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片断一(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_1:老师,我不明白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先不忙着来解决,好吗?生_1:好。师: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雨把颜料送给了谁。(生认真阅读、思考,在课本上做记号)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动画激趣 ,导入新课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6自然段 ,看看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狼找了几次碴儿 ?生 :狼找了三次碴。师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狼找碴儿的。二、读文质疑 ,读议解疑 ,学会读书1 .读文质疑师 :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是怎样找碴儿的 ,请大家自由读 2~ 3自然段 ,边读边想 ,有哪些内容读不懂可以提出来。(读书思考后质疑 )生 :哪里是上游 ?哪里是下游 ?生 :“温和”、“找碴儿”各是什么意思 ?生 :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它的态度怎样 ?生 :它为什么要找碴…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校内研究上,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他对第二自然段中疾驰一词的教学处理引起我的思考。师:疾驰是什么意思?生:速度非常快。师:你能把这个速度读出来吗?  相似文献   

4.
华丽  万成权 《湖北教育》2000,(11):24-24
《精彩的马戏》(第三册)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先看插图,再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十分精彩,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师:谁说得好,为什么? 生:第二位同学说得好,因为他不仅说出了谁表演了什么节目,还  相似文献   

5.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6.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一、审课题,依据文体定目标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第一个字右半边的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谁来读课题。(生读)师:你一下子就把这个字(揠)念正确了(注音:yà)。那么这个"揠"字是什么意思呢?生:"揠"就是"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师: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那什么叫寓言呢?生: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  相似文献   

8.
韩非 《教学与管理》2011,(11):48-49
在一次校内研究上,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他对第二自然段中“疾驰”一词的教学处理引起我的思考。 师:疾驰是什么意思? 生:速度非常快。 师:你能把这个速度读出来吗? 生:读。(语速快,情感淡。)  相似文献   

9.
正某杂志推出的"立体课堂"栏目中,《变色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实录中有如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生读后,交流)变色龙的外形。师:(板书:外形)谁来读读课文第十自然段?生:"变色龙这么迟钝,怎样捕捉食物呢?"师:这个自然段仅有一句话,谁能根据  相似文献   

10.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千里跃进大别山》(第六册)一课,主要写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强渡汝河的事。其中第八自然段着重记叙了强渡汝河这一夜的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按课后要求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弄懂整个自然段的意思。下面是这一段的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生:有六句。写了刘邓大军强渡汝河,杀开了一条血路。  相似文献   

12.
说“蒙眬”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下)师:这里有个词语,要大家特别注意,(板书:蒙眬)查一查字典,看看"蒙"怎么读,"蒙眬"是什么意思。生:"蒙"有mēng、méng、měng三个读音,"蒙眬"一词里读méng。师:"蒙眬"意思是——生: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项阳  金旦 《江苏教育》2007,(18):25-26
笔者在听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夕阳真美》这篇课文时,要求孩子理解"壮丽"一词是这么引导的:师:"壮丽"是什么意思啊?生:"壮丽"是"美丽"的意思。师:"丽"是美丽的意思,"壮"呢?生:(无语)师:"壮"是指"壮观",那"壮丽"就是——生:(齐)"壮观美丽"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倔强的小红军》一文 ,是苏教版第八册的课文。文中第十自然段的一个“拍”字用得妙。就这一字 ,我是这样教学的 :(课堂实录 )师 :请同学朗读一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 ,轻轻地拍了拍 ,说 :“你看 ,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要求 :找出一个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字。)生 :通过朗读我觉得“拍”字用得比较好。师 :为什么呢 ?生 :一时回答不出。师 :(启发引导 )“拍”是什么意思 ?生 :(查字典后回答 )拍”是用手掌打的意思。师 :那 ,这里可不可以用“打”?生 :不可以。师 :为什么 ?“拍”和“打”在表达意思上有何区别 ?生 1 :“拍”的动作既…  相似文献   

15.
课堂回放师:课文没有写缺水生活的"苦",而是写了缺水的"乐"。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快乐的事?(生默读课文)师: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生答)师:课文中有专门描写小孩子快乐的一句话,请标出来。(生标句子)师:如果你一个月没洗澡,遇到这么一场雨,你会做些什么?想象一下。(生想象说话)师:阅读第4~6自然段,说一说,这又是一件怎样快乐的事?生:一勺水洗澡。  相似文献   

16.
正[误区一]"语用"忽视了文本语言表达形式以二下《学棋》一课中"专心致志"词语教学为例:师:一个学生学得怎么样呢?生:(读第2自然段)我读出了一个学生学棋时的专心致志。师:(出示"专心致志")谁再读读这个词?(生读)师:怎么记住"致"字?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一抓住课题,引导朗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十分有情趣的童话故事.先来读一读课题,看哪位同学能读出课题的含义.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读成重音)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勇气尝试一下?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 师:齐读课题,要读出"谁"应该感到"怎样"才对.大家都知道课题中的"我"是小骆驼,"小骆驼"是在什么时候对自己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用自豪的心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反思:从课题入手,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我"和"自豪"是重点词语."我"是小骆驼,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自豪"体现了小骆驼内在情感的变化.抓住了重点词语,这个句子就读好了;句子读好了,就容易理解课题的意思了.此外,读懂课题对全面、准确理解课文很有意义. 师:起初小骆驼感到自豪了吗?(自卑、委屈)因为什么事小骆驼委屈得不得了?请同学们拿起课本,一起朗读第1自然段.  相似文献   

19.
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2面(CAT课件演示课本主题图:先是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最后再出现1只小鸡)师:课件演示的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生答略)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生:3个部分,原来的小鸡,先来的一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 《詹天佑》第六自然段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细心地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想想并说说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结果怎样。(学生默读思考) 生:因为青龙桥附近的坡度特别大,所以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结果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