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鲁迅     
论文针对多年来出现的贬低鲁迅的种种观点,从“知人论世”入手,列举了鲁迅生平的诸多文学创作,包括文学作品和理论文字及学术著作与译述,详加分析;更从社会活动方面,细论鲁迅对我国民主革命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和革命活动的贡献,提出作者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既实事求是地肯定鲁迅的伟大历史功绩,也指出他所存在的历史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争鸣选介     
本院中文系讲师蔡健在《鲁迅前期思想研究》一文中,针对多年来流行的“鲁迅前期思想是进化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鲁迅在五四时期开始有了一种不同于进化论也不完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新的思想因素。前期鲁迅是一个新民主主义者。如纯属资产阶级思想范畴的进化论,怎能代表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革命的旗手和主将的鲁迅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以前,姚文元连篇累牍,发表了一系列所谓“研究”鲁迅文章,并且出版了《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以下简称《巨人》)这本书。在这些文章和书中,姚文元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鼓吹瞿秋白的资产阶级观点,颠倒两条路线斗争历史,美化周扬一伙,肆意诬蔑和攻击鲁迅,歪曲和篡改鲁迅著作,充分暴露了反对鲁迅的右派面目。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却摇身一变,以纪念鲁迅为名,把自己打扮成保卫鲁迅的“左派”,研究鲁迅的“权威”,妄图欺世盗名,捞取篡党夺权的政治资本。现在,我们必须撕掉姚文元的假面,还其反对鲁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正> 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对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态度曾经经历了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与我国革命的发展相适应,又与鲁迅的思想发展相统一。概括地说,他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接受而改造到失望而抛弃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革命的辩证法,贯穿于鲁迅前后期思想的转变,反映了鲁迅的思想特征。分析、研究这个过程和特征,不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鲁迅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主席的指示,是理解鲁迅前期思想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思想的发展是“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直到一九三一年才“从进化论最终的走到了阶级论”。这种观点贬低了鲁迅前期的革命思想,否定了马列主义对鲁迅思想的指导作用,是一种错误而有害的观点。今天,为了正确地认识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学习鲁迅,必须对这种错误观点加以剖析,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于毛泽东同志以上这一论断,在近些年来的鲁迅研究当中,有人试图予以否定,他们只承认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甚至对于鲁迅的文学成就也只是作部分的肯定),而不承认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这代表着鲁迅研究中的一种非政治倾向。这种非政治倾向的鲁迅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鲁迅前期的人本主义思想——鼓吹个性解放、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自我设计等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道德文化,不错,在鲁迅思想发展的前期,确实曾经接受了人本主  相似文献   

8.
鲁迅前期思想是当前研究鲁迅思想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它关系列我们正确理解鲁迅怎样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正确评价资产阶级思想武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正确理解鲁迅作品和学习鲁迅精神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机会主义路线头子瞿秋白的所谓“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把前期的鲁迅说成是资产阶级进化论者的谬论,曾对鲁迅研究工作起了广泛的恶劣的影响。“四人帮”的吹鼓手、阶级异己分子姚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鲁迅遵奉着“革命前驱者”李大钊同志等的“将令”,在文化战线上进行着冲锋陷阵的战斗,表现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这是研究界所公认的。但是,作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鲁迅,其时无产阶级思想是不是开始在他脑子里萌芽了呢?他之所以能在反帝反封建中进行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是由于他使用了进化论等资产阶级思想武器,还是跟他脑子里注入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有关呢?研究者中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分歧的。这关系到如何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内莎学界一致认为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代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是进步的。本文认为,这是对莎士比亚的拔高。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这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已由过去的联盟走向矛盾对立。资产阶级一转过去王权支持者的身份而成了它的反对者,他们要求冲破封建王权在政治经济上的种种束缚,自由发展。在这种变革与反变革、进步与保守展开斗争之际,莎士比亚宣扬权威、等级和秩序观念,极力维护王权,以历史的观点看,他的政治思想不能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不是进步的,恰恰相反却跟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等传统思想一脉相承,是落后的。莎士比亚持有这种落后的社会政治观决非偶然,这与传统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与他个人发迹了的社会地位分不开,也与当时英国特殊的政治状况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力图从古希腊哲学中引出无神论和革命结论,为当时自由资产阶级的现实斗争服务。论文中"定在中的自由"、"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等观点无不体现了他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和实践性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文论坛中,关于鲁迅小说中的阿Q是否具有革命性这一观点,历来争论很大。笔者从三个方面对阿Q的人物形象再做分析:阿Q的典型性格特征和他的糊涂思想,阿Q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鲁迅写此文的社会意义。从中可以看出,阿Q虽有自发的革命要求,但他性格中的主要内容却是精神胜利法,正是精神胜利法的支配,阿Q无法在屈辱中奋起,在失败中求生,又起着阻碍觉醒、麻痹斗志的作用,加之他的糊涂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农民阶级的孤立,可以肯定的说,阿Q不可能具有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以其坚贞、英勇、倔强和智慧,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杂文是鲁迅一直运用到生命最后的武器。从“五·四”当时打倒封建势力和传统习惯开始,经过对反动军阀以及资产阶级右翼的长期鏖战,特  相似文献   

