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将国家形象界定为国家客观现实经过文化价值观、国家利益观、大众媒介三重偏曲后投射在国内和国际公众意识中的主观映像。以此为基础,作者认为对国家形象的准确分析需要将其还原到由空间和时间构成的四维认知情景中去,并逐一分析了认知对象国、认知环境、认知者(目标国家受众)和时间这四个构成要素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此外,对国家实力形象和国家意图形象的划分也为解析国家形象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话语权力理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卉 《当代传播》2011,(5):85-87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权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形象广告通过对“国家品牌”的塑造,对外可以对他国政府的制度、政策、心理、行为及其国民心态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广告话语受投放媒体、区域、时机等要素制约,体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家政治话语权力与经济话语权力的争夺.国家形象广告发展需符...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闻传播对一个国家塑造其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国际新闻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影响,从日常新闻和突发新闻两方面展现了目前新闻播报的现状,并以中国时政新闻传播为例,分析在目前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家形象需要借助一定平台加以展现,现代传媒无疑是展现国家形象最多也是最好的一个平台。本文以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将档案分析和网站内容分析相结合,主要检索了与主题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资料,包括书籍和公开发表在学术期刊中的论文,以及互联网上的有关网站(网站整体架构、BBS和新闻跟贴)的资料,分析了国内、国际主流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报道,意图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我国国家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政府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引导和建构媒介议程,从而达到塑造政府和国家形象的目的.在现实的政治传播实践中,标榜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的西方国家,也无不积极借助于新闻媒体强大的社会传播功能,有目的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引导本国及国际舆论,借以提升政府和国家形象.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以2010年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与全球媒体记者答问的问题为研究样本,从问题类型、提问媒体分布以及国际媒体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探究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共舆论平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江素珍 《中国出版》2022,(10):35-39
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抖音账号上涉及国家形象的短视频为例,研究其功能特征,并从结构特色、主题分布、叙事特点、内容表达这四个方面探究主流媒体如何利用社交平台建构国家形象。重点对主流媒体国家形象短视频叙事风格的多重转变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转变更契合短视频的传播特点。最后从语言讯息、图像讯息、价值观讯息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主流媒体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以期多维度呈现社交短视频中的国家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7.
国际新闻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即事实、媒体、受众不在同一传播平台,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出现了国内与国外断层的现象。一方面,受众、媒体(国外媒体)远离事实,导致国外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不一定客观真实,导致"他塑"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事实、媒体(国内媒体)远离受众,国内媒体对国外受众的调查不够,国外受众对国内媒体的信任不够,导致"自塑"的不给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国际新闻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力争通过国内媒体的报道影响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减少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障碍。  相似文献   

8.
《华风新闻》立场相对独立,信源为多个国家、地区的多种媒体。因为自采新闻较少,在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时,对报道题材、议程的择选是一个主要的渠道。通过对政治、社会领域有所侧重,同时关照到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对华报道,《华风新闻》建构了一个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参与度不断提高的理性大国形象。同时,在对外关系方面,有时会呈现与利益相关国的对立关系,中国仍会被一些国家视作军事上的威胁,"台独"问题、"港独"问题比较棘手的负面形象也有所体现。社会新闻方面还建构了多种社会问题频发的中国形象,同时经济发展也总体有所放缓。这对我国面向海外华文媒体做好宣介工作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网络游戏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端游阶段的初创期、页游阶段的成长期和手游阶段的扩张期三个阶段20多年的走出去,已经在国际市场确立榜首地位。在内在独有逻辑及特点这些外驱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在国家形象建构上发挥了独特作用。这种国家形象主要表现为文本内容建构的天下大同、和平文明、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和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充满魅力的国家形象,场景内容建构的美丽中国、文明中国和传统中国国家形象,但与“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的海外建构仍存在差距,需要进行从历史走向现实、从独特走向共通、从表象走向深层、从单维走向多维、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张艳 《新闻世界》2011,(5):248-249
