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七嘴八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关爽芬6月下旬,美国官员对欧盟搁置对华武器出售解禁计划表示“满意”。其实,中方要求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是着眼于消除欧盟对中国的政治歧视,为中欧双边关系的正常  相似文献   

2.
新闻事实:近来,“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沉渣泛起,美国政府不但极力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还极力阻挠以色列和乌克兰等向中国出售武器。几起几伏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源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近来,“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沉渣泛起,美国政府不但极力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还极力阻挠以色列和乌克兰等向中国出售武器。几起几伏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源自冷战结束后。大的背景是  相似文献   

4.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21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双边关系,本文从中欧关系发展中的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伽利略计划问题出发,分析在中欧关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美国既是制约中欧关系发展的因素,又是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因素。只要中欧坚持走稳定、良性互动之路,中欧关系的未来必将迎来充满希望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随着今年初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取得圆满成功和欧盟外长会议开始讨论是否解除对中国长达15年的武器禁运,中欧关系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的势头,格外引人注目。发展中欧关系是双方都有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演变而来的,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6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65年4月8日,6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把三个共同体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将对华军售问题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其由来和现状,进而将对华军售解禁障碍分为内外两大因素: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的利益博弈是阻碍对华军售解禁的内部因素,而美日在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所持的强烈反对态度则成为影响欧盟解禁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7.
欧债危机后,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为增强,中、欧关系迅猛发展。中、欧关系在政治交往、贸易投资、人文交流、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欧关系的迅猛发展有其特殊原因: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中国的经济地位以及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是促进中欧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变化之中,大国关系是形成世界新格局的核心要素,中、欧关系的发展将会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同时,也将促使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型中美欧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8.
武器禁运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概念,泛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一方利用各种资源,阻止武器流向另一方的行为。作为学术术语,武器禁运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但作为政策实践,武器禁运的历史由来已久。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永保秦朝天下,防止造反,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武器禁运案例了。1780年,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发表了著名的“武装中立宣言”,提出若干项重要原则,其中一项就是有关战时武器禁运的原则,这是近代史上有关武器禁运最早的国际法文件。出口…  相似文献   

9.
在4月中旬举行的美台军售会议是1998年以来的第4次。这使得中美关系又一次面临考验。因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我国领导人已多次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严重关注的态度。如果美国坚持向台湾出售“宙斯盾”驱逐舰等先进武器,将是给台湾当局发出的“错误的信息”,并告诫美国在对台政策上要“悬崖勒马”。美国对台军售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从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以来,美国对台军售就没闲着。据统计,1950年至1978年的28年间提供的武器价值累计有100多亿美元。别看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了交,但美对台湾的军售…  相似文献   

10.
怎样看待中国与欧盟之间存在的“武器禁售”、“市场地位”等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根源于欧洲议会内部的原因。7月8日至14日,欧洲议会博雷利议长率团访华,有机会了解真实的中国,对于改变欧洲议会对华所抱有的偏见,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中华美学学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承办的“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报刊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48篇。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研讨会,在“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这一总题目下,会议设立了三个分议题:1、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美学话语比较。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学建设。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着会议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美学“在中国”和“中国的美学”是这两年提出的一个话题。它一经提出,便引起…  相似文献   

12.
欧洲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接受了沉痛教训的欧洲人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的统一”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今年6月21日,欧洲宪法草案在欧盟首脑会议上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肯定和积极评价。根据欧盟首脑的决定,将在明年6月之前最终完成历史性的“制宪工程”,这是欧洲迈向统一的历史性步骤。 2000年5月12日,德国外长菲舍尔提出了“欧洲联邦”的设想,目标是将欧洲建成一个拥有单一宪法、单  相似文献   

13.
德国默克尔政府自2006年上台以来,其对华政策较施罗德政府时期做了重大调整。从欧盟对华军售到知识产权保护再到人权对话等领域,中国已经不断感受到来自德国的压力。默克尔政府从施罗德政府时期两国通过协商对话来解决政治分歧的立场退缩,标志着新一届德国政府转向了保守立场,这一切将会给今后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增加不少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贸易禁运。以朝鲜战争为标志,并且和美援相挂钩,迫使盟国实行比巴统还要严格的中国差别的贸易控制政策。后在巴统内盟国的反对下,仍坚持对华差别政策。“中国差别”的实行可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美国的东亚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变本加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上对华实行封锁.早在1950年7月中旬,迫于美国的压力,“巴黎统筹委员会”(即“巴统”)就把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扩大到了中国和北朝鲜,将6种石油产品列入“国际禁运货单Ⅰ”之内,禁止将这些产品运往中、朝.12月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这就“实际上等于全面禁止了对华出口贸易”.8日,美商务部又发布了运输命令T—1,禁止任何人用美国船只或飞机将禁运物品运往中国大陆或港澳.12月16日,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北京将作为东道主迎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按照惯例,在正式会议举行以前,要举行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今年教育首次与能源、环境、经济等问题被列为重要议题。前不久,德国首都柏林就举行了第一届亚欧教育部长会议,来自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副部长出席了会议。这是在亚欧会议(ASEM)框架下举行的首次教育部长会议,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亚欧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7.
可敬的小贩     
最近中国城市们由上海率先,对流动摊贩解除了一点禁令,准许他们在某些街道存在了。这令我想到毛泽东那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27-29日,国际教育联盟(AIE)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会址在上海市的耀中国际学校。这是国际教育联盟首次离开欧洲由中国教育机构任东道主承办的一次会议。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5大洲15个国家的300多个代表,中外教育研究者共同讨论了有关建设和谐社会、培育世界公民的议题。国际教育联盟是国际教育界既年轻又资深的学术研究组织,成立于2002年,由多家著名国际教育机构发起筹建。当前国际教育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是全球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因此今年举行的国际教育联盟会议的主题是“培育世界公民”。大会由英国巴斯大学教育系教授JeffTho…  相似文献   

19.
试论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确立与贯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缘起、内容、形成时间及其发展过程,乃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以至整个远东政策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近年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研究颇多,却无统一结论。本文拟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试作分析。 一、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缘起 从新中国成立到朝战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还处在“等待尘埃落定”时期,具有过渡性质,对华遏制政策的正式确立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甚至在朝战爆发到中国介入朝战前的4个月,美国虽然已转向对华全面敌视政策轨道,包括出兵台湾海峡、宣布台湾“中立化”和政治地位未定,对华实施石油禁运等,但其时美国仍以在远东遏制苏联为中心和直接目标,对华政策仍从属于对苏遏制政策,不具备独立和系统地全面遏制新中国特性。 1950年10月,中国介入朝战并在云山之战、清川江长津湖之战中大败侵朝美军,将之赶回三八线以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美英于12月初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谈,商讨如何应付朝战危机和对华政策诸问题。会谈期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几次表示,美国认为中国是苏联的卫星国,因而不承认中国、不能允许中共进入联合国、也不能允许中共夺占台湾及插手对日和约问题,要“尽量对共产党中国制造麻烦”。杜鲁门更强硬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是()①外国列强对华商品输出②列强对华资本输出③中国商品经济有了发展④广大农村仍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⑤中国已丧失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2.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又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利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华权益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有决定性的一点是()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受到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民用企业的诱导而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