14.
启蒙者如何面对革命——鲁迅革命观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人是鲁迅衡量革命合法性的准则,人的解放和自由是其革命理想;他肯定了政治革命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但反对利己的夺权革命;鲁迅支持同情无产阶级革命,但也看到了阶级革命内部出现新的集权萌芽的危险;因此在拥护革命的同时,更坚持思想启蒙。鲁迅的革命态度和对启蒙立场的坚守代表了启蒙者在革命面前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的吹鼓手姚文元,是一个混进我们党内一贯反对革命和破坏革命的阶级异已分子。长期以来,这个以“文坛霸主”自居的反革命文痞,舞文弄墨,飞扬跋扈,用资产阶级政客式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恶狠狠地向革命发射着一支支毒箭。十八年前,他写的《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一书,(以下简称《巨人》)借研究鲁迅为名,极其险恶地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疯狂地歪曲和诋毁鲁迅的光辉思想和光辉形象,无耻地美化和歌颂机会主义路线。从这本毒汁四溅的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姚文元极端仇视和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险恶用心和狰狞嘴脸。对这支射向鲁迅的毒箭,必须坚决拔除,对它散布的毒素,必须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16.
在对鲁迅认识的历史上,能够标出许多有创见并深具影响的批评家和捍卫者。其中冯雪峰和瞿秋白的名字不能不占有显著的地位,他们对鲁迅的认识和阐扬,不论就时机还是就观点内容来看,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过程中,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政治观点的差异,出现了象陈西滢等一些基本上贬低和否定鲁迅的人,这是正常的现象。异常的是,在新文化运动和革命阵营内部也出现了贬低和否定鲁迅的倾向。从一九二八年一月创造社出版的几种刊物同时载文猛烈攻击鲁迅开始,对鲁迅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我国第一篇研究鲁迅思想和杂文的重要论文。他在《序言》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战斗历程和革命传统,以及鲁迅杂文产生的原因、艺术特征和战斗意义。虽然在论述中还存在某些缺陷,但他对鲁迅研究的开拓性的历史功绩不可抹煞。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最早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革命先驱。他的转变,在“五四”时期的激进民主主义革命知识分子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中,具有代表性。探讨李大钊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特征,对于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规律大有裨益。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概括中国现代思想史,“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作为  相似文献   

19.
从中世纪末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革命运动逐渐兴起以来,最重视最强调土地问题的政治思想家是温斯坦莱。他在一系列著作和抨击文中系统地论述了土地问题,并领导了掘土派运动,进行了土地斗争实践。本文拟就温斯坦莱的土地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志们。温斯坦莱活动的年代,是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英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英国还是个农业国家,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不仅没有解决广大贫苦农民的土地问题,反而利用革命购买和  相似文献   

20.
鲁迅逝世后,在陕北根据地,如何定位鲁迅精神,毛泽东和萧军分别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也曾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了争论,这说明两人在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其一,毛泽东和萧军都相信对敌战斗到底是鲁迅精神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是,萧军认为对革命阵营里的"黑暗"也要进行战斗。其二,毛泽东认为,鲁迅"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萧军则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以鲁迅精神为精神。其三,毛泽东在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基础上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主张;萧军则认为,鲁迅强调的是文艺的"独立性"。其四,毛泽东认为,鲁迅有一个从进化论者向唯物辩证论者,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过程;萧军不承认鲁迅有这个"转变",他认为鲁迅一直是发展的、革命的。总之,这场争论属于革命阵营内部的观点之争,毛泽东主张建设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萧军则强调要建设抗日民族战争的文化,文艺与政治要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