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考场例文17】挑战自我□江西考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每个人面对困难的态度都不同。材料中提到"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在这"三怕"中都会存在其中的"一怕""二怕",但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而喜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引起深思,正是因为当困难来临时,有的人选择退缩便十分害怕困难,有的人面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有三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可即使如此,仍有千万学子"热衷"于各种奥数英文班,而又有多少学子还记得"沉睡"的周树人呢?理由很简单,奥数可以为高考加分,英文是工作的敲门砖,"怕"也只能"不怕"。而对于那"沉睡"的周树人呢,却因"怕"而将其遗忘。  相似文献   

3.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相似文献   

4.
我国奥数教育一直都比较重视解题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方法和经验.这可以从大量几乎雷同的奥数相关出版物中得到印证.但却缺乏比较深刻的教育学反思,这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奥数教育理论长期不被重视,其研究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二是奥数知识自成体系,常不为外人所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奥数教育一直都比较重视解题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可以从大量类似的奥数出版物中得到印证,但却缺乏比较深刻的教育学反思。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奥数专家大多关注解题研究,而教育理论长期不被重视,致使其研究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正>往昔,同学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但这“三怕”放在现在却早已不合时宜。现在的文言文凭借语感似乎丢不了多少分,周树人初中几乎不会作为考查的要点,作文只要不跑题七八十分还是比较容易的。现在的语文学科是什么让同学们谈之色变?那就是阅读题。原来的阅读题还是比较“亲民”的,比如:“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文学体裁是什么?”这些题目,我们同学已经轻车熟路;而现在的阅读往往让同学们感觉就像天外飞仙,好看但抓不着。  相似文献   

7.
学科的种类成百上千,但是数学是第一门通过世界范围竞赛选拔人才的学科,这种竞赛就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直以来,城市学校的竞赛成绩比较喜人,出线学生人数较多。农村小学这几年虽有所发展,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已严重滞后。农村有广阔的空间,有比城市学校多几十、几百倍的优秀学生,可为什么我们农村小学奥数竞赛成绩不太如人意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思考。确实,农村小学由于受教学网点分散、教学场地紧缺以及奥数师资不健全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平时的奥数训练有很大的困难。但如果我们农村小学不从自身找原因,而一味地埋怨客观条件的限制,那么我们将永远落后,我们的数学优秀生也得不到充分的优质教育。作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发扬奥林匹克竞赛的精神——不仅是为了超过别人(城市学校),而且是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现结合我乡几年来奥数训练的经验就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奥数训练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说,当下的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写作文被列入这三怕之一,可以想见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有多么不尽如人意。学生写不好作文、害怕作文,最根本是因为他们缺乏写作兴趣。解决好兴趣的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一、明确目的性——注重表达自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真情流露的作文才能打动人,感染人。而当下的作文教学,一切围绕着考试走,考  相似文献   

9.
在《还珠格格》剧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燕子”赵薇,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害怕的呢?近日,赵薇自我表白,虽然在剧中什么都不怕,而现实生活中她却有“三怕”。一怕长胖。爱美的赵薇特别喜欢吃,对“美丽”和“美食”她哪个也舍不下,赵薇说:“我做梦都想自己变成那种苗条身材,有人说‘赵薇你不胖呀!’可是跟周围的演员一比,我就觉得自己确实有点胖。”因此,赵薇每每痛下决心要控制饮食,然而见了  相似文献   

10.
众口说奥数     
时下,社会上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下简称奥数)颇有微词,有人说奥数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人说奥数是另一场课外的题海战;还有人说奥数只是进入重点学校的敲门砖。那么,中小学生学奥数到底好不好呢?在我们向老师们发出约稿信的时候,老师们的回答却出奇地一致:学奥数的学生确实在素质和能力上略胜其他学生一筹。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是好事为什么还要遭致非议?当一篇篇稿件到达的时候,似乎所有的问题又迎刀而解: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学也一样,让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来参加奥数的学习,让其他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目,一样可以发展才能,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20位享誉国际的华裔数学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广州大学城,并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国际数学大师、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为大学生作专题讲座。奥数热却"当头一棒":数学奥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得过奥数金牌差点难以毕业"奥数即使得金奖,也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不代表就有研究能力。数学是做研究,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曾有几个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得过奥数金奖,到我这里来,结果学问狭窄,考试还行,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  相似文献   

12.
私底下,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写作文,版本不一.但学生可能最怕的还是写作文,为什么怕写作文,有副对联说得好,上联是“抓耳挠腮落笔愁”,下联是“胡编生套成文羞”,巧妙的是这副对联的横批,“无米之炊”.从这副对联里我们明白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生活阅历尚浅的学生呢?学生无“米”可下锅,又怎么能做“大餐”?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杨永龙 《辅导员》2011,(32):33-35
杨老师:您好!我15岁了,这应该是走入成熟的年龄吧,但是我觉得自己思想很幼稚,而且有时一些事情要自己决定却不能毫不犹豫下决心,总是害怕那害怕这,害怕事情最后的结果会不尽如人意,所以很多时候一直沉沦在这个状态,错失了许多奋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有的家长面对很陌生的奥数题目一筹莫展;有的家长则面对似曾相识的奥数题目苦苦思索;有的家长则为孩子买了大量的奥数的书籍等等。让自己的孩子学好奥数,这是我们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的目标。其实为了能实现这个很难达到的目标,我们的家长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相似文献   

15.
杨永龙 《辅导员》2011,(21):33-35
杨老师:您好!我15岁了.这应该是走入成熟的年龄吧,但是我觉得自己思想很幼稚.而且有时一些事情要自己决定却不能毫不犹豫下决心,总是害怕那害怕这,害怕事情最后的结果会不尽如人意.所以很多时候一直沉沦在这个状态,错失了许多奋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薛云平 《教师》2013,(30):108-108
常说学生有“三怕”,其中之一就是害怕文言文翻译,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缺少准确有效的文言文翻译处理技巧,如若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必将不会再是害怕的对象。“带入语境,化句成词”“组词解释,兼顾其他”“关注句式,注意体现”“利用技巧,连词成句”“利用意译,完善句子”这五个文言文翻译的处理步骤就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宕子 《教书育人》2009,(7):26-26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害,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曾下过相关禁令,不许将奥数成绩和升学挂钩.但十多年来,"奥数热"却持续升温.2010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其中奥赛获全国奖不再有保送资格,但仍然没能给"奥数热"降温.前不久,数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吴文俊院士关于"中国式奥数害人害数学"的直言,可谓振聋发聩.的确,"奥数热"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有目共睹,给"奥数热"降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冯志刚 《上海教育》2014,(10):72-72
只有对数学真正感兴趣、有潜能的孩子才适合读“奥数”。而把“奥数”成绩作为孩子升入名校的敲门砖,或者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孩子去学了,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以后就会“吃亏”,这些都是对“奥数”的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20.
柳老师:您好!我是一个高三学生,高二时,不努力学习给我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学期以来我一直在努力,老师和家长都为我高兴,但我却心事重重,一直郁郁寡欢,我害怕,我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如何,我想创造自己的辉煌学业,但每次看到自己考得那么差,我便失望了,我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