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低龄寄宿,的确关涉到孩子个体,会有适合与不适合的情况,但是对很多进入小学的孩子而言,可能最放不下的反而是父母对孩子的"依恋",这种依恋可能会干扰孩子融入集体;而对另一些家长而言,如果认为"送孩子寄宿父母就可以不管了"。其实也大错特错,孩子寄宿,是要求父母打造一种更高质量与孩子沟通的模式。学生从小住宿好不好?我是一  相似文献   

2.
<正>1.寄宿制孩子≠半个孤儿院儿童尹建莉老师的一个结论是:"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其实是她偷换了概念,将"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与"遗弃孩子"画上了约等于号,也将"寄宿学校"与"孤儿院"归为一类了。这完全是两码事。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以后就永远不管不问,孩子平时在学校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周末就可以回家团聚。就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依然可以感  相似文献   

3.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4.
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或心理距离。民办寄宿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一些父母在外地忙于经商,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考进寄宿学校。有些寄宿学校的学生在节假日也常年寄宿在学校。形成贵族式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接要:阿坝州金川县有的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这就让许多面临这些问题而同时要升学的孩子不得不选择离家求学,这就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或周边寄宿.由于每个孩子自身的家庭条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孩子们选择寄宿的类型和在适应寄宿的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孩子们寄宿的现状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让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远离校园欺凌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学校要引导寄宿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远离不良的社会文化,增强自控力;作为家长要关心生活在寄宿学校的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作为学校要重视寄宿学生人身安全管理,重视寄宿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7.
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在家住的时间少了,和父母交流的也少了。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寄宿后,就认为责任已经转给了学校。在此,提醒家长不能因孩子寄宿而转移责任,丢了  相似文献   

8.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工作繁忙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也有部分家长是冲着民办寄宿制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及良好的师资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也有的家长是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想让孩子在寄宿学校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让孩子  相似文献   

9.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工作繁忙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也有部分家长是冲着民办寄宿制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及良好的师资而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也有的家长是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想让孩子在寄宿学校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生活,养成合作共事、善于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年前,表姐得意地跟我说,她现在不用管孩子了,每天有大把的时间玩,生活过得很轻松.见我一脸疑惑,她笑嘻嘻地告诉我,孩子的姑姑在市里一所寄宿学校教书,她便把孩子转到了那所寄宿学校,并委托孩子的姑姑照管.孩子平时住校,放假了就待在姑姑家,家都不用回.  相似文献   

11.
杨学刚 《天津教育》2013,(17):32-33
寄宿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小小年纪的孩子,也许只有两岁多,就不得不面对周一到园,直至周五才能回家和父母、家人团聚的寄宿生活。寄宿班的幼儿教师,每天至少要到晚上8点以后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除睡眠时间外,可以说是全天候、超负荷地运转。哄园内的幼儿睡觉后,披星戴月地回到家,可能自己的孩子没有道一句“晚安”早已睡下,转天清晨,亲吻一下熟睡中的孩子又开始了奔向幼儿园的征程,上班途中考虑的,也许是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该如何为寄宿班的幼儿选择合适的衣服,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2,(6):18-21
英语和寄宿办学双管齐下■培养具有个性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与教材■以提升孩子素质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人文修养■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楹联活动有益尝试英语和寄宿办学双管齐下主持人提示:13年的"生命教育"实践,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精心打造  相似文献   

13.
寄宿真能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 寄宿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且不说这样的目标本身很自私很伪善,推论也很浅薄: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他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村小合并,但却给许多孩子的学习带来了不便。家距离学校远了,同时父母因为外出打工,无法接送孩子;爷爷奶奶因为年纪大了,在学习生活上无力照顾,家长只好把孩子寄宿在学校附近某些所谓的辅导中心。因此,越来越多寄宿学生的出现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寄宿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地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农村小学低龄寄宿生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孩子在一所寄宿制学校上学,同时我自己的班上也有很多寄宿的学生.通过对孩子及学生寄宿制学习生活的了解,有一些想法,期望能与有共同处境的家长朋友一同分享.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成为家长首选.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就是为了省心、放心.但是,如果家长一味地这样想,很难预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作为家长,如何使寄宿的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健康地成长,是每个家长朋友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好习惯如同生命的枝头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对于寄宿的小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更应引起教师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承载着家长太多的希望,家长自己省吃俭用,长途跋涉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上学,寄宿在看护阿姨家里,为的就是孩子能在城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但由于远离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这些家长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尽好职责,重视对寄宿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可分为"代管留守儿童"和"隔代管留守儿童"两类.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缺失,产生了困惑、孤独、焦虑、淡漠、自卑、失望等心理.此外,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为了减轻家里老人的负担,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就读,一些在校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集体生活不适应,又增加一重心理压力,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成了学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7,(4X):11-12
要不要寄宿?这让许多隶长举棋不定。对于身心发眉都还未定型的孩子来说.进入寄宿刺学校学习有什么益处,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方面昵?[编按]  相似文献   

19.
高竹姜 《家长》2010,(8):10-11
现在的家长多为双职工,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又要督促孩子的学习。为了家庭生活的质量有保证,家长在事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孩子与事业对家长而言很难照顾周全。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上寄宿学校,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家庭由于客观的因素,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寄宿,这样寄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在学校内完成,很多寄宿学生化学学习不是很好,需要老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主要研究分析一下寄宿制学校学困生转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