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经济对外报道既涉及我们国内的经济活动,又涵盖了我国与世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往来,对经济报道范畴的理解,关系到我们以什么样的范围、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对外经济报道,这是对外宣传工作中的老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国际社会的上升,做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报道成为当务之急。从目前情况看,对外经济报道是对外传播的热点,也是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今日中国》的盲点,因此对它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在大众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应该说是对外宣传刊物的立刊之本、发展之源。外宣刊物责无旁贷地要通过恰如其分的对外报道,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增进世界人民对我国的了解,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更广泛的同情、支持与合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新世纪的对外宣传,不仅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政治、时事、社会、文化、历史、风俗等各个领域的报道,还需要加强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加大经济报道的数量、比重和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金融风暴”。如何对外报道中国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外报道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在报道这场金融危机的性质、演变及其应对时要把握好“度”,以避免出现对形势的误判。  相似文献   

5.
《境外涉华经济报道实例点评》一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是"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八本专著。该书从对外宣传的需要出发,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报道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十余家境外主流媒体中,选取了二十多篇典型报道作为案例,分特写和评论两大部分,约请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文局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十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从报道选题、可读性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和《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沈兴大为该书撰写了导读文章。对外传播的资深专家沈苏儒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对正在从事对外传播实际工作的读者,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性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对外传播的青年读者,是一本十分有助于提高水平的教科书。"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该书的精华文章,供从事对外经济报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报道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试图归纳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报道研究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旅游报道一直是对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品类。它以其长盛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海外读,也成为我们对外宣传期刊的传统、经典和保留项目。我国各种对外宣传期刊,从创办到今天,旅游报道层出不穷,且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旅游栏目。  相似文献   

8.
本期就涉华经济新闻选取中外相关报道,探讨新的舆论态势下,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对外报道的针对性生,更好地对外解读中国经济“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刘东平 《对外大传播》2002,10(10):11-13
旅游报道一直是对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品类。它以其长盛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海外读,也成为我们对外宣传期刊的传统、经典和保留项目。我国各种对外宣传期刊,从创办到今天,旅游报道层出不穷,且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旅游栏目。  相似文献   

10.
对外传播的目标受众生活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度,他们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思维习惯、语言环境、社会制度等,我们的对外报道要让他们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讲究传播艺术,而这种艺术在以文字报道为主的对外媒体上更多地体现在对外报道的写作手法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会议新闻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对于传达方针政策以及使大众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外报道的重要信息来源。然而,中国会议报道长期以来存在写法死板、内容雷同、形式单一、针对性弱等顽疾。在对外报道中,应避免简单照搬国内会议报道方式,针对国外受众信息需求和接受习惯,改进会议报道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对外经济报道主要靠英语,但从语言的使用范围、人口数量以及覆盖的经济区域来看,西班牙语的运用值得引起更大重视。源于欧洲的西班牙语,因殖民历史等原因,是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近4亿,主要集中在拉美地区和美国的西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10,(8):65-65
我国设立经济特区30周年2010年8月,我国没立经济特区30周年。多年来,经济特区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复杂的国际舆论场等诸多挑战。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历史成就、内在逻辑、政策取向以及未来预期,对外阐释好共同富裕的总体概念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相关部门以召开英文发布会的形式,答疑释惑,主动对外发声,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高校、媒体、智库等各界都应认真梳理、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总体脉络和丰富内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加强传播。特别是在微观层面,要多讲述人物故事,增强贴近感,建立与受众的情感链接;丰富对外发声的角度和层次;从经济话语的角度对共同富裕进行解读;不断借用新技术手段和全媒体形态,丰富对外报道的方式方法;高度重视对外话语的翻译和国际表达问题,夯实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黄歆 《对外大传播》2008,(12):45-46
大家都知道,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借用这个表述,我把这篇《中国致富速度将放缓》中体现出来的对外经济报道的要素归纳为时机、故事、角度这三点。  相似文献   

16.
孟娜 《对外大传播》2011,(12):15-16
如何在重大主题性报道中吸引海外读者的眼球,引导他们加深对中国问题的客观了解是一个有意思的课题,而今年建党90周年对外报道是这个领域一个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期选取中外相关报道,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下如何做好中国经济的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期选取路透社的《中国追逐稀土梦的巨大代价》和新华社报道《当物价再次上涨,中国百姓的吃饭省钱秘籍》进行点评分析。前者强调在对外报道中,记者应该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后者提出以小见大、放下架子做新闻可以增添重大题材稿件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做好2009年的中国经济新闻对外报道,关键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学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际背景和世界经济变局中的中国因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救市”成为当前全球流行的关键词。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出手注资或利用各种杠杆和监管手段干预经济。  相似文献   

20.
本期就唐山地震40周年话题,选取中外媒体相关报道,深入剖析了如何做好唐山大地震周年纪念的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