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29):3-4
文章从关联主义的概念着手,论述了关联主义的学习观,指出了关联主义是数字化时代新的学习理论,同时就关联主义学习观的相关特征,探讨了关联主义学习观在个人学习环境建构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渗透着原子主义思想的传统教育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强调关联、和谐、宽容的整体主义因其对时代气息和精神的符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整体主义从教育目标、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及教育、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当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3.
要素主义课程观在世界教育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在欣赏要素主义课程观带来价值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其可能或已经带来的课程代价,如要素主义课程观以控制为逻辑压抑学生个性发展所带来的课程代价.课程价值与课程代价是相对的,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会相互转化.辩证地分析课程的价值与代价,可以为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提供一种权衡的量度.  相似文献   

4.
孔子"游"的教育精神的实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状态,是对教育中唯智主义和反智主义各执"两端"的中和。唯智主义和反智主义是我国当前教育中出现的两种不良知识学习观。前者走进了知识的死胡同,以苦学为原则,通过记诵和机械训练等方式掌握知识的细枝末节而忽视了知识内在智慧和人文价值;后者则以玩世不恭代替了生命的严肃,以鄙视知识,藐视权威,消解责任以取得表面上的"超脱"。这两种知识学习观的救治可以从孔子"游"的教育精神中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5.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Web 2.0、社会媒体等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剧背景下催生出的重要学习理论,在过去十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体系,但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比较分散,目前缺乏系统的梳理,人们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因此难以深入。本研究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相关研究人员的论文、著作、博客以及cMOOCs开展过程中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两位创始人中,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的学术著作较多,观点表达更学术,更易接受;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的观点表达更自由和哲学化,富有启发性。该理论最广为接受的八条基本原则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扩充与发展。对联通主义的哲学取向、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环境观以及交互观等进行研究总结发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已经相对成熟和成体系。在三种联通主义实践(简单联通、社会化联通和复杂联通)中,只有复杂联通主义实践真正体现了联通主义的精神实质。虽然人们对该理论存在四大质疑与批判(是学习理论还是教学法、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有何区别、核心概念是否有问题、有何特色和创新之处),但该理论能够对其作出满意的回应。本文希望能够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深化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并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大量实践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常态,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必须以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本体论"——联通主义为遵循,通过梳理联通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诠释数字时代学习的创新特征及其本质,阐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指导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的适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主体的联通、教学资源的联通和教学过程的联通,最后,提出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应从教学共同体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业评价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联结成为探究和解释个体学习现象的一个视角,从行为主义学习观、认知主义学习观到新近的联通主义各个学习流派都曾把联结看成学习发生的基础。而随着信息时代个体学习的社会化和学习情景的复杂化,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正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认识框架和联结主义体系来重新建构学习,这将成为指导知识时代学习设计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8.
孔子"游"的教育精神的实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状态,是对教育中唯智主义和反智主义各执"两端"的中和。唯智主义和反智主义是我国当前教育中出现的两种不良知识学习观。前者走进了知识的死胡同,以苦学为原则,通过记诵和机械训练等方式掌握知识的细枝末节而忽视了知识内在智慧和人文价值;后者则以玩世不恭代替了生命的严肃,以鄙视知识,藐视权威,消解责任以取得表面上的"超脱"。这两种知识学习观的救治可以从孔子"游"的教育精神中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变革有必要关注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传统知识观的核心信念是表征主义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个人对生活世界准确、客观的表征,却深陷知识与世界的表征论、个人与知识的反映论,封闭了课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知识探究、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核心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生成主义知识观体现了重建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当代共识,将知识视为个人参与世界过程中创造、生成的过程与产物,进而将课程知识视为探究的对象或运用的工具、资源。生成主义视域下的课程知识观凸显了知识的实践立场,并诠释出素养所蕴含的知识信念,这一取向下课程知识观的重建策略在于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统一、学科知识与意义世界的共生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0.
多元主义国家观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国家观,二者在国家本质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将"人民权利的共同体"看作是国家的本质,而忽视国家的阶级性;后者则将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共同视为国家本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家》2013,48(3):267-286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heory of concep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a design for teaching concepts. It gives an overview of 30 years of programmatic research that eventuated in the initial formulation of the theory and the design and in subsequent refinements. The last refinement 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principles of learning incorporated in the theory are based on classroom experiments that identified the variables that facilitate concept learning at each of four successively higher levels of understanding: concrete, identity, classificatory, and formal. The development aspect of the theory indicates that individuals progress from one level to the next as they become capable of carrying out various mental processes. Both normativ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school years, grades 1 to 12,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are identified.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concep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h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spects of the theory follow. The article closes with an indication of the powerful effects of focused concept instruction, preschool through college.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学习观与数学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数学教学背后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的主导主流——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有许多瑰宝.儒家关于学习的论述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方法论的意义,深刻影响着我国学子的数学学习.努力使这一传统中的宝贵经验得以继承和发扬,对搞好当今的数学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析概念与数学概念的结构、类型,分析研究数学概念学习理论,结合数学概念形成过程和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提出教师先要认识概念的类型、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过程,然后选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主动形成概念域、概念网络,主动构建其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其他内容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小数概念相关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学习小数概念的过程存在三个进阶水平:十进率单位情境下理解小数的含义,非十进率单位(百进率、千进率、六十进率等)情境下理解小数的含义,无情境下理解小数的意义.因此,建议在小数概念教学中增加十进率单位情境的类型,延长非十进率单位的学习时间,凸显小数概念本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将学习活动“抛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原则的教学模式。与其他问题教学相比,PBL有着不同的内涵。由于受文化背景、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我国教育环境中实施PBL,要综合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PBL知识的随机性、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与PBL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传统课程问题的良性结构与PBL问题的劣构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丽萍  王嫣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57-60,70
概念图是用于表征和揭示知识结构中的意义联系的图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合作学习的本质及其历史沿革.同时,它还能清晰地展示合作学习诸多方法,如STAD(小组成绩分工法)、TGT(小组-游戏-竞赛法)、Jigsaw(切块拼接法)、LT(共学式)及GI(小组调查法)的教学模式,以增加实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终身学习观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知识、人才将逐渐取代劳力和资本而成为社会的主要驱动力,社会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应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是指每一个人从出生到临终,在人生每一个发展阶段依其社会角色和生活需要,而终生不断进行学习活动的历程;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终身学习观的建立将对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5,(8):40-45
情境认知理论已经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和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观点。文章首先分析了情境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当前研究在社会情境关联、学习社群建立和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界定了移动情境学习环境的概念,剖析了其特征,构建了移动情境学习环境模型,并提出移动情境学习环境包括教师、学习资源、支持服务和关键技术四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创客教育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无用"行为,主张通过非正式的混合学习、课题式的深度学习、体验式的创造学习发展创造能力,培养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情感及价值观,使学习者成为创客教育时代下会分享、会发展、会生活、会创造的人。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概念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不断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本文通过论述概念图在解决学生参与学习、教师角色转变和合作中介中的作用,提出了合作学习中的概念图建构可以有三种方式:小组合作建构、个人建构与小组建构相结合以及班级整体建构.三种建构方式都有助于合作学习效果的提升,也能使概念图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文章最后以初中科学中"水"的教学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合作学习中建构概念图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