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出版主要以笔记文献丛书、笔记文献编选集以及单本笔记著作的整理与出版为主,其中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成果最为显著,其又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一是冠以“笔记小说”之名而实际是笔记文献的大型丛书的整理出版;二是偏重史料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三是偏重学术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本文即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情况进行综合回顾与考察,以便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未来笔记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2.
做笔记是一种读书治学的方法,在数字时代,数字笔记管理工具软件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常见工具软件。针对高校图书馆中的各种数字笔记管理工具,介绍如何利用其进行笔记撰写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袁克文的《辛丙秘苑》是民国年间出现的众多掌故笔记之作中的一部,是研究袁世凯集团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对其篇目真实性及参考价值的分类与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包括其在内的一批具有亲历性质的笔记材料。  相似文献   

4.
"城市笔记"曾是南方都市报最具影响力的副刊之一.然而从2000年到2006年的版面和文章数量表明,"城市笔记"正走向衰退,至2008年其发展之势才略有抬头.本文分析"城市笔记"衰退的原因,并通过分析2008年160篇文章样本,思考"城市笔记"的创新探索,提出其发展与革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记档案的特点管见曾义田昨天的笔记,今天成为档案的一个部分,有着与其它档案共有的历史性、社会性、原始记录性和确定性,也同样有着不可抹煞的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揭示笔记档案的特点,是为了加强对笔记的重视,有效地进行发掘、整理,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国家...  相似文献   

6.
唐代笔记的材料来源,大体有二,一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一是已有的文字材料。所见,为作者亲身经历与目睹。所闻,为得于他人谈论。文字材料,有各类著述,其中包含他人笔记,也包含唐代国史。关于唐代笔记利用本朝国史的情况,历来罕有论述。周勋初先生撰《唐代笔记小说的材料来源》一文,对此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笔者读后受到启发,因作此文,冀以补充,或不免续貂之讥。一、唐代笔记对国史的抄录《旧唐书·经籍志》曰:"天宝已后,名公各著文章,儒者多有撰述,或记礼法之沿革,或裁国史之繁略,皆张部类,其徒实繁。""裁  相似文献   

7.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新闻史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不仅是新闻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也是新时期新闻改革实践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卓越的新闻教育家.笔者认为,他创作的"敬宜笔记",是精短美文的典范、善讲故事的高手、思想引领的大师.随着岁月的洗礼,"敬宜笔记"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风采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接到1月30日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李铁映同志《大学笔记》捐赠仪式暨学风座谈会的通知,我就一直在想,《大学笔记》将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是李铁映同志大学时期的读书笔记?还是课堂笔记?这本书和目前我国其他政要出的书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9.
上海一位博士生的回乡笔记,引爆社交媒体。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还结合本身工作对其作出详细点评。博士观点是否偏颇,新华社记者评论是否一定正确姑且不论,单就这篇笔记的传播效果,就非常值得新闻从业者深思,对正在开展的各类"走基层"活动也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祥文 《图书馆杂志》2007,26(10):68-72
通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昌江学治笔记>、<琼郡从公笔记>、<临江筹防笔记>、<琼海重游笔记>、<九龙承乏笔记>、<九龙办黎笔记>和<临高办匪禀稿>七种笔记的作者清人赵承炳的考证及其内容的分析,指出这些笔记蕴藏了丰富的清季海南史料,是值得重视的海南地方文献.  相似文献   

11.
“笔记”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至宋代才日臻成熟.流传至今的宋人笔记大约有500余种,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文献价值.清代开馆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37种宋人笔记.这些笔记多是旧本久佚或湮没不传者,或可补史传之阙、于考证有益者.此外,四库馆臣还对所辑宋人笔记做了大量的校证工作,为后人的深入整理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书以著名歌手汪峰的小说处女作《晚安北京》为主体,收录了其随笔"怒放笔记",和早期部分歌词及未发表过的诗歌,共计30首左右。本文选自"怒放笔记"部分,主要是汪峰对个人音乐创作及人生的感悟等,有删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笔记中有不少是描述人物的,言简意赅,对于我们学习写作新闻人物通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现在通讯员来稿中的人物通讯,通常有两个毛病,一是面面俱到,缺少人物自身的特色,把名字换一下,也可以说是另外一个人;二是较长,喜欢模仿报纸上大型人物通讯的架子.对此,我国古代笔记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参照系,既短又活.这些笔记的作者大多是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其作品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质朴自然,不事铺陈,数百字甚至几十字胜过数千字的大作.这种写作特点,很值得我们的通讯员借鉴.  相似文献   

14.
笔记小说是对掌故笔记的通称.民国史料笔记丛刊是指1912年至1949年的掌故笔记,存量浩繁,佳作迭出.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所著的《辛丙秘苑》便是其中一篇.本文拟对《辛丙秘苑》(2000年6月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作一粗浅评述,有不妥之处,望学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2001,(6):45-45
学生的学习笔记,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听课笔记而言。而函授学员的学习笔记,主要是指教材阅读笔记。许多函授学员来信说,做好笔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习方法,对掌握、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帮助极大。函授学员的笔记应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记重点。一般来讲,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是每个学员学习的重点。二记问题。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较难掌握的问题。三、归纳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消息中包括简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等,通讯中包括工作通讯、人物通讯等,消息和通讯又同属新闻的范畴,你在领会贯通教材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16.
张鷟是唐朝不多见的一位怪才,文思敏捷。其作品《朝野佥载》记载作者见闻及评论,内容涉及人物事迹、逸闻趣事和神鬼传说等,很多案例为正史编写所采纳,是一部重要的笔记体文献。  相似文献   

17.
张鹜是唐朝不多见的一位怪才,文思敏捷。其作品《朝野佥栽》记载作者见闻及评论,内容涉及人物事迹、逸闻趣事和神鬼传说等,很多案例为正史编写所采纳,是一部重要的笔记体文献。  相似文献   

18.
赵玉青  孙磊 《兰台世界》2007,(6S):62-62
笔记小说是对掌故笔记的通称。民国史料笔记丛刊是指1912年至1949年的掌故笔记,存量浩繁,佳作迭出。袁世凯次子袁克所的《辛丙秘苑》便是其中一篇。本拟对《辛丙秘苑》(2000年6月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作一粗浅评述,有不妥之处,望学界同仁指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周萍  王文治  朱倩 《大观周刊》2013,(5):209-209
英语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课堂笔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多媒体促进英语教学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增加了课程容量和加快了学习进度,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学生做笔记的挑战性,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相似文献   

20.
云笔记的出现,迎合了馆员知识管理的需要,是对传统笔记功能的升华.论文首先界定了云笔记的概念,指出Wiz云笔记安全、高效、跨平台的特点.其次,从知识的快速获取、快速共享和快速利用三个方面分析了Wiz云笔记在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最后,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图书馆实施云培训和云查新为切入点,对Wiz云笔记在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