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必带来媒体传播理念和模式的革新。【目的】以媒体融合视域下的新媒体语言的特征和传播为研究目的,结合新媒体语言传播实例,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规划,为后来者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剖析新媒体语言特征和传播模式。【结果】认为媒体融合发展导致新媒体语言形成了独有特点和传播机制。【结论】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传播媒介的数字化在新媒体中已越发普遍,带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催生了新媒体语言,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检索用语言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张琪玉 《图书馆杂志》2001,20(3):5-7,22
作者阐述了如下观点:情报检索用语言发展的大趋势是情报检索语言与自然语言从两者的初级结合到完全融合的过程,在网络信息检索中,采用自然语言是必然趋势,但不能唯一地使用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取代人工语言的预言是否会实现还有待历史证实,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中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并用是现阶段较合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的学科一事物概念组配型检索语言是一种新的情报检索语言结构模式,具有学科聚类系统与事物聚类系统结合、先组式语言与后组式语言结合、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结合、号码标识与语词标识结合、不变概念代码与可变概念体系结合的特点。文章叙述了它的实现方法和优点以及现有语言改造为这种语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情报检索语言互操作是实现跨库、跨域检索与浏览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情报检索语言互操作的研究项目,总结了互操作的模式、采用的方法,以及对国内情报检索语言互操作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寻找更佳结合模式是情报检索语言创新的主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报检索语言的检索效率、检索功能主要取决于其结构模式。结构模式是设计出来的,体现一种研究成果。情报检索语言的进步主要是结构模式的进步。永远只有更佳而不会有最佳的结构模式。寻找更佳结合模式依然是情报检索语言创新的主流。文章具体指出了目前寻找更佳结合模式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网络与电视两大媒体语言在受众、语体、新词热词、时尚性及渗透性等传播模式方面的考查,凸显了网络语言的特点,同时明确了网络语言渗透到电视语言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新旧教学模式之间的对比,分析了英美电影语言学习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优势,并指出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英美电影语言学习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学习目的,达到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谈话广播节目具有区别于其他节目的主持人语言模式,从而体现出谈话广播节目的人文关怀性质。谈话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语言模式需要具有下面三个特征:首先具有广播媒体的宽阔视野;其次,谈话广播节目主播的语言信息应传达具有一定深度的专家意见;再次,夜间谈话广播节目主播的播音方式要能被听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中最深奥、最微妙的只能在连贯的言语中为人感觉到或猜度到。"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认为,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形式外衣",语言"内面是思维的模式",是精神的活动,"观念在语言中占统治地位","轻重"、"快慢"是内心的冲动和感情的表达。法国语言学家卢梭则认为,语言起源于"精神的需要,亦即激情"。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二者大量存在于新闻语言之中,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不同类型的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情况出发,详细分析了用例,透彻地说明了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所起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Philosophical Books》1999,40(2):119-122
  相似文献   

12.
13.
《Philosophical Books》2001,42(4):308-311
Books reviewed:
P.W. Humphreys, and J.H. Fetzer, The New Theory of Reference
R.K. Shope, The Nature of Meaningfulness  相似文献   

14.
15.
语言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a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reviews the differentiation phenomenon of the language functional gradation, holding that three gradations are included in a language, i.e. the daily social intercourse language, the scientific interchange language and the retrieval language. With this starting point in mind,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anguage gradations and the leading features of each. 1 illus:9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