在全球化、信息化与高科技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积极实施了以国家形象片为代表的国家形象传播工程。在解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文章详细的探讨了2011年国家形象片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传播受众的针对性等特点,对于有效改善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以及快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介在对一个国家进行报道的时候,经过不断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该国家在媒介上的表现形象——国家的媒介形象。国家的媒介形象是别国民众认识、评价一个国家的主要的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因此,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媒介形象居于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国民形象是公民素质、行为、道德、理念和精神追求的抽象整合,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文明形象的好坏。东方传统文化缺少分享权力、尊重生命、遵守秩序、敬畏法治和尊重游戏规则的妥协精神和法治精神。治理不文明状况和重塑礼义道德,绝非朝夕之功可以奏效,需要几代人的累积和举国上下的通力合作。说到底,国民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建立,有赖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法治文明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中国正处在持续发展并向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自己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及与外部世界和谐互动的氛围。中国政府有必要为此进行长远规划,将其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论述国家形象内涵、国家形象塑造主体和国家形象传播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掀起“讲座热”,图书馆专业主持人也逐渐出现。阐述了专业主持人区别于非专业主持人的六个特点,并从专业主持人是图书馆形象的重要代表、公关与知识的传播者两个方面.指出图书馆讲座专业主持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为了推进全民阅读进入新常态发展的轨道,挖掘和探索各种相关对策以及各种积极力量十分必要。本文旨在论述"阅读形象大使"的示范作用,促进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积极选聘阅读形象大使,使他们成为在全国各地播下的阅读火种,对于拉动阅读氛围形成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阅读形象大使的涵义与目前状况,对阅读形象大使的独特示范力及其重要价值、选聘策略及人选资源进行认真审视,提出规范管理、推陈出新、品牌塑造、效果评价和激励促进等常态发展机制。[结果/结论] 认为阅读形象大使很有必要并切实可行,全民阅读工程需要大量阅读形象大使。应将其作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手段之一,全力以赴地推行,其示范力与影响度必将为全民阅读工程输送正能量,其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期刊版式结构不规范对期刊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期刊文献编排的版式结构的国家标准,针对目前我国期刊文献的版式结构中刊名、国际标准号、条形码、卷期标识及版权标识等方面的规范现状,探讨版式结构不规范期刊对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essay examines approximately 1 1/2 years of opinion page content in The Jasper NewsBoy concerning the dragging death of James Byrd Jr. in June of 1998. The manner of Byrd's murder horrified much of the nation and galvanized public discussion about race relations. The NewsBoy's coverage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munity's response to the crisis, which ranged from prayer vigils to town hall meetings. This paper sketches a brief outline of the crisis as it unfolded to provide a context for the papers role,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NewsBoy's opinion section based on Fishman's methodology for examining crisis communication events. By combining elements of civic journalism and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 newspaper helped the town stage a successful image restoration campaign.  相似文献   

18.
论古籍保护与利用在图书馆社会职能拓展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更是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根脉。目前,90%以上的珍贵古籍都集中在图书馆中,多方位的抢救、保护、开发历史古籍成为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全国图书馆开展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时机。图书馆应该把握机遇,贯彻中央精神,适时有序地开展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在挖掘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也为今天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微博阅读评论成为2011年全民阅读的时尚新宠。在微书评世界品味全新的作品阅读体验,享受耳目一新的网络书香气息成为每个读书达人的乐趣。文章阐述了微书评引领全民阅读的优势,以及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书评工作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12,79(2):165-182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ve‐step procedure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 concepts guiding the rhetorical invention of three Cold War idealists”;: Henry Wallace, J. William Fulbright, and Helen Caldicott. The source of their collective failure to dispel threatening images of Soviet savagery is located in a recurrent system of metaphorical concepts (including MADNESS, PATHOLOGY, SICKNESS, AND FORCE) that promotes a reversal of the enemy‐image rather than its transcendence. By decivilizing America's image, “idealists”; turn the victimage ritual inward upon a self‐righteous nation and provoke “realists”; to regress further into decivilizing images of the Soviet Un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