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以女性主义为代表的批判学派的反思,从消费文化的视角和女性作为消费社会的主角地位出发,结合广告文本的创作、传播流程,认为媒体广告并非有意贬低女性,而恰恰是对女性的迎合讨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批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女作家如卫慧、棉棉们的作品,在文学界及普通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褒贬皆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卫慧、棉棉的写作方式及小说中的内容、人物与作者生活经验的关系来探讨其作品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在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从福柯的规训视角来分析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探究女性身体消费新特点出现的原因,能够揭示当代女性身体消费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了解男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下支配女性所采取的权力技术与规训手段,探索女性在当前消费社会中的地位与处境。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岚岚 《文教资料》2006,(32):60-62
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简·奥斯丁在这部作品中,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真正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解构了男权中心主义,集中展现了其独到的女性主义观点。由此,奥斯丁为文学建立了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女性意识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创作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特征的分析,揭示了造成女性生存困境与被动地位的种种问题,为女性解放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从而在女性文学话语实践方面迈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后期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70年代后"女性写作,表现出对传统的更为大胆的叛离,对女性身体的私秘体验更为狂热的迷恋和直白的袒露.然而,文化消费时代汹涌泛滥的激情与欲望,使她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一律见出强烈的消费意向,而过度的狂欢与自纵也使她们的人格趋于严重分裂,从而陷入一种自我迷失状态.这是情感消费主义者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并对女性精神解放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女性诗歌写作,经过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的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形态。可以说,在中国现代诗歌的诸多发展浪潮中,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女性诗歌的重要性及其特征,首先在于欲望化的抒写不仅仅是男权时代里的女性性别意识的凸起,而这样爆破性的“崛起’又与新时期市场经济与大众消费文化的不断兴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生产机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文化语境下女作家的身份、文学期刊杂志以及出版社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这一转换深刻地影响着90年代女作家的写作行为,并进而决定着她们文本的命运,与此同时也使得读者对她们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产机制的积极介入在给女性写作带来繁荣景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女作家写作中的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感召力,使女性写作陷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里,并使其文化政治意义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性别差异导致女性消费成为一种“代理消费”,这揭示了消费化所隐藏的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女性的弱势地位。女性消费化具有竞争性、功用性美丽和功用性色情以及媚俗的社会特征,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塑造女性消费化的社会化机制有:生产消费化、媒体消费化和都市消费化。女性消费作为一种化,其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以"她时代""她经济"等族词为例探讨其语言学及社会语用基础,剖析这些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当今社会女性社会地位、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的变化,力图揭示围绕着"她消费"(女性消费、个性消费、网络消费)而形成的特有的"她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1.
蒋韵的家族小说《栎树的囚徒》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性立场。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在"他们的历史"中处于被遗忘、被抹煞和"被看"地位的女人,借助三个女人心灵的诉说,构建了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家族历史,写出了这一群女人渴望自由却无地自由的"囚徒处境",并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实质及根源。  相似文献   

12.
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杜兰葛山庄》中女主人公埃迪斯·霍普的服饰选择与其身份建构紧密相连。服饰不仅是埃迪斯表达女性立场、反抗男权社会压迫的方式,也是让她陷入消费社会物质陷阱、丧失主体性的消费符码,服饰更是促进她在写作中自我反思和身份重建的动因。文章以服饰文化为切入点,并结合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埃迪斯的成长历程,探究服饰与女性身份建构的内在耦合关系,进而揭示男权社会及消费市场对现代女性身体的规训和压迫。  相似文献   

13.
王宁 《华章》2012,(34)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虽然中西女性现在在法律上与男人享受了平等的权利,但在古代又是什么样子呢?中国女性与西方女性之间在古代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本文着重以对比的方式,从女性的婚姻,离婚,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几个方面对古代中西女性拥有的权利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了在男性主导的古代社会里中西女性所处的卑微地位,并希望人们更多的关注现代女性遇到的不公正状况.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作家将身体纳入写作视野,身体得以在新时期文学中获得全面呈现。解禁后的身体迅速与政治、女权及文化等意识形态相结合,力图发出积蓄已久的最强音:在政治书写文本中,身体通过狂欢反叛的宣泄,成为对抗政治、颠覆清教徒式禁欲主义最有力的武器;在女性主义文本中,身体成为女性争取自身解放、寻找失落在男性话语中自我的工具;在与文化的合奏中,身体成为蕴涵深厚文化内涵、揭示中国文化表象深层底蕴的场所。消费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女性客体化的男性欲望写作和以观赏交换为目的的女性写作的话语分野。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在印度棉业市场的独霸地位逐渐遭遇来自日本的挑战。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英国采取了种种策略;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反击。于是,双方在印度棉业市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至1935年,英日在印度棉业市场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专制社会里,由于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拟以《平山冷燕》为例,从女性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目的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女性教育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的中国女性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超越了前两次,即五四时期及80年代的女性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改变了以往女性写作中仰望男性的精神传统,以抗拒的姿态将男性从文本中心地位放逐到边缘地位,甚至走向极端———男性缺席,女性独语。这种对男性极度绝望的写作方式也使女性解放自身的努力再次陷入了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雨里的猫》是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该小说反映了男女地位不平等、女性意识的受压抑,体现出海明威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与揭示,是海明威为数不多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意味深长,小说语言十分简洁凝练。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女权主义作家贝弗利·法默的短篇小说《格洛提萨》关注女性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展现了一位老年知识女性格洛提萨抚今追昔的感慨和哀伤。格洛提萨对自己青春时代的缅怀、对两任丈夫以及画家情人等的追忆以人体油画、镜子和写作贯穿始终,呈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作为客体和他者的命运,同时也揭示了知识女性矛盾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孤独与狂欢——现代女性生存的双重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年代文坛上,以陈然、林白为代表的"私人化写作"与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欲望化写作"诠释了现代女性生存的双重困境:孤独与狂欢。从孤独与狂欢内容的叙写与相对应的叙事话语与叙事结构的运用方面探讨孤独与狂欢的生存困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