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看到正读九年级的女儿在翻看我书桌上的书《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魏,我随口便问:“哪一位老师好?”“罗恩·克拉克”,“为什么?”“他的活动很有趣。”女儿的回答促使我重新击翻阋有关罗恩·克拉克的资料。是的,罗恩·克拉克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寻常的,“为了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州及首府,他改编了一首当红流行...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16,(Z1):42-43
写作,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要问如何让写作变成快乐的一件事,当然还得靠我的"四大法宝"!名师来引路我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的老师和父母。我的语文老师是黄小的闾小荣老师,他非常善于引导我们写作,经常举行各种活动来让我们获得生活体验,如通过班报的方式激发我们写作的欲望,如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点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如果问:1946年,徐悲鸿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教几年级?你也许答不出。但要问:现在名校中的名师教几年级?你一定脱口而出——毕业班。且不说大学,就说一窝蜂扩招的名中学,师资匮乏,便让高二老师教高三,高一老师教高二,初三老师晋高一,依此拆低补高,最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初一。但当年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  相似文献   

4.
越城区树人小学教科节上请来了不少小学语文界名师,其中有一位是省教坛新秀蒋军晶老师。他执教的课外阅读《疯羊血顶儿》让我看到了一位别样的老师。他豪迈大气且又不乏幽默,他的课设计精致且又出人意料,他极具个性且又招人喜爱。他谈笑风生、心情放松,他真不愧是全国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的获得者,短短40分钟,竟让我成了他的"铁杆粉丝"。要问我别样的他,课堂有多少别样的精彩,有多少打动我的地方,请听我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读罢2021年5月《江苏教育》(教师发展)缪徐老师写的《名师带徒需"三修"》一文,我颇有感触。缪老师说,有情怀、有能力、有方法的名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徒弟,对此我深以为然。当年我所参加的名师工作室的导师毕小伟,他甘为人梯,率先垂范,笔耕不辍。在他引领下,工作室成员或赛课夺冠,或论文发表,或成为市、区级骨干。因此,我赞同缪老师提出的名师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三项自我修炼——修引领精神、修引领能力、修引领策略,同时觉得"三修"也是解决当下名师引力不够、徒弟学力不足等问题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6.
<正>近来,同行中流传着一句话:教师须过专业的生活。教师的专业的生活主要内涵是什么呢?我首先想到了教师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的讲课后很感动,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老师回答:备了一辈子。我相信,大凡有点成就的名师,都会像这位历史老师那样用其一生来备课,他一生所过的专业生活,主要就是备课。备课,绝不仅仅是写份教案  相似文献   

7.
宋代军 《山东教育》2009,(12):31-31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从未有过与当今小学语文名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更从未梦想过有一天能走进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前些时候,于永正老师应邀来滨州参加“同课异构”活动,我终于可以一睹名师风采了。可是,在于老师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8.
金业文 《广西教育》2011,(13):15-15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研究者,笔者近年来有幸接触到名师武宏钧的作文教学,并对他有过多次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深感武老师已经从关注教学技巧本身转向了关注教学的始源性因素——人。  相似文献   

9.
正20多年前的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写道:"很有幸,名列于‘百度’版‘中学语文名师谱’中的毛荣富老师正是我高中三年的语文老师。他经常会选择一些有趣味、有难度的语文材料给我们阅读,练习。比如,他曾让我们翻译‘物物而不物于物’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并以之自律,可谓获益匪浅。可惜那时的我学习并不十分认真,于今则很是感激老师……"我是主张要让学生吃点"零食"的。——语文作业不能只做课文后面的题目,每天都吃老一套的饭菜,势必令人倒胃、厌烦。  相似文献   

10.
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老师,你好》这篇优秀的小小说——电话铃响的时候,我吓了一跳,我正在午睡。那声音不高,老师,你好。我问哪位。他很高兴似的,我是你班上林强的父亲,我想问一问他的情况。我坐起来,告诉他林强成绩很好,思想也很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夏丏尊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令无数人敬仰的背后,是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情爱。他只是一个想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快乐地行走在教学道路上的教育者。如此而已。而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一辈子。  相似文献   

12.
张莉 《今日教育》2008,(9):47-48
“名师是大树”,他们的光环确实让人心生羡慕,在“学名师”的热潮中,我把小学数学教学明星——吴正宪老师作为了学习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根据学校安排.近年来我主管学校“打造名师工程”工作。因此,我经常到课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在评课活动巾.不少教师听了我的点评和建议后.总爱问我是怎么掌握课改方向.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怎么提高教研能力、专业水平的,我总是诙谐地回答:“我有一个吹枕边风的老师——《江西教育》(B)!”  相似文献   

14.
初二时,我们班来了一位山区同学,他又黑又狂妄,简直酷似一匹狼。他黑是他太贪婪——对所有的课程。听课时都全神贯注,那样子仿佛要把老师给吞了。很可惜,他基础太差,任老师怎么讲他就是听不懂。不懂就不懂呗,他偏要问,直到问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因他和我同桌,有时我就对他说,你少问两句好不好,下课我教你。我们嘲笑他却又佩  相似文献   

15.
汗水发源地     
李湘曼 《小读者》2010,(2):26-26
上地理课时,小明思想开了小差。老师问他:“长江第一支流——汉水发源于哪里?”  相似文献   

16.
曾经在刊物上看过孙双金老师和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同一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案例,因为是同一课,又都是名师,所以我把两篇教学实录放在一起细细品味了一番,发现两位老师虽然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各有千秋,教法上各显神通,却也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他们对评价语的运用准确、精彩。现将两位老师的部分评价语摘录,以交流心得。一、评价语简洁——明正误孙老师:"洪教头把火烧天,林冲拨草寻蛇,你就能看出他的机智了吗?我不那么认为,  相似文献   

17.
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调研课上,我听了汪藕花老师执教的《说声"对不起"》(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现摘取精彩片段如下——片段:生1:老师,"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师:你先看课文,当老师问陈刚这是怎么回事时,陈刚回答了吗?生1:他只是说"我——我——",然后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师:对呀!他想回答老师的话可是又不知道说什么,于是,说话就怎样——生1:"吞吞吐吐"的。我明白了,"支支吾吾"就  相似文献   

18.
最近,学校开展了一次“我学名师”演讲赛,号召全体老师向名师学习。我有幸观看了从同事手中借来的几张“中国名师课堂实录”光碟,同时查阅了于永正、窦桂梅、薛瑞萍等小学教育名师的成长资料,感慨万千,深受启发。静下心来,不禁沉思:学名师,究竟学什么?  相似文献   

19.
王瑶瑶 《学子》2014,(4):14-15
正一、迫在眉睫——拯救板书的原因1.一声提醒引发的深思每接手一批新学生,总会问他们同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怎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曾经有一位同学的回答一直令我难以忘怀,他说":我喜欢老师写板书的思想品德课"。追问之下,了解了他的意思,他认为会写板书的老师认真负责、底蕴深  相似文献   

20.
近日,从一份教育刊物上读到一则故事:某校邀请一位名师来给老师们上示范课。这位名师对授课内容稍做准备,便从容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课教师无不拍手叫好。赞叹之余,有人问这位名师:“您的这堂课准备了多久。”名师慨然道:“可以说我只准备了几分钟,也可以说我一生都在准备上好这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