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说道"即"说"的意思,是同义复合词,后面多是引进的人物说的话,还有"说及、言及"的意思;"说到"的一个意思是"说",另一个意思是"说及、言及"。二者都有"说及、言及"的意思,在实际使用中应给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樊丽红 《阅读》2015,(10):38-39
同学们,我们今天请来的嘉宾是have和has。瞧,它们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吧。我是哥哥have,由我先来给大家讲讲吧。第一讲一般情况下,我的意思是"有",我主要用于主语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复数的句子中,看我可忙啦。如:I have many books in my house.我家有很多书。You have some apples.你有一些苹果。They have a lot of oranges.他们有许多桔子。  相似文献   

3.
正"面向未知世界的教育"(Educating for the Unknown)是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一个主题。当今世界教育者,一直更重视"为了已知的教育"(Educating for the Known)。我们更为重视传承过去已知的知识、技能、智慧,教育的内容包括我们父母学过的以及他们的前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一点更新和扩展。"为了已知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以此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使我们能够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同时它也为我们掌握那些意义极其重大的知识、技能和智慧奠定基础。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也许会有一点担忧:我们的教育是否应将全部重心都放在理解和传承"已知知识",是否还需要思考"面向未知世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传统课堂生活,在消费主义弥散的社会背景中,在近代知识观的"关照"下,知识成为学生的"占有物"。传统课堂生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内在性涵义的发展,形成了学生的"占有性的主体性",失去了"我"的存在。而随着知识观的转变,知识的客观中立和普遍性失去了根基,因此学生应确立"生成性"的主体地位,课堂生活的应然品质是"创生性存在",课堂应成为灵动的、进行创造性生产的场域;应对知识文本的供应制度进行变革;应使师生关系从"我-它"的改造型关系走向"我-你"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通过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特点的分析,分析翻转课堂对小学教师培训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小学教师培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点击Work     
彭玉燕 《阅读》2013,(Z1):72
1作动词,意思是"工作,劳动"。例如:He works in a factory.他在一家工厂上班。I work hard every day.我每天工作都很努力。【拓展】work加er变成名词worker,意思是"工人"。2作名词,意思是"工作",泛指一切工作,通常指抽象意义的工作,是不可数名词。例如: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this evening.今晚我有很多事要做。Work comes first!工作第一!【拓展】近义词是job,意思是"工作",常指某项具体的工作,是可数名词。例如:  相似文献   

7.
刘咏春 《阅读》2015,(4):9-11
好的童话既有意思,更有意味。我们在读童话的时候,不仅要读懂童话的意思,更要感悟童话的意味。童话的意思人人都能看得见,但"意味"隐藏在"意思"背后,很难被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读懂了童话,但其实我们只是读懂了童话的意思,而童话的意味我们并没有理解。所以,好的童话一定会让人"想了又想"。在这次的活动中,周益民老师给大家呈现的三篇童话故事,如果没有"想了又想",学生可能不会明白:真正的好声音,一定  相似文献   

8.
正首先,我想就"为理解而教"相关概念问题进行交流。"为理解而教"的理论框架的基础是什么?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对于我们这个教育模式而言它意味着什么?我将先给大家介绍"为理解而教"课程项目的起始和缘由,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为理解而教"的开展情况,最后我再简地要谈谈我们未来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注意力往往在于要把事实与数据传递给学生。"为理解而教"的理念主张,学生不仅要记忆已有的知识,更要去很好地为未来而学习,这就要为理解而学习,而并不仅仅是针对过去。  相似文献   

9.
高大龙 《阅读》2014,(8):37-37
<正>孩子的眼睛总是透亮的,也是最单纯的,那种天真无邪的目光以及幼稚得可爱的理解,有时仿佛一剂催化剂,令课堂催生出不一样的氛围。我不由得想起教《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的一个插曲。"老师,‘客船’是什么意思啊?"学生问。我心里明白,"客"是对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的称呼,本册书上第23课当中  相似文献   

10.
汉语历史语言表示"划船工具"义的词先后有"楫"、"棹"、"桨"等,它们发生过历时替换:先秦多用"楫",两汉至隋唐时期多用"棹";南朝始见"桨",明清时期"桨"完成了对"棹"的替代,而后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1.
"好不"作为一个程度副词,常用在一些形容词前,相当于"很"、"十分"等意思。人们常常将"好不"区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其实只有一个"好不",也就是所谓的肯定式,而否定式应该看成是单音节程度副词"好"的用法,是"好+不AA",如"好不知足",是"不"先否定"知足",再用"好"来修饰。  相似文献   

12.
"精讲"是课堂核心。要落实好精讲,需要掌握预习情况,确定"精讲"的重点,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找到"精讲"突破点,还要用精炼的语言"精讲"知识,"精讲"中传授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教育名著《爱弥儿》中,作者卢梭提到:"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并不是要教学生道德和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他的观点类似于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无为而治",然而实际上却是"无为无不为"。虽然有些具体情况操作起来不太实际,但这个思想对当今的少儿教育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故人说:"师教,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道出了教师这一神圣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把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培养能力三者高度统一起来.作为从事政治理论教学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即"育人"教育.  相似文献   

15.
常乐 《阅读》2013,(Z1):73-74
同学们,我是"不可数名词"王国的大魔术师John!今天,我要给大家展示绝活"大变身",你们可要好好学习哦!所谓"不可数名词",就是不可以直接用数字进行计量的名词。除了你们平时常见的milk,water,tea,juice,bread,rice,paper等,还有许多也是我们王国的成员,记清楚辨认口诀哦:金木水火土:gold,wood,water,fire,mud  相似文献   

16.
"抗疫"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教学不打折,在英语SPOC课堂里,以社会"战疫大课堂"为背景,结合教学内容,践行"三合"统一的课程思政指导思想,"以有意义的学习目标"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丰富评价反馈手段,"三位"一体,增加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立德树人,以满足国家、社会、学校、专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can的本领     
周庆宝 《阅读》2013,(9):28
Hello,everyone!我是"can"。我的基本意思是"能;会",表示某人拥有某种能力。我多次出现在故事中,我的本领你们了解么?○故事中询问"你能够做什么?"是这样表达的:What can you do?你能够做什么?○大家能为端午节做的事情真多呀!  相似文献   

18.
周晓霞 《阅读》2015,(10):40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个特殊的家庭,这就是"一"家庭。"一"家庭中有三个成员:a,an,one。它们都表示"一",让我们赶快来一睹它们的风采吧!1、one one是数词,表示"一",常用来修饰可数名词,侧重于数量,它有时可以与a,an互换。如: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我们的教育是基于人类已知的知识去建构,还是力求帮助学习者为他们未知的社会做好准备,这是中外专家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对于教学成效的评价。自2011年以来,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与哈佛大学开展合作,引进了"为理解而教"教师远程网络研修项目,此项目特别强调:"为理解的教学""为理解的学习""为理解的管理",旨在从这几个层面来增强教师专业执教的理念和实践能力。在此特别汇集了2012年7月12日召开的北京开放大学"为理解而教:理念、实践与本地化"专题研讨会上中美教育家展开的研讨和经验交流,期待这种新的理念给我们的课程建构、课程组织和学业成就评价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徐培培 《阅读》2014,(43):41-41
<正>提起leave这个单词,我们会想起它的中文意思"离开",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它也是一个容易让人混淆的单词,让我们来看看它的不同形式吧!形式一:动词,离开1.The mother tiger leaves her children to look for food.(这里的leaves是leave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老虎妈妈离开她的孩子们去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