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茉莉花》是我国众多优秀民歌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它的传播与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但在传唱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音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诸多《茉莉花》的"变体"形态,如山西、河北等不同形态的《茉莉花》。它们与江苏的《茉莉花》形成了一个主题相同的民歌"家庭",即在同宗下产生了嬗变。本文即围绕江苏《茉莉花》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变体形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二、教学内容: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三、学情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虽然有的学生有点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茉莉花》是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民歌,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各族民歌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北、河南、东北、江西、山西的《茉莉花》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茉莉花》是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民歌,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各族民歌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北、河南、东北、江西、山西的《茉莉花》都各具特色,其中以江苏民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同宗民歌之一,流传于全国各地。而对于《茉莉花》究竟来源于何处,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探索。文章结合了音乐学中的各类研究视角(包含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对现有的关于《茉莉花》寻根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及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歌中,《茉莉花》这首民间小调以其朴素而又芬芳扑鼻的旋律成为民歌中难得的精品,其中尤以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最为动人。文章着重从这两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入手,阐述了民歌《茉莉花》的起源和传播,并分析其艺术特色以及在民族艺术中的派生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茉莉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它的旋律柔美悠扬,深受人民的喜爱。著名的旅澳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以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重新演绎出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艺术气质与内涵。文章对钢琴独奏曲《茉莉花》从素材选用、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感受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2·通过两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3·通过“唱唱”这一教学手段(将江苏两首风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来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歌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于东…  相似文献   

9.
陈莺 《儿童音乐》2007,(11):44-46
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江苏民歌小调《茉莉花》,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现茉莉花的淡雅、清香。2.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不同音色的《茉莉花》中所含的相关文化。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10.
相同教学内容:江苏民歌《茉莉花》。不同课程标准:老音乐课程标准(江苏省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 新艺术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第七册)。老音乐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教学,让学生熟悉这首著名民歌,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参教学建议:教学中可通过录音、录像或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了解  相似文献   

11.
各地都有不同甚至差别迥异的《茉莉花》版本。本文从两首流传不同地域民歌入手,介绍《茉莉花》的起源和流变,重点从音乐学角度分析两首《茉莉花》,后通过《茉莉花》的影响引出中国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2.
民歌《茉莉花》在各国形成了几十种各种各样的版本,流传极为广泛。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因此研究《茉莉花》在传播中的南北地域性差异对研究中国民歌特点和民歌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万彩霞 《新疆教育》2012,(10):99-100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从艺术形象、创作手法、文章详略、修辞手法、民歌语言等来欣赏其艺术特色。《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它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北方民歌的不朽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聆听导入→欣赏扬州民歌《茉莉花》→欣赏《拔根芦柴花》及扬州美景→引出《杨柳青》→拓展欣赏聆听为主线贯穿教学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聆听、学唱、比较不同音乐风格等活动,能够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进而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播放音乐《茉莉花》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优美的歌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民歌中有一类曲调叫做时调,它是在人们休息、娱乐时唱的民歌小曲。时调往往经过了民间卖唱艺人的加工,因此其曲调的结构形式往往较规整匀称,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时调的流传时间非常悠久,许多时调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时调的流传范围也非常广泛,一首时调往往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它的影子。时调在流传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大同小异的变体。《茉莉花》就是一首在我国各地广泛传唱的一首时调小曲。  相似文献   

16.
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进行创作,积累丰富的民间音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我国有无穷无尽的地下矿藏,早已举世公认;而埋藏在人民心底的另一种"矿藏"——民歌,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民爱民歌,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不可分割。民歌歌手不会记谱,千万颗放射异彩的珍宝,却奇迹般地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新疆、西藏的民歌很有特色,那欢快活泼的《玛依拉》,听了令人心旷神怡。广西、云南是刘三姐、阿诗玛的故乡,那质朴、泼辣的"柳州山歌"和热情奔放的《赶马调》,是那样的感人肺腑。还有陕北高亢嘹亮的《信天游》,内蒙辽阔壮丽的《嘎达梅林》,湖南亲切风趣的《浏阳河》,江苏优美细腻的《茉莉花》,这些人们心爱的珍品,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那么,如何在歌曲创作中吸取和运用民间音调,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它包括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与教学引导策略(教学实施路径)。我在面向高中生的"赏析江苏民歌《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从《茉莉花》的音乐文化之美、音乐形态之美、音乐情韵之美、音乐足迹之美等四个方面去架构课堂,依据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体验、比较、探究等课堂活动去认识《茉莉花》的艺术、文化价值,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从出自《诗经》时代的《渔父歌》,到唱响海内外的《茉莉花》,两千多年来,扬州民歌以其特有的魅力在我国民族音乐的百花园中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保护、继承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全国的青少年从小了解它,喜爱它,接受它,是我们这些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而要胜任这一使命,教师自己首先应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乡土音乐语言。  相似文献   

20.
我打开录音机,在轻柔的江南民歌《茉莉花》的乐声中,我微笑着问:"你们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的名字吗?"学生们纷纷说知道,歌名叫《茉莉花》。我开心地表扬学生们见多识广,"可你们知道吗,这可是一首地地道道的表述早恋情结的‘情歌’哩"。此时,教室里开始出现笑声、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