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爱娟 《河北教育》2013,(12):33-33
我有位老同学做了一所学校的校长,我想知道老同学是如何管理好“手下”近两千号师生的——我的这位老同学,性格温和,多些儒生气质。我想,他当了校长之后定要端起“架子”,板起“面孔”,说话的声音都要变粗大、,总要装出些“指点江山”、“吆三喝六"的派头才台&管得住老师、训得了学生吧?这其实是我对许多中小学校长的总体印象。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研究的范例,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是,老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踏进沈阳师范大学的那一天,这句对师范意义理解的话语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两年后的分流,我毅然选择了化学师范这个专业.我之所以选择师范,当时的想法是当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工作稳定,这也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我上初中时,我的老师对我很好,所以我想成为第二个他.但是通过快两年的师范教育的学习,我对如何做一名“80后”好教师这一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就和大家谈谈我对如何成为“80后”好教师的一点点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临开学,老同学李跃带着他的儿子来看我。寒暄后,李跃就不停地夸我老师当得不错,受到众多家长的交口称赞。瞧他的神态,我知道他一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果然,在我说过“有事但说无妨”后,他就开了口。  相似文献   

5.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一位老同学跟我说他想调离他所在的学校,我很纳闷,因为我这同学工作一向很负责,问其原因,回答是:“在这个学校继续呆下去我会堕落的,学校管理太松,我既没压力又没动力,工作起来没积极性。”原来他所在的学校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6.
成强 《现代语文》2005,(1):38-38
笔者有一位学生,现在在外地上大学,学的是中文,经常给我写信,但每次来信在信封上都写是“西藏中学某某老师敬收”。这个“敬”字显然是用错了。说“敬收”是让对方恭敬地收,用在这里,反而给对方造成了自大和傲慢的印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样用的不是偶然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的一个老同学来访,我与他谈到的此事,他哈哈一笑,说:“如果是我,我就用‘敬启’”。  相似文献   

7.
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同志都很重视“师范性”,意思是工作要体现师范特点。例如鉴于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各科教学除了与普通中学有共同性的一面外,还有它的“师范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教学时的“示范性”。中学各科在高年级都设“教学法”课,这当然是必要的。其实各科教学就应给学生以“示范”,这是活的“教学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学法”课里的理论更重要。以语文为例,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书写、口头表达,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在体现文道统一、读写结合的原则等方面,能给学生以示范,学生长期耳濡目  相似文献   

8.
史峰 《师道》2006,(7):12-12
周末,几个初中的老同学一起聚会吃酒。桌上的三位同学中一位是暖气安装公司的老板,一位是企业的涉外人员,一位是银行系统的中层职员,我是教师,皆民间人士。大家各自谈自己的职业感受,因此也谈到了教育,谈到了老师。“现在,做老师的不厚道呀。”银行的同学对我说。“怎么不厚道呀?”我有点生气于老同学的蔑视。“放假时,老师让孩子捎信,说要用车,让我给找一辆,我找了辆车为老师服务了一天。谁知没过几天,孩子回家又说老师有事还要用车。我对孩子说,你回学校对老师说上次找的车是租的,老师就不会再要车了。谁知孩子一听就不高兴了,号啕大哭连…  相似文献   

9.
罗刚淮 《河北教育》2013,(11):32-33
几天前偶遇一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煞是惊喜.热聊许久,相见甚欢,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谈中,隐约感到老同学的寥落.他说:"我现在纯粹是一个教书匠,上班就是混一份工资,我再没啥追求了."我是不太相信他的话,讥他假谦虚,因为当初他是作为优秀学生被选拔分配到市直学校工作的,起点非常高.然听他说多了,也就不由得相信了.他说,后悔自己为人太"活络",擅于交往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不管是哪位领导跟他关系都很"铁",都对他很好,结果没有了压力和管束,反使得他荒废正业,建树寥寥.  相似文献   

10.
魔幻饼干     
邵雯可 《小火炬》2011,(6):13-13
毛豆豆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盒饼干,还神秘地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饼干,而是我老同学最新发明的魔幻饼干。”原来,爸爸的老同学在科学研究所工作,工作之余就喜欢发明点儿新鲜玩意儿。  相似文献   

11.
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则故事常用来比喻那些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不理智行为。当年我读师范担任实习老师时,曾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有一位学生听完故事后天真地问我:“为什么那个郑国人喜欢盒子就是取舍不当呢?他喜欢盒子不行吗?”这个问题让我在课堂上当场怔住。不过,我马上转而问学生:“你们说是盒子贵还是珍珠贵?”学生答是珍珠贵。我说:“这就对了。盒子再华丽,但比起价值连城的珍珠来,买哪个更划算?他买椟还珠,就是舍本逐末呀!”学生又问:“为什么买椟还珠就是舍本逐末呢?舍本逐末就一定不划算吗?要是盒子比…  相似文献   

