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没有一定数量的受众,所有的电视传播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能否尽可能多地吸引和稳固受众,能否尽可能深地与受众发生关系,将决定电视媒体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按照传播新规律、受众行为心理新特点,着力打造基于电视传播的一条场内传播线、分别基于新渠道新技术新方式和一般性活动的两条场外传播线三线互补互促、立体互动的传播格局,将是电视媒体吸引和稳固受众的有效手段,将是电视媒体与受众发生深层次关系的有效渠道,将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崔磊  刘伟娜 《青年记者》2007,(19):73-73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文章通过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它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提升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陈立强 《当代传播》2012,(4):105-106
传统电视的传播者基于经济驱动力、平台驱动力、受众驱动力等进行网络转载。传统电视进行网络转载的最大传播意义就是锻造了影像传播中的新受众群体。这个新的受众群体对传统电视提出了参与文本生产、文本民主化、文本加速化等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4.
电视传媒需要不同层次与范围的受众的参与,单一的受众群体不能促进电视传媒的市场化发展,这就需要提高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现就如何提高财经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出如下三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电视在传播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具有麻痹功能的传播手段,即用娱乐的方式迎合受众。这不但让电视传播者的创新力下降,而且还使受众健忘麻木。  相似文献   

6.
正电视媒介传播的有效性,是指电视通过一定传播手段向受众传递的讯息是否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是否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引导作用,是否对受众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电视媒介自身而言,传播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是否满足自身的传播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灾难性事件的电视报道,是电视媒介传播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电视媒介必须采用不同于常规的报道手段和传播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也是灾难事件报道中电视媒介能否实现传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王文勋  张文颖 《现代传播》2019,(11):102-106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日本电视内容的海外传播已有60余年历史。近年来,日本电视内容输出额节节攀升,发展势头良好,有可能超越韩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电视节目输出国。电视内容逐渐成为推动其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日本电视内容在国际传播中根据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受众的需求,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9.
冯静 《新闻前哨》2001,(10):26-27
影视传播的发展使电视传播的过程成为某种社会生活的一个流程。社会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信息从信息源到接受信息的受众,从单一的具体事件到形成几乎一致的公认,并对社会活动产生影响,直至解决问题。电视传播的过程虽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虽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作为一种信息舆论形式,在这一流程中的任何人为行径或情感色彩都会直接影响某个社会活动的性质,甚至影响某个社会生活。所以,电视传播过程在知情、动情、决策方面,都需要在严谨求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对其进行调控和引导。 一、电视传括要实事求是 电视传播在社会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方式、收视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并以杭州公交移动电视的运营发展为例,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娟 《新闻传播》2005,(11):44-46
网络电视实现了电视与网络在传播模式上的强强联合,具有与网络或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文化结构。首先,发散性传播方式促使了传统电视受众线性思维解构;其次,网络与电视单传播语境界线的消解,使同域或异域文化圈中的不同文化的交流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类传播文化形态;最后,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电视的大众文化特质进步向传播文化方向发展,令传统传播文化的公信度、厚重度呈弱化趋势,使网络电视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了阴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哈娜 《记者摇篮》2004,(2):58-58,50
所谓“对外电视新闻传播”就是以声音、图像和文字为载体,向全球的受众(包括国内受众)传播新近发生的、重要的客观事实及事实变动。新中国的对外电视传播事业始于5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电视传播大致经历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频道专业化的背景依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促使电视业的发展并使之走向成熟,同时,电视传媒以及电视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也将日益加剧。这种竞争是长期的,它以争夺受众、抢占受众市场的最大化和相对固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传统的传播会从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等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大众化的“广播”会渐渐变成细分化的“窄播”,频道专业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综述主要将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进行整理综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其涵盖我国华语电视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据此兼顾论述未来我国华语电视海外受众及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生存的基础。受众研究是提升媒介生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媒介的受众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被动的、建立在对传播过程完成后受众的各种反应的测量和评估基础上的马后炮式研究,而对媒介传播之前的相关研究却付诸阙如。以电视媒介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的受众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吕艳  丁玲娜 《青年记者》2007,(3):124-125
公交移动电视的数量及规模扩张是近年来一大亮点,在传递新闻资讯类节目上所具有的优势日渐显露,成为这类节目的一个潜在强势传播载体。公交移动电视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新闻资讯类节目的良好传播渠道。首先,封闭空间所形成的强制性传播使受众群得以保证。对乘客来说,封闭车厢里安装的移动电视接收机是不可抗拒的信息传输体,只要坐立于车内,都会有意无意地被迫收看来自移动电视的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电视传播要在当前多种媒体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是解决好传播意识。具体地说,就是要促进传统媒体传播意识向新媒体传播意识转变。一方面是靠自身的嬗变,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传播方式的长处。为此电视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传播理念,建立受众第一的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资源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受众心理办好电视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视营销理念的逐渐确立,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增强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注重研究受众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这种需求,力争适销对路,提高电视节目的可视性与贴近性,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影 《视听界》2001,(1):53-54,55
与报纸,广播,报刊相比,电视与网络更像史弟,因为二者的传播界面都是屏幕,且受众手中都有“操纵杆”,一个是遥控器,一个是鼠标,然而,即使如此,二者的不同仍然一望便知,比知,同是受众,在电视传播中称为“观众”,而在网络传播中则更适宜叫做“用户”,若仅从称谓上看,但用户在网络新闻中所得到的受众关怀,的解有些电视观众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