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日报》的名字是1947年3月1日启用的,它的前身叫《人民日报》。毛泽东第一次题写报头是1950年4月。当时吉林省总工会主席肖靖同志要去北京参加全国总工会召开的讨论工会法(草案)会议,老社长石果同志把此事托付与他说:“你这次去北京开会,如能见到毛主席,请毛主席给咱们《吉林日报》题写个报头。”肖靖同志欣然接受了这个  相似文献   

2.
欧新平 《新闻传播》2007,(2):58-58,44
“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1948年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既是对党报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党报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3.
关建 《湖北档案》2004,(11):39-39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写下了《为人民服务》,纪念张思德,弘扬张思德精神,号召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道德观。此后党的“七大”又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根本宗旨的高度并写进了党章。60年后的今天,我们追寻历史的脚步,不妨回顾一下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诞生始末。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蒙文版,1946年7月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内蒙古出版社在张家口出版。这是毛泽东著作的第一个蒙文译本,是内蒙古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时的《晋察冀日报》特为此用蒙、汉两种文字对照刊出出版消息,其中称:“毛主席著作之蒙文译本,此系首次发行”,“此书之翻译,前后经过已有年余之久,  相似文献   

5.
1925年12月,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随即在沪成立“中央”,并把持了上海《民国日报》。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沈雁冰任秘书。1926年3月下旬,沈雁冰为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毅然接受毛泽东委托前往上海。临行前,毛泽东嘱咐他:“你到上海赶紧设法办个党报,有了眉目就来信给我罢的信后,干4月13日在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会议上作了报告:“自上海《民国日报》变为拥护西山会议之报纸经中央否认为党报后,只有广州《民国日报》为本党直辖之党报,上海方面途无党报。本年四月,始…  相似文献   

6.
宋石男 《新闻界》2006,(1):91-92,108
不久前,在新闻学术界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厚报焦虑”风,仅笔者所见的较新文章就有:《光明日报》刊登的《“低价厚报”模式应当反思》,《青年记者》连续刊登的《“广告寒流”与“厚报之累”》、《办厚,还是办精?一一厚报热的冷思考》、《中国厚报“体检”报告》、《新闻界》刊登的《“厚报焦虑”与“薄报”的市场机会》等文。  相似文献   

7.
王积龙 《新闻世界》2003,(12):39-41
在中国现代史上.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标志着新化运动、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五四运动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是陈独秀。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远在新化运动之前,陈独秀就在他的家乡安徽以安庆、芜湖为中心从事办报刊为主的革命活  相似文献   

8.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1957—1959年期间在多次谈话中提到的一句话。最早提及,起因于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没能及时宣传毛泽东于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报告和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于这两次重要会议,《文汇报》《新民报》和《光明日报》都做了重点报道。《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李庄在《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中记载,毛泽东对此很不满意,于这年4月10日召见了《人民日报》全体编委,严厉地批评他们说:“最高国务会议和宣传会议已经开过一个月,共产党的报纸没有声音。你们按兵不动,反而让非党的报纸拿了我们的旗帜整我们。过去说你们是书生办报,不对,应当说是死人办报。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年谱》(1975~1997年)上册载:1975年9月19日会见胡乔木,“谈话中还从《化石》杂志谈到学部办刊物的问题,指出:《化石》这样的刊物主席还这样关心,学部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主席还会不关心?在谈到毛泽东对张锋信的批示时说,这表示主席对基础理论科学的重视。”(第100页)脚注:《化石》由于毛泽东的关注,1975年改为季刊。原来,《化石》的编辑人员张锋在1975年9月5日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反映了《化石》增加刊期和增加人员遇到的挫折。9月16日毛泽东将此信加上标题“一封诉苦的信”,批示“将此信印发在京各中央同志”。于是《化石》峰回路转,…  相似文献   

10.
《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是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 就在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不久,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  相似文献   

11.
黄年 《当代传播》2001,(2):62-62
《今日广东》于 1995年 7月 1日创刊,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全省 25家党报办的对外宣传新闻版,由深圳特区报承担其编辑和传版任务。现在,《今日广东》已发展成为广东省在海外影响最大、长期固定的对外宣传阵地。  回顾 2000年的工作,《今日广东》紧紧围绕外宣工作的特点,在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同时又能办出地方特色这个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的主要体会是要坚持“三个必须”:   一、《今日广东》必须姓“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今日广东》自创刊以来,虽然每天在美国《侨报》和每周在巴西《南美侨报…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13.
2011年2月21日-27日《书刊报》第4版刊登《蒋介石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该文开篇说:“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9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  相似文献   

14.
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中的第一家周末刊——《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创刊一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报社先后收到读者和新闻界来信、来电数百次,纷纷给予好评,许多官兵反映说:“每周就盼星期一的《星期特刊》。”著名作家莫言来电说:“以前不了解武警部队,看了《星期特刊》,深感这是一支有文化、有作为的部队。”中宣部新闻阅评组在去年9月19日的《新闻阅评》中,以《“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生动活泼高扬主旋律》为题,对《星期特刊》给予肯定,文章说:“《星期特刊》是文化娱乐休闲类的副刊,但它远离社会上某些副刊类报纸低俗…  相似文献   

15.
陈海波 《新闻天地》2008,(11):66-66
2008年9月3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在阅读全新改版的《新闻天地》时高兴地评价本刊:“杂志内容很精彩,办得很好呀!”同时,他还欣然为本刊《视点·湘商》栏目题词。图为毛致用正在题写“湘商”。  相似文献   

16.
读了文摘报2001年11月1日第1897期第六版《一枚罕见的毛泽东印章》一文,大惑不解,对文中所提:“中华第一章”不知从何说起? 据载:1959年国画家傅抱石为毛泽东主席刻制了一枚“5厘米”见方的名章,拟在毛主席为《江山如此多娇》画面题书落款后盖上,但未被本人认可,主席说自己从不用章。这一意见也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后来傅先生“想将此印赠送给主席”,毛主席就此请人带了口信,说自己“一生没有用过私章,还是劳请先生代为保存”。当年年底,毛主席与先生见面,谈及此章:“如果我当皇帝,此印赚小。如果我是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17日,《嘹望》杂志在上海推出了《嘹望东方周刊》,旗帜鲜明地提出“缔造东方新主流”。《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对《嘹望东方周刊》创刊号的评价是:“它的起点高出了我们的想象”。与此同时,《半月谈》加强了社会问题报道;《中国新闻周刊》开始呼吁深层的体制改革,胸怀  相似文献   

18.
《上海档案工作》2009,(10):31-32
《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9月4日刊登谭晶晶、王字丹文章: “主席台墙壁上挂毛主席像;台上铺蓝毯,放鲜花两盆:主席台右设记录席……”一份1949年11月7日的解密外交档案,这样描述第二天外交部成立大会的布置计划。  相似文献   

19.
秦殿杰 《今传媒》2005,(5):42-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时下中央或省市传媒越来越重视新闻点评的工作了。各地媒体都建立了许多点评的栏目,如《检察日报》的专栏“新闻快评”,《工人日报》的“圈点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的“及时评论”,都办得很有特色:一是配合新闻,有的放矢;二是一事一评,火力集中;三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四是专人负责,注重策划。  相似文献   

20.
倍数算错了     
光明 《新闻三昧》2005,(10):50-50
9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5版《“泰利”抉风襄雨奔福建》一中有一条小标题是:“台湾,一把葱价翻了四倍”,然而在正中,读又读到了这样的字:“一把原来只要20多台币的葱卖至4了80多台币。”两相一对照,我们不难看出葱价实际涨了三倍,而不是小标题所说的“四倍”。此外,这条小标题中“翻了四倍”的说法也不规范,应改“翻”为“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