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视角置于江南某一空间最高点,俯视江南大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啼莺、绿草、红花、村廓、楼台、僧、寺、酒旗等诗歌意象,将景物如电影镜头般推向读者。表面看,杜牧是在写实物,实际诗人通过想象在画虚景,表达的是对春天江南的赞美和神往之情。  相似文献   

2.
张齐高 《语文天地》2012,(11):54-55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视角置于江南某一空间最高点,俯视江南大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啼莺、绿草、红花、村廓、  相似文献   

3.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4.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5.
陈敏 《小学生》2013,(6):9-9
诗人杜牧用《江南春》一诗把江南的春天描绘的惟妙惟肖,风景秀丽。但是,诗人的内心情感,却是众所纷说。从杜牧的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杜牧用其独特的写景手法使得情景交融,表达出借景舒情、借景说理的内在神韵。  相似文献   

6.
杜牧的诗俊气有气概。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并且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他的诗,千百年来,耳熟能详。可是,对于张好好,我们就知之甚少了。张好好出嫁时写给杜牧的一首诗,诗里有爱,爱中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相似文献   

7.
南朝时期,江南雨景之美未被关注。初盛唐时,有少量作品写及。中唐,描写江南雨景之作大增。晚唐,杜牧第一次塑造了江南雨的整体美学形象,并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江南雨景的美学特征继续得到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杜牧的诗俊气有气概.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并且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他的诗,千百年来,耳熟能详.可是,对于张好好,我们就知之甚少了.张好好出嫁时写给杜牧的一首诗,诗里有爱,爱中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相似文献   

9.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题乌江亭》的作者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商隐齐名,人称他们为“小李杜”。诗中所写的乌江亭是一个古迹,楚汉相争时,项羽被打败,在此自刎。对于项羽的自刎,不少人认为是一个“悲壮之举”,比杜牧晚出几百年的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就是持这个看法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写作背景是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进取。她要借颂扬项羽来表达自己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杜牧却并不认为自刎的项羽是什么“鬼雄”。战争不可预测,胜败是兵家…  相似文献   

10.
戴尚涛先生的行草杜牧《山行》诗,写得沉稳老辣,用笔有魏书特点。作者书风似明末张瑞图,方笔较多,锋芒外露,不妨取来临习一段,这对于整合书风、富有古意会有好处。另外,名章位置再上移一章为宜。  相似文献   

11.
杜牧《江南春绝句》历来都被推崇,但人们对它的内容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分歧。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说:“此诗乃杜牧游江南时,感于景物之繁丽,追想南朝盛日,遂有此作。”(重点号为本文作者所加,下同)这就是说,后两句非写实景,而是“追想”的艺术形象,是赞美南朝梵宇神殿之美,沈祖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说:“全诗四句,都是写景;处处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而在郭边村上临风招展的,则是店家用来招徕顾客的酒旗。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壮丽宏伟的佛寺。”这就是说,杜牧写的佛寺  相似文献   

12.
春雨的诗情     
浩瀚的春雨诗海中,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读来令人神往。他的另一首《江南  相似文献   

13.
杜牧在湖州有很多小诗,特别是杜牧的外集中有一首《叹花》诗,历来被认为是风情之作。本文从杜牧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叹花》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认为它不但不是一首风情诗,而且还是一首感伤时世很强的政治诗,从而揭示了杜牧在湖州的有些风情诗和写景小诗绝非风情或闲来之笔,其中蕴涵着杜牧强烈的个人身世遭遇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杜牧《清明》一诗,看是写景,实则抒情言志。整首诗写得苍凉深沉,凄迷哀婉,忧愁悲伤,意蕴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咀嚼不尽。  相似文献   

15.
话说清明节     
少先队员们: 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中就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读书、看文章通常都是一眼便看到题目 ,好的题目能给人启示 ,引人深思 ,激发阅读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招牌” ,一篇好的文章 ,如果题目不好 ,就显得大为逊色 ,所以给书、文章拟一个好的题目也是很重要的 ,历代文人墨客对待拟题非常慎重 ,很注意锤炼拟题的功夫 ,对于怎样拟题 ,文学史上还留下了不少佳话。不解诗题 ,误解诗意 晚唐诗人杜牧写了一首绝句 ,题为《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被后人誉为写江南的名作 ,可是明代文人杨升庵读到这首诗时却认为 ,“千里”应改为“十里” ,理…  相似文献   

17.
杜牧《清明》一诗,看是写景,实则抒情言志。整首诗写得苍凉深沉,凄迷哀婉,忧愁悲伤,意蕴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咀嚼不尽。  相似文献   

18.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杜牧《汉江》这首诗,是诗人杜牧写他在一个暮春的傍晚行经汉江时的所见所感。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人中写有两首七绝《赤壁》诗。一为杜牧(803—853)写,一为胡曾(839—约880前后)写。杜牧,京兆(西安)人,出身名门,公元828年(大和二年)举进士,晚年官至考功郎中;胡曾,邵阳人,公元871年(威通十二年),任过剑南西川节度使路岩的掌书记,继后又任镇蜀高骈的幕府。出身及官职不显。  相似文献   

20.
此篇是继《刘长卿诗杂考》和《续考》而作的,此次只写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如长卿在狱中韦使君的诗,人以为是韦之晋,此以为是韦黄裳,对史实分析较细,长卿于乾元元年春贬南巴,在鄱阳故居停留一年,次年春才去南巴,其原因,一是唐朝有明令照顾,二是朋友帮忙,中考证详实,长卿在江西有宣州之行,有人以为是赴李光弼的河阳军,有人以为是去平刘展之乱,时间、地点皆不合,长卿在江西有宣州之行,有人以为是赴李光弼的河阳军,有人以为是去平刘展之乱,时间,地点皆不合,此以为写于广德年赴宣州平陈庄,方清的起义,时,地,史等皆合,如此种种,自成一说,皆可供爱好唐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