12.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填“师范”,是因为当时我一厢情愿地以为这两个字会让我这个小学教师子弟在录取时享受“加分”的照顾,所我早日离开农村;内“中文”则的的确确是我由衷喜爱的———认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诗歌”的我,自以为是“义学爱好者”,理应进“中文系”深造。但是,当时我很少会想到,那“动机不纯”的“师范”二字将决定我后来的人生走向,而“中文”则似乎永远不过是一个“文学梦”而…  相似文献   

13.
正几天前笔者偶遇一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煞是惊喜。热聊许久,相见甚欢,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谈中隐约感到老同学的失落。他说,"我现在纯粹是一个教书匠,上班就是混一份工资,我再没啥追求了。"我是不太相信他的话,讥他假谦虚,因为当初他是作为优秀学生被选拔分配到市直学校工作的,起点非常高。然听他说多了也就相信了。他说,"后悔自己为人太活络,善于交往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不管是哪位领导跟他关系都很铁,换过几位校长,都对他很好,结果没有了压力和管束,反使得他荒废正业,建树寥寥。"现在即使有  相似文献   

14.
我很满意自己的这一做法作文课上,我出示题目:“我发现了……”闫峰同学举手说他有个特殊的发现,可与周围同学说了以后,大家都嘲笑他,他问我能不能和我说。这时,班里已经笑成一片了。我感到很纳闷,便鼓励他说出来。闫峰再三请求我保证不批评他,他才肯说。我保证后,他红着脸说:“我发现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不一样。”全班学生都笑得趴在了桌子上。闫峰的脸也羞得更红了。我稍作调整,便开始顺势引导学生:“人体器官是非常科学、非常严密的,器官无论大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不慎摔了一跤,碰着了头,伤了脑部,如果这一部分脑神经正好是管语…  相似文献   

15.
丁星凡 《湖南教育》2004,(17):13-13
那时,师范毕业不到两年的我任教于一所乡村小学。五年一期,我班转入一名男生,名叫沈刚(化名)。一位老教师告诫我:沈刚这小子在学校已经几进几出了,好几个班主任都被他气白了眼。你要小心,他可是个不服调教的“金钢钻”!未必?师范时,我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当教师的老同学高某,最近住进了医院,经检查,是肝癌晚期。这个消息,对高某家庭和他所在的学校,真是晴天霹雳。去看望他时,我忍不住问道:“难道你以前一点也没有感觉吗?”他说:“有感觉呀,肝部经常隐隐作痛。”“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去医院检查检查?”他沉默了。过了好久,才把原因告诉我:他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一直在教毕业班的数学。校长非常赏识和器重他,也很关心他。知道他有吸咽的嗜好,知道他家庭经济条件不大好,平时抽的是低档烟,校长就悄悄地把高档烟塞在他办公室的抽屉里,差不多每个学期都有二三条。高某的妻子原先在农村没有工作,他…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一位老同学趁回乡探亲之机,带着儿子光临我家。畅谈一阵后我准备做饭,老同学和他5岁的儿子在一旁“观摩”。我正拿起一块豆腐准备切开之时,朋友幽默地说:“请刀下留情。”我感到诧异,他哈哈大笑说:“老朋友,这块豆腐就让我和儿子来处理吧!”他转而对儿子说:“只准切三刀,要求将豆腐切成8块,你看怎么切?”只见他儿手拿起小刀,横竖比试,时儿眨眨眼睛,时儿望望豆腐,瞧他那一本正经的模  相似文献   

18.
我娘认为只要我学习好、听话,就是个好女孩。至于那些染黄头发,穿一身牛仔,戴粉红眼镜的都是坏女孩。我并不那么认为,班里很多女生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也很正直很上进。我喜欢流行时尚,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学学她们?可一想到在农村的父母的眼光,我就只有摇头。有时看着男生女生在一起打闹嬉戏,心里真有几分妒忌。有一次一个老同学到班上找我借书,他嗓门大,搞得大家齐刷刷盯着我。后来班里许多人乱说,我每次见他都低头不敢说话。很多次我问自己,如果变“坏”一点会怎样?生活会不会快乐些?D小草所谓的“坏”是怎样的呢?随心所欲,放肆…  相似文献   

19.
毕业求职的季节,所有的一切都为“找一份好工作”这件大事服务。毕业生小陈为此特意向父母申请了一项“专项资金”——关系费。从这学期开学起,他就用这笔“专项资金”去找各种关系、请客吃饭,只要是能沾一点关系的人他都要碰碰运气。“现在这笔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了,但工作的事还没半点眉目。”小陈比较无奈,但是在他看来,“专项资金”是必要的投资,“只要有一点希望,我都得去试一试,找工作是一辈子的事,现在多付出一些成本,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收益将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20.
王雪 《班主任》2024,(2):25-26
<正>针锋相对“辩”不停“我觉得每个班长都在针对我!”“我觉得我说话没那么大声!”“我就笑了会儿,我觉得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我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一天放学后,教室里飘荡着小君愤愤不平的声音,无数个“我觉得”萦绕耳边。“你觉得、你觉得、你觉得,天天你觉得,你觉得对难道就对吗?你确实干了这些事,违反了我们的班级公约,不是吗?”想起他平时的种种表现,我忍不住高声呵斥小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