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社会风俗的演变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同时,这种演变又能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产生强有力的反作用,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近代中国堪称社会急剧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风俗演变的局面与声势均属前所未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因此,全面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不能忽略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探讨。但是,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有关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专著也一直付诸阙如。虽然曾有张亮采和邓子琴的两部同名为《中国风俗史》的著作问世,但两者均单纯叙述风俗,而且前者仅叙述到明  相似文献   

2.
李恩堂 《天中学刊》2011,26(6):128-130
教会学校是近代中国一支特殊的教育力量,在应对中国重大社会运动时有其特殊的举措,并且这些举措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演变进程的一个侧面透视。在此意义上t探讨上海圣约翰大学应对中国五四运动的特殊举措及其变迁过程,我们可以“以小见大”,进而窥测教会学校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地位以及中西教育理念的互动交融状况。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之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是一场复杂社会思潮革命及社会政治运动,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一次重要变革。美国文化学家、新进化学派代表人物怀特在文化层的基础上把文化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本文即从文化学的角度来重新阐释并系统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文化必然性及对当时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产物。从社会史的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内在主因。具体说,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国内新式教育的兴起为中共的创建准备了领袖群体,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的创建提供了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与五四运动的政治实践为中共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国工人阶级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成长起来奠定了中共创建的阶级基础,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形势及政治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中共创建的政治条件。换言之,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诸多层面,为中共的创建提供了"领袖群体"、"指导思想"、"干部条件"、"阶级基础"、"政治条件"等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严昌洪先生积10年之苦功,撰写的一部力作,是我国第一部近代社会风俗史专著,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纵观全书既可以明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发展演变的轨迹,又能够把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1940年近百年间,在西俗东渐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大潮下,近代社会风俗呈现出的新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体系独特,脉络清楚。作者认为社会风俗是属于社会意识诸形态中的一种,与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一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独立的外观和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一次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近代中国革命新的里程碑。五四运动,又是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响亮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封建伦理道德,宗教迷信观念,宗法思想制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成果,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今年,是党的工作重点实行战略转移的一年,也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重温五四运动的历史,深刻领会它的伟大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五四的光荣  相似文献   

7.
薛福成作为清政府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对西方风俗有具体细微的描述,为近代国人了解、认识西方风俗提供了鲜活的史料。同时,由于他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对西方风俗的认识上又存在那个时代的特色,这些又决定了他对西方风俗的介绍没有起到应有的移风易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俗在近代化起步后受社会进步思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呈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其间,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们对“天下移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对清末民初移风易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理论上积极倡导,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扬移风易俗的意义,主张剪辫易服,废除跪拜,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婚姻自由,并组织风俗改良团体,制定法令,发表演说等。二、他们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的同时,更以可贵的勇气身体力行,成为铲除社会陋俗、树立社会新风的重要力量,并体现出大多以西方国家的习俗为楷模、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参与领域广泛和女留学生更为注重妇女解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代龙州风俗演变浅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代龙州风俗的演变是在社会形态、社会生活变革的背景下进行的,而它本身又是这一时期巨大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近代龙州风俗的演变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资本主义文明的侵入。二是政治革命的推动,三是商业发展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其显著的特点是城镇变化大,乡村变化小;社会中层变化快,上、下层变化慢。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共创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重点阐述以下问题:如何理解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为什么说党的创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有着浓厚的渊源关系。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发祥地,从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到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直到在五四运动中冲锋陷  相似文献   

12.
服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是政治、经济、心理、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其演变离不开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引起中国社会变动的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三次主要事件为契机,引发服饰变革。  相似文献   

13.
学生运动向来被当做推动社会进步,解放群众思想的活动.从中国古汉代的“党锢之祸”、宋代“太学学生运动”到近代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纵观千年,学生运动促进了改朝换代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影响了历史的变迁。但是学生的思想过于激进以至于多数以悲剧告终。本文选取了古代汉朝的“党锢之祸”和近代“五四运动”这两种分别代表古代和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近代的历史上,发式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标志。小说《红楼梦》受当时服饰制度的影响,发型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试通过对原著中男性和女性发型和发饰特征的归纳分析,结合两个民族的服饰制度和等级制度,来揭示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发式状况和社会文化特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服饰制度,尤其是满汉两族的发式风俗和演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旧中国妇女几午年长期受到了剥削和压迫,一直处于社会最低层,五四运动唤醒了她们自由平等的意识,因此一场以男女教育平等为特征的妇女解放运动兴起。这一运动不仅使广大妇女开始求得男女平等的地位,而且使得广大妇女开始登上了社会政治舞台,翻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 ,在传统风俗观下 ,“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古代学者的风俗观关注风俗发生的地域性与政治性 ,对风俗的教化功能有着特别的强调。近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 ,人们对风俗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认为风俗可以救世 ,虽然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明显不同。传统风俗观认为风俗具有三种特性 :一、风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二、风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 ,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三、风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 ,但它还是能够移易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 ,传统风俗观有关风俗的理解与评述对于当代社会的民俗文化建设以及民俗学研究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的民俗学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时尚的研究 ,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 ,阐释自己对民俗文化价值的看法 ,区分民俗的美善与丑陋 ,注意与国家政府合作培育、提倡“良风美俗” ,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90年来的五四运动研究大致分为4个时期: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发展时期(建国初的十七年)、繁荣时期(文革结束至90年代中期)和拓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期间,学界就五四运动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学术成果丰富,而且学术争鸣之热烈也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课题中所少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五四运动研究从单纯的政治运动、文化运动的视角转向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考察,开辟了五四运动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跨入近代社会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19年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回首当年,五四时期的先贤都已作古,但是五四精神至今不衰,一直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力量。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五四精神的内涵——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使中国社会从此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的起点是1915年9月《新青年》的出版,终点是1921年6月中共一大召开…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反映着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和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1912~1919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在爱国主义情绪极其高涨和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货广告应运而生,其产生和发展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本文以《申报》广告语为例,探究近代这场影响深远的国货运动。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它揭开了中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对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从多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在政治上是以前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在文化上“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同时,“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