌拿到题后就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应该重点是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思维场”,让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9.
"摩擦力"是力学中一个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是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基础.多数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已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有关摩擦力的生活经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重建并放大这些直观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构"摩擦力"概念的知识框架.为此,本人创造性地设计了"摩擦力"一节的实验教学,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探究实验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维果斯基说:"词语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是个"软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