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还要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文明地进行交流的素养。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口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以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家里来了客人》为例,谈谈我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的实践: 一、想象说话交际法所谓“想象说话交际法”,就是让学生在课本或教师所提供的图片或对话基础上,展开想象思维,对口语交际内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从创作者或是欣赏者角度来讲,想象都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的始终。只有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准确地运用想象。才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正如黑格尔所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一、想象在音乐欣赏中的地位首先,我们从音乐欣赏要经历的四个心理活动阶段谈起:1.音响感知阶段这是一种较肤浅的表层欣赏阶段,主要是通过感  相似文献   

3.
立体几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但立体几何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所占课时比较少。这使得任课教师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应用性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立体几何中的平面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阐述了勾股定理中的包含问题、最短距离问题、生活中问题、网格中问题和实际中问题,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相似文献   

4.
意念训练对投篮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是反复强化某种条件刺激而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形成中,准确而清晰的意念想象训练十分重要.意念想象训练是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有计划地、反复地想象准确技术动作,而不必实际去做这些动作.其原因是:通过反复意念想象,不断刺激大脑皮质,可帮助学生在技术训练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强化正确的条件反射.在意念想象中做动作,可培养学生对动作技术预见能力和调动神经支配能力.因为每一种实际动作都伴随着一种内心的图象,在计划做某种动作的同时也支配肌肉,并引起相关神经生理反应.在预见动作时,既涉及到时间,也涉及到空间,时空观的建立是动作技术掌握的基础,因而能达到预见动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自然课教学要“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即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栽培、饲养等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可见小学自然课教学,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不可忽视的基本任务之一。一、在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方法为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方法过程中充分调动想象。要通过课堂常规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单  相似文献   

6.
辞格与想象     
辞格与想象胡元德修辞学与心理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久为人知的事实。在修辞学的许多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心理因素的作用。本文从辞格与想象的关系入手,着重探讨想象在辞格中的作用。想象是一种利用人脑中原有的表象创造新表象的心理活动。根据想象对旧表象加...  相似文献   

7.
联想,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识记、分析、想象等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我们要实现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对比联想。学生大脑中可以调集许多相关历史知识内容,去比较分析、去思维想象。这样化沉寂的一个个历史知识点为现实的学生思考联想,学生动起来了,教学也活起来了。这种联想,不仅能丰富、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基于统编教材中"想象"语文要素的系统路线图,教师需要从想象特征、目标定位、层次关联三方面,梳理提炼"想象"能力培养的教学取向与编排解析。聚焦"语文要素"视域下的"想象"能力培养,可以通过三大实践路径,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感官联觉,从"有境"走向"在场";读写联动,从"搭桥"走向"织网";对接生活,从"练兵场"走向"生活域"。  相似文献   

9.
实验和学用结合实践在物理教学中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手段,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在自己做实验中,不但学会了物理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抽象的辩证能力;猜测假设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也是很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然而,象我们处于边远山区的学校,实验、学用结合实践比较薄弱,有些实验是教师嘴讲的。主要原因:1、校舍紧缺,难配有单一实验室。2、实验仪器不全或陈旧,…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其中智能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基础教育”,离不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观察、分析、记忆、想象、思维等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无疑最为重要,它是在观察、分析、想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生物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知识水平、智力等因素,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始终贯  相似文献   

11.
周荣荣 《阅读》2014,(35):18-20
<正>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批注"就是一种很好的"动笔墨"的方法。在阅读时,用特定符号在作品字里行间做上记号,留下自己学习与思考的痕迹,或写感悟,或说疑惑,或讲收获,或谈联想……这就是"批注"。"批注"有助于提升主动学习能力,延展想象空间,帮助培养缜密的逻辑能力与思辨能力,让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寻找到更多的精彩和乐趣。  相似文献   

12.
唐倩 《阅读》2014,(47):24-24
<正>夏老师是一位男教师,教语文,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字眉下镶嵌着一双雄鹰般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在阳光的反射下,镜片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他,认为他是一个很难接近、十分严肃的老师,谁知完全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一次,他要求我们背诵第13课《在大海中永生》。轮到我们组背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排在队里的我烦躁不安。快到我了,我的心跳得越来  相似文献   

13.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人发现、感受、想象、欣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在钢琴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品位艺术情趣的人,让他们在未来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当前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改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古诗篇目简析诗歌是人类文化的先河。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历久不衰。为了使这颗明珠继续璀璨夺目,小学语文课本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学生学习古诗。《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  相似文献   

15.
毛家英 《阅读》2014,(Z3):48-49
<正>很多同学一听到写作文,头皮就发麻。"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这样的顺口溜足见大家写作时的无奈。写作文为何如此可怕呢?没内容可写,也许是大家写作时最感苦恼的。其实只要我们大胆想象,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内容。本次的三篇习作,小作者就是运用了不同的想象方法,驰骋在想象的天地里,开拓了写作的思路,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实现了自己的快乐写作之旅。一、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最容易引人想  相似文献   

16.
“香港文学新天后”这一称呼稍显俗气,但也表明了韩丽珠作为香港重要新生代作家的身份。与坚持空间叙事试验的前辈一样,在韩的小说中,我们常常看到“长了四十六颗门牙的女子与母亲——‘家’的想象——九七后香港记忆”这类如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重叠的空间书写。值得说明的是,当下空间的概念大多并不限于马克思所说的地理意涵,在丰富的空间内涵中本文将借鉴“空间乃是一种秩序”[1]这一概念。并对前人的空间理论加以融合,从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两方面对韩丽珠的作品《缝身》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而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我们要根据儿童爱想象,尤爱幻想的特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让儿童从形象入手,触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促进联想,开拓创造的空间,发掘创新的潜能。让儿童在课堂上经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  相似文献   

18.
“丑小鸭”有时是“天鹅”,我想借用这句话,说明一些成绩不好、表现也不太令人满意的学生,有时也会有不俗的表现。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象能力,然后要求学生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边读课文边猜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是否有差别,从而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准确的运算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是通过解题教学中提升解题技巧而获得。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的各种能力中,审美能力是一项很特殊的能力。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好的范本,学生可以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通过审美情感的形成,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成一定的审美想象能力,并通过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