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中的悲剧人物。造成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应该是教育,即封建思想教育对其思想的侵蚀,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误导影响其人生观的形成,社会教育摧残其身心,所以孔乙己的悲剧是教育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悲剧之一,他描述了泰伦一家在一天之内的活动,并通过人物的回忆和自白描述了过去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家庭悲剧的原因,并从象征主义角度浅析了"雾"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妮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11-114
《青衣》是毕飞宇创作的一个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完成了他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在创作上再次出现一个新的标高。本文试图通过对《青衣》中三代青衣人各自的悲剧命运分析,对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对小说的悲剧艺术进行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描述了一个苦弱个体的悲剧命运,孔乙己被无情地嘲弄、凌辱,最终惨死,他是不幸的.但他的不幸,不仅有社会的原因,更是他自己自我沉醉、甘于受辱、面对嘲弄无动于衷的不争气所致.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对孔乙己说的,更是对当时社会无数麻木不仁的劳苦大众说的.  相似文献   

5.
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说”首次从人物自身寻找悲剧根源,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内在因素。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将悲剧原因深化为人物自身的性格冲突。“错误说”为性格悲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普列汉诺夫的悲剧理论是在批判吸收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产生原因是:悲剧人物的意图具有片面的必然性,没有与历史发展的洪流同步,这种盲目的、片面的必然性最终必然遭到毁灭。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经典名篇,这次教学我从叙述视角这个角度和学生一起去演、去体会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与他们共同探讨造成这种悲剧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8.
盖茨比作为悲剧人物,体现了一种与英雄伟人相同的悲剧原则。虽然他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他走向毁灭,但是通过他的悲剧,不仅可以看到盖茨比这个人物的光辉以及酿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倾注在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包礼才 《考试周刊》2013,(22):32-32
选入中学教材中的鲁迅的作品比例较大,要理解他的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孔乙己》一文,单就对该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的形象的鉴赏,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作者从孔乙己生活的封建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以及他自身的性格特点入手进行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有影戏之说,戏与影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探讨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要洞悉电影内外人物的命运悲剧,假以戏曲唱段的参与,可以从性别置换和性别认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潜藏于命运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人物的性格悲剧,常常表现为同性之恋与异性之爱的纠葛。电影中的戏曲唱段与电影中人物悲剧的形成之间有着内在的结构和纹理,本文试着通过对戏与戏、影与影、影与戏的探讨,发现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造成这些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的长衫犹如祥林嫂的眼睛,是人物思想情感的外在显现,是人物灵魂的影射。作者借助这扇小小的窗口,展示人物的外在形象,描画人物思想演变的轨迹,揭示人物性格渐进的本质原因,预示人物命运的没落去向。作者要通过长衫这一视点告诉我们,孔乙己们上演的悲剧不仅仅是人物性格的悲剧、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由生活环境,特别是周围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等影响下产生的悲剧长衫作为孔乙己和社会的一个联结点,它的穿上和脱下既是个人的自愿与偏爱,也有社会的逼仄和无奈。孔乙己为什么非穿长衫不可?首先,穿长衫是孔乙己受到的教育程度的表征化,是…  相似文献   

12.
初读《孔乙己》,觉得鲁迅先生让孔乙己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孔乙己死要面子,是咸亨酒店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迂腐又以设问句做标题,引起思考,激发读者兴趣。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孔乙己是“小丑”,他的悲剧看似自食其果———初读感受。喜卖弄学问,竟然不合时宜地想要告诉小伙计“回”字有四种写法……总之,初读时我感觉正是孔乙己自身的“小丑”行为导致了他的悲剧。细读《孔乙己》,便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很发人深省。孔乙己善良: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小孩子们享用。我想那些慢慢踱进…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作为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从叙事角度分析,共存在三层不同的"看与被看"叙述层次.分别为:小说人物的"看与被看"、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的"看与被看"、隐含作者与叙述者、小说人物的"看与被看".通过对不同叙述层次的深入剖析,可明确孔乙己如何在这种"看与被看"中跌入悲剧命运的深渊.  相似文献   

14.
单元教学核心为:通过艺术形象含蓄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意图。单元教学核心点在三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是: 一、《孔乙己》通过展现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1.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孔乙己的悲剧性格。 小说用平静的语气表现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主要得力于对人物多方面的描写。 首先,服饰、外貌的描写表明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初步揭示了其性格中丑陋的一面。“站着喝酒而穿长衫”,且长衫“又脏又破”,十多年不曾洗和补,揭示出他追求功名、懒惰成性、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特点。而这,从表面上看,可以说是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因此,这里的服饰描写对孔乙己的悲剧性结局起到了预示作用。而且,通过对其  相似文献   

15.
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爵士时代”是一个狂欢的时代,充满了狂欢化的一系列特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纵情享乐、随欲望而活,理性克制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描写的是“爵士时代”的一个缩影,其中的代表人物更是全面阐释了在这种狂欢背景下的人物悲剧,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民众内心空虚、人心冷漠、道德丧失的情况。文中几位主人公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也是时代造就悲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命运、社会、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指出这种融命运、社会、性格于一体的悲剧观既是哈代对悲剧的体验与思考,又是他对悲剧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项羽是历史人物,也是艺术人物。项羽的悲剧既是历史必然的悲剧,也是性格悲剧。项羽忠于爱情、爱惜子弟、坦诚、直率、单纯、感恩、羞愧、自责等性格特点,既是他在尔虞我诈的战争中致命的弱点,也是他悲剧性格的原因。这些特点是项羽身上所传承的崇高道德,是文学作品传唱项羽经久不衰的美学原因。  相似文献   

20.
《雷雨》通过对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及其仆人两个家庭、八个悲剧人物矛盾冲突的描写,揭露了一幕幕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以及当时人的生存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的精神困境,性格、命运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雷雨